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整理了家里的藏書。十天的勞動中發(fā)生了很多快樂而有趣的事情,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非給圖書“治病莫屬了,簡單說就是對那些狀態(tài)不好的“病書,我像醫(yī)生一樣用各種辦法把它們“治好,重新煥發(fā)青春。在這個有趣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做圖書醫(yī)生,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下面給大家講講我的“行醫(yī)歷程吧。
書和人一樣,不可能永遠年輕健康,也會“年老體弱。在書柜的角落里有一本很古老的書,是鄒韜奮先生翻譯的《高爾基傳》,出版時間是1947年,那時爺爺都還沒有出生。書本身沒有什么污損,就是時間太長、紙張發(fā)黃變脆了,我決定給它加一個保護罩,就是用牛皮紙像包書皮一樣把整個書包起來,外面再用一個塑料書殼作為加強保護,這本珍貴的老書就像穿了防護服一樣安全、健康了。還有一套1972年出版的魯迅文集,是爸爸從孔夫子舊書網(wǎng)買的二手書,上面有一些污跡和劃痕,我的“治療方法是用橡皮把淺的痕跡擦去,用膠帶把污跡輕輕拉掉,又干又硬的污跡我就滴上一點清水把它泡軟后,再用小刀輕輕一挑就脫落了。經(jīng)過這樣清理書籍干凈整潔多了,當然還不能和新書相提并論,我又貼上了不干膠塑料封面,防止它們再次被污染。
上面提到的其實都是小病小災,只要“清理傷口、“上繃帶、“做夾板、“打石膏就行了,工作量不大;有的書“病得很嚴重,就需要“做手術(shù)啦。有一本60多頁的小書,裝訂質(zhì)量不好,可能是裝訂線太細弱,買來沒過多久中間就短線掉頁,我在爸爸的幫助下用錐子在距離書脊1厘米的地方鉆了三個洞,兩兩相距5厘米,然后穿進棉線,用力拉緊打結(jié),再把繩結(jié)砸進孔里,這樣它再也不會掉頁了,像新書一樣結(jié)實,而且裝上軟封后一點都看不出修補的痕跡。但是這種方法不適用于厚書,因為太厚的.書僅僅用家里的錐子沒法鉆透,所以需要專門的工具完成“治療。有一本400多頁的散文書,背膠開裂分成了兩半,爸爸帶我去圖片社,用電動打孔機輕松地鉆了三個眼,再塞進專門的塑料裝訂管,加熱、擠壓就牢牢固定住了。看來復雜的事情還是要用專業(yè)的設備才好呀。
看到一本本“生病的書經(jīng)過我的精心“治療又變得“健康起來,成就感和光榮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勞動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結(jié)果讓我快樂!爸爸還說,我所做的其實還是簡單的圖書修補,如果是修補古書古畫,那就需要很深的知識和很專業(yè)的工具了,有一些專家把畢生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古籍修復工作?磥硇⌒〉膭趧永镆蔡N含著大大的學問,勞動真是最光榮的事!
【我學會了做圖書醫(yī)生-五年級】相關文章:
學做蛋炒飯_我學會了做蛋炒飯作文500字05-20
我學會了做家務01-28
我學會了什么的作文700字 學做蛋糕05-27
我學會了做饅頭作文02-07
我學會了做魚湯作文02-04
我學會了做餅作文02-06
我學會了做雙皮奶作文02-06
我學做“蠟染”說課稿11-02
我學會了什么的作文500字 學做雞蛋餅05-20
我學會了做蛋糕_300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