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yǎng)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水仙子·詠江南》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水仙子·詠江南
元代:張養(yǎng)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翻譯
一江煙水映著晴翠山巒的云氣,兩岸的人家畫檐連著畫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閑淡?瓷锄t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里岸邊彌漫。畫船仿佛從天邊駛來,酒旗高挑隨風招展,多么可愛的水鄉(xiāng)江南。
賞析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兩句采用對偶的寫法,從大處落筆,先描寫江上之景,霧靄彌漫,煙云繚繞,再寫兩岸人家,鱗次櫛比,畫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畫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經(jīng)晴日照射,氤氳蕩漾,更顯出煙水迷茫之致。次句“兩岸人家接畫檐”寫出了江南地區(qū)人口稠密和繁華富庶的特點。
接著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溫柔水鄉(xiāng)的濃郁春光沖淡了,彷佛有抿去囂擾的意味,更增添了幾許詩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翱瓷锄t舞再三”寫得是作者張養(yǎng)浩本人閑灑自適得怡然之味。
“卷香風十里珠簾”暗示了其所在的溫柔鄉(xiāng)之香艷、富麗,和前面的畫檐人家相呼應!爱嫶瑑禾爝呏,酒旗兒風外飐”相對,也是水仙子的慣例。而這兩句不僅是字面相對,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對應,一方頻頻召喚,一方倦旅來投。最后一句由客觀觀察轉(zhuǎn)回主觀感受,“愛殺江南”總結(jié)心得,既突顯主旨,又充分表達了情感。
這首小令在藝術(shù)的處理上,能夠把遠近的景物交錯來寫,富有變化,江南各種富有特色的景觀足以激發(fā)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這首《水仙子》中最繁華富麗的句子是“兩岸人家接畫檐”。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shù)詞,集中表現(xiàn)了江南風物明麗雋美的特點。由于選擇的數(shù)詞不同,富于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五句寫景由遠而近,從大到小,寫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寫遠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表達了歡快的格調(diào)。
作者簡介
張養(yǎng)浩(1269年-1329年,一說1270年),字希孟,號齊東野人,別號順庵,晚號云莊老人。濟南人。中國元代文學家、詩人、曲家、[8]政治家。
張養(yǎng)浩早年勤苦好學,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游京師,獻書于平章不忽木,辟禮部令史,薦入御史臺。以丞相掾選授堂邑縣尹。仁宗在東宮,召為文學。拜監(jiān)察御史,上疏論時政,忤時相,避害變姓名遁去。仁宗立,拜中書右司都事,遷翰林直學士。改秘書少監(jiān)。延祐初(1313年)恢復科舉,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擢陜西行臺治書侍御史。延祐四年 (1317年),改右司郎中,拜禮部尚書。英宗即位,命參議中書省事。以父老為由棄官歸養(yǎng),數(shù)召不赴。天歷二年 (1329年),關(guān)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陜西行臺中丞。既聞命,登車就道。遇饑者賑之,死者葬之。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勞疼而卒。
張養(yǎng)浩始終廉潔奉公、為民諫言,并形成了一系列為政觀點。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風憲忠告》《廟堂忠告》(合稱《三事忠告》)三部政論集,其中蘊含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社會的政德觀。并認為,作為統(tǒng)治者要獲得長久的統(tǒng)治權(quán),必須愛惜百姓,懂得百姓安居樂業(yè)才是朝廷穩(wěn)固的根本。在《牧民忠告》中悟道:“古之為政者,身任其勞,而貽百姓以安!睘榇耍渲髡靡貢r,親臨民事,“首毀淫祠三十余所”,使“寒者衣之,饑者食之”,極大減輕了當?shù)匕傩肇摀?/p>
- 相關(guān)推薦
【《水仙子·詠江南》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水仙子詠江南》原文及翻譯賞析12-09
《水仙子詠江南》原文及翻譯賞析01-11
張養(yǎng)浩《水仙子·詠江南》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8-26
《水仙子詠江南》閱讀答案06-22
水仙子·詠江南閱讀答案09-03
水仙子古詩翻譯賞析09-17
《江南》原文及翻譯江南詩歌賞析06-04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2-30
江南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7-19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