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生命生命》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語文《生命生命》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篇課文是臺灣作家杏林子所寫的,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事,傳遞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作者的生命體驗和感悟。這三個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種感慨:飛蛾求生體現(xiàn)了求生的欲望;磚縫中頑強生長的瓜苗,體現(xiàn)了生命的頑強;靜聽心跳,說明生命應該被認真對待。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倡導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方式。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在閱讀方面,能夠?qū)ξ恼碌娜掠斜容^好的概括。且對于問題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觀點,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蘊含著的深刻道理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將此作為我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努力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并且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問答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nèi)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話來導入:“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毛蟲,可以蛻變成一只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边@是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然后介紹杏林子的經(jīng)歷:因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而行動不便,飽受煎熬,但是仍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女作家。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前后桌討論、借助工具書解決。
其次,讓同學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講了哪幾件事?即引導學生用四個字來分別概括: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nèi)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首先是“飛蛾求生”:讓同學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飛蛾的,引導學生找到“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接下來提問從哪些詞語能看出飛蛾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明確句子中“掙扎,極力鼓動,生命的力量,躍動,強烈,鮮明”幾個詞。接下來我采用換詞語的方式讓同學來體會:作者說“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這里老師想把“躍動”這個詞換成“跳動”,行不行?明確這里換成跳動不好。因為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更能體現(xiàn)飛蛾求生的欲望。那么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這樣一直有著強烈求生欲望的飛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時此刻,面對這樣一個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掙扎,你會想到什么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并體會一下。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師適時給予引導。
其次是“瓜苗生長”:先讓學生讀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樣不屈地生長的?找到文中的幾個詞語“沖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進而體會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作者是驚訝的,從“竟然”這個詞就可以看出來。在這個故事中,同樣要讓學生體會作者在面對這樣一截只生存了幾天的頑強的瓜苗時,內(nèi)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最后是“靜聽心跳”: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讓同學聯(lián)系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這里,我將給學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資料:杏林子曾經(jīng)因為難以忍受病痛選擇自殺,但是被醫(yī)生救活了。啟發(fā)同學想一想應該怎樣做呢?明確本文的情感主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如文章中所說:“一切全由我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边@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為了臺灣乃至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外,她還將自己一生的稿費捐獻出來,成了殘障基金會,幫助了數(shù)以萬計的殘疾人。
(四)延伸作業(yè)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設計為: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聯(lián)系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說說自己學習后的感悟;
最后,我的作業(yè)設計為:搜集一些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小學四年級語文《生命生命》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選編的四篇課文均向我們闡述了生命的寶貴與美好,學習本組課文,要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思考,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受到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另外,要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生命生命》是本組教材的第三篇課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nèi)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這三個小故事中,抒發(fā)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文章結尾作者直抒胸臆,寫下了自己對生命的深層思考,表達了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根據(jù)我組的“不同課時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這一研究主題,我們將此文安排為兩課時教學,由我執(zhí)教第二課時;诘谝徽n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學習起點,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生命的意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設計理念:重心下移、人人參與,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達到人人參與的目的。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通過對三個故事的概括,有了對生命的初步感悟,之前的語文學習中體驗過“通過含義深刻的詞句來揣摩文章道理”的方法,這都會為本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前面的兩篇課文我們還沒有學習,這是“感受生命的美好”單元中學生接觸的第一篇課文,因此,在品讀感悟時也許會有難度,所悟可能會比較單一。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線,讀中發(fā)現(xiàn),讀中感悟生命的真諦;通過前置性作業(yè)、小組建設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學法指導:重點指導學生歸納學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抓住關鍵詞語朗讀感悟的閱讀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_門見山,直接入文
與第一課時僅僅銜接,明確揭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細讀課文,用心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諦”,進入第一個故事的品讀。
(二)品讀感悟,合作為主
第一個故事“飛蛾求生”,主要是由教師主導,以“學習提示”為途徑引入文本學習,在學生交流中,突出老師的指導,品悟出生命的真諦——遇到危險時不放棄,頑強地活下去。然后小結學法,為后面的學習給予方法。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剛剛進入文本,還是需要老師扶一把,不然,學生就會很盲目,老師在扶的過程中滲透方法,并及時進行學法小結。有了學法的指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就有了套路,就能比較順暢的主動學習了。
第二、三個故事,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給出自學提示,弄清要求后,小組自學,老師巡視、點撥,在充分給足學習時間后,進行匯報交流。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匯報,一個都不能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都要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此時,老師沉住氣,不打擾,不插話,相信學生能行。補充環(huán)節(jié),全班互動起來,有點到面鋪開去,課堂完全在學生掌控,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夠掌握的可以全部顯現(xiàn)出來。老師指導,一是可以對小組的匯報進行全面地評價,幫學生樹立信心,二是可以彌補學生的自學不足,學生還不會的,在這時,就需要老師出手了,老師的提示,為學生推開一扇深入感悟文本的窗,重難點順利地突破。
設計意圖:以“小組建設”來落實“重心下移、人人參與”的設計理念,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方式,來突顯“以生為本”的教學嘗試。
(三)升華總結,體現(xiàn)生長
第五自然段,抓住“有限”和“無限”兩個關鍵詞,讓學生結合杏林子的資料理解“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這句話,因為課前布置了前置性作業(yè),學生不僅收集了杏林子的資料,還收集了許多像杏林子一樣的人物的資料,把資料變成故事分享,在真切地人物、事件中,學生更能有效領悟“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的意義所在,就是要付諸行動“珍惜生命,活得光彩有力”,生命的意義得以升華。最后以“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主題閱讀的開展,豐富學生對生命的進一步理解和感悟,由文本走向課外閱讀,促進生命成長。
設計意圖:文本只是閱讀教學的個支點,課前、課后的大量閱讀會助文本理解一臂之力,會生成更多的精彩,閱讀教學不應該僅僅是一篇文章,在文本背后應該是一群文章、一部著作,因為讀書總是會讓人成長的。
四、說板書
板書左邊部分整體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意義,右邊部分則彰顯了生命意義的不同層次,“活著”是前提,努力“向上”,生命才會生長,對自己“負責”,生命才能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讓學生一目了然領悟生命的真諦。
五、說反思
小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根據(jù)年段不斷提標、調(diào)整任務分工的過程,還不成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報的過程中,老師在什么時候介入?怎樣介入?也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生命生命》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