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把握文章主旨
【命題方式】聯(lián)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或:本文的主旨是不是“......”?為什么?
【答題模式】是。本文通過對“……”的敘述或描寫(手法、內容),表達了作者“……”的觀點,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觀點、感情);颍翰皇。因為“……”知識文章內容的一個方面,并非全文主旨。本文的主旨是“……”。
【解題方向】(1)弄懂句與句、段與段、層與層之間的關系;(2)抓住各部分最主要、最本質的信息;(3)把握作者主要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tài)度;(4)在篩選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和歸納。
二、藝術手法 (一)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描寫】 景物描寫:熟悉景物描寫的角度(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 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 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等。 描寫的角度: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 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描寫的作用: (1)外貌(肖像)描寫[包括神態(tài)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tài)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tài)、××思想性格等情況,對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神態(tài)描寫:直接真實地反映人物心理變化,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
(3)(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4)心理描寫: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5)自然環(huán)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jié)和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 的××命運、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揭示文章主題。
(6)社會環(huán)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征、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渲染××環(huán)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深化主題。
【記敘】 主要交代事實,寫出人物活動、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把人物和事件概括地介紹給讀者。 記敘有順序、插敘、倒敘、補敘、敘議結合等。
【議論】 作用:1、引發(fā)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從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來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2、從文章的結構來說,“議”常起到過渡聯(lián)系的作用。 分類:包括直接說理和寓理于事。
【抒情】 作用:抒發(fā)作者的情感,引發(fā)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閱讀記敘文,抓住那些直接或間接抒情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依據。) 分類: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于景、托物寄情等。
【說明】
說明是記敘的一種補充,常用來說明某種事物狀態(tài)、性質、功能的特征。
(二)修辭手法:比喻、反復、對比、夸張、擬人、排比、對偶、引用、反問、設問、借代。 (1)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其強化作用等; 強調了“對象+特性”; (3) 對比(或反襯):強調了,突出了; (4)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問:強烈抒情、強調、加強語氣等;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加強語氣,富有感染力。 (7) 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三)表現(xiàn)手法:對比、襯托、諷刺、變換人稱、聯(lián)想、想象、象征、類比、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小見大、欲揚先抑、前后照應、渲染、烘托等。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 (2)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3)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4)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5)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jié)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7)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等。
【命題方式】 (1)請賞析文章“……”這句話。或“……”這句話好在哪里? 答題模式:修辭手法+語言特色+表達效果 語言特色:形象生動,簡潔傳神,準確鮮明,富有表現(xiàn)力等。 (2)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最后揭示修辭對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3)文章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的藝術手法+內容+效果(作用) (4)本文在記敘(或描寫、抒情)上有什么特點?其作用何在? 答題模式:表達方式的確認+在內容上的具體體現(xiàn)+結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注意:在分析表達效果時可依據具體情況結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上下文的內容來分析】
三、句(段)作用
(一)結構作用 (1)文首:總領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為后文做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營造或渲染氣氛;奠定感情基調;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提出問題,引人思考;欲揚先抑;埋下伏筆。 (2)文中:承上啟下(總結上文,領起下文;照應上文,呼應下文);前后呼應;為下文做鋪墊,引起下文;照應上文,轉換話題;由敘述轉向議論;由寫景轉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 (3)文末:卒章顯志,點明主題;總結全文;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升華感情;言有
盡而意無窮,使文章委婉含蓄;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是文章首尾圓和,結構嚴謹
(二)命題方式 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題模式:結構上的作用+內容上的作用(+情感表達上的作用)
四、語句含義 命題方式:理解某詞(句)在文中的含義;颍赫埪(lián)系全文,說說對某個詞(句)的理解。 答題模式:本義+語境義(+情感表達)
解題方向:(1)結合文章主旨;(2)聯(lián)系上下文做答;(3)從蘊含的情感入手; (4)從修辭角度入手;(5)從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入手;(6)從不同層面入手:表層和深層含義(如:寓意);(7)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從關鍵詞入手。
五、選材組材 命題方式:文章的題目是“(寫作重點)”,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呢? 答題模式:這些話看似游離了主題,實則運用“”的手法,突出強調了文章“”的內容(主題)。
解題方向:(1)運用相關、相似聯(lián)想,看位置。如果被文對象在重點寫作內容的前面,則是為了形象地引出寫作重點,更利于人們接受;或為下文作鋪墊或烘托寫作重點。如果被問對象在重點寫作內容的后面,則是為了豐富文章寫作內容,深化文章主旨。 (2)運用相對聯(lián)想,對寫作重點或反襯、對比,或突出、強調。
散文閱讀知識點總結
一、 結構類
【知識總結】
一、結構方式:
1、表現(xiàn)方式:(1)相承:承接式、遞進式。(2)相并:并列式、對比式。(3)相屬: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式。
2、答題步驟:結構方式+解析
3、典型題目:《朦朧的敬慕》17題。
二、謀篇布局(結構安排特點、行文思路)
1、答題方向:(1)寫作順序:時空、思想感情、事件發(fā)展、描述角度。(2)線索:時空、人物、感情、事件、事物。(3)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平行敘述)(4)詳略主次。
2、【答題模式】材料上以……為中心,內容上由……到……逐層深入,按照……順序展開。
3、《焰火的變奏》雙線結構題。
二、 內容概括類
【知識總結】
三、 寫法類
【江蘇金題引路】
一、《上善若水》
⒔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請具體說明它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案】采用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追懷;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達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問題的憂思;虛實結合: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二、《麥天》
15.“一路上都是鮮紅的收割機,突突突地吼個不停,所過之處,留下一地黃亮亮金燦燦的麥茬,散發(fā)著濕潤的麥秸香!边@句話描寫關中麥收情景,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4分)
【答案】選取了麥天代表性事物;從視覺、聽覺、嗅覺多角度描寫,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富有韻味。
三、《溜索》
11.文中畫線部分描寫了峽谷險峻氣勢,請分析其表現(xiàn)特色。(5分)
【答案】以壁頂為觀察點,(1分)變換視角,(2分)從禮覺、聽覺、內心感受多方面描寫,使人如臨其境。(2分)
【其他高考題模擬題】
一、《彩色的荒漠》
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8分)
【答案】第一問:作者采用對比、排比、比擬和想象的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
第二問:(1)通過對克拉2號氣井所在的雅丹地貌與沙漠地貌之間的對比,表現(xiàn)了石油工人充滿激情,不畏艱險,克服困難的精神(2)通過對不同勞動情景的排比,表現(xiàn)了石油工人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氣勢(3)通過對天然管道天然氣聲音的比擬,表現(xiàn)了石油工人為西氣東送所做的巨大貢獻(4)通過對遠方親人的召喚和想象,表達了對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二、《海南雜憶》
17.為了表現(xiàn)海南島古今的巨大變化,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手法,請加以分析。(8分)
【答案】古代的海南島被當作險惡之地,流放到此的人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權之后,海南島成為新天地,歸國華僑在此安家立業(yè),成為建設國家的人才。
古時候老百姓把鴨腳粟、天南星當作糧食,生活很悲苦;現(xiàn)在的農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飼料。
三、《岳樺》
17.文章最后一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來表現(xiàn)岳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答案】(1)擬人,比喻。(2)①通過擬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②通過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的內在氣質得以揭示和提升。
四、《燈火》
3.文章在人稱的使用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參考】第一問:(1)文章以第一人稱作為全文的基本視角;(2)偶爾插入第二人稱,構成了兩種不同的人稱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問:(1)不同的人稱的出現(xiàn)豐富了文章的敘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達;(2)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氣氛,拉近了作者和讀者的距離。
【知識總結】
一、 表達特色做題重在手法,兼顧特色(語言)
二、 寫作手法
(一) 修辭
修辭 作用
比喻 生動形象;降瓰樯鷦,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擬人(比擬) 賦予人的感情,生動形象
借代 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寄寓情感,含蓄。語言活潑
夸張 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征,便于抒發(fā)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生動性和感染性
對偶 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鮮明,有結構美和音樂美。
雙關 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tài)和情思。
排比 結構整齊,節(jié)奏感強,有音樂美,增加文章氣勢,強化感情
反復 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充滿語言美。反復詠嘆,強調,表達強烈的情感。給人深刻印象。
設問 能吸引讀者,啟發(fā)讀者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加強語氣
反問 加強語氣,把本來已確定的思想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
引用 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含蓄深刻,富有啟發(fā)性;語言精煉,生動活潑,富于表現(xiàn)力。
(二) 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 細分 作用
描寫(寫景) 角度(觀察點、選取代表性事物、各種不同視角(遠眺、近觀、仰視、俯視))
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內心感覺)
動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
景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修辭】
描寫(寫人) 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肖像描寫(外貌描寫) 以形傳神,更好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語言描寫 ①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②描摹人物的語態(tài),使形象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動作描寫 更好展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心理描寫 直接表現(xiàn)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細節(jié)描寫 更細膩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真實、具體、生動。準確、鮮明、傳神。
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側面烘托、別人的描述、作者的議論等
抒情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以景結情) 含蓄蘊藉
托物言志
借古諷今
借物喻理
記敘 插敘 情節(jié)曲折,有波瀾,增強小說可讀性
倒敘 情節(jié)曲折,有波瀾,增強小說可讀性。
議論 比喻論證
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
(三) 表現(xiàn)手法
表現(xiàn)手法 作用
對比 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襯托 突出
虛實結合 突出事物本質特征,凸顯特點
聯(lián)想想象 生動形象而具體
烘托(映襯)渲染 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象征 形象而含蓄,耐人尋味
抑揚 在發(fā)展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兩相對照,形成起伏之勢,給讀者強烈印象,增強作品藝術效果。
以小見大 感人且具有社會意義
鋪陳 反復詠嘆,突出形象感情。
類比 可以化難為易,通俗易懂的解決問題。通常是用淺顯的類比復雜的,人們的切身體驗類比不容易領會的道理。
附:相關類題
一、《天子墳》
12.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塑造神農氏形象的?(6分)
12.①想象,賦予神農氏呼喚上蒼,有求必應的神力,突出其形象的神奇。 ②鋪陳,用神農氏許愿的三個片段突出其初種谷物的執(zhí)著。 ③細節(jié)描寫,“雙手摳出”、“使勁地搓揉”,表現(xiàn)出神農氏對生長谷物的土地的熱愛。(6分,每點2分)
補充細則--
每點2分,寫出作法1分,寫出形象的特點1分。補充:①虛寫等同于想象,③動作描寫等同于細節(jié)描寫。
增加一個得分點:排比,用整齊鏗鏘的句式突出神農氏初種谷物的艱難和執(zhí)著。
這樣,本題共4個得分點。答出三點得滿分。
相關段落:當年,他率領著一個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長江,過洞庭,走進了一片神賜的土地。他用雙手摳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勁地揉搓著手中的閃爍著奇異光澤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心愿:上蒼啊,給我種子!呼喚中一只火紅色的神鳥緩慢地飛過天空,嘴里銜了一株九穗的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墜落在地上,炎帝便把它們拾起來,種在田間。上蒼啊,給我灌溉!呼喚中自然涌現(xiàn)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脈彼此相連,他從一眼井中汲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會一起波動。上蒼啊,賜我陽光!呼喚中,太陽立刻便發(fā)出光和熱來,讓五谷孕育生長,讓天地間漸漸彌漫著成熟的味道……
(四) 人稱使用
人稱 作用
第一人稱 真實、親切,便于抒情。
第二人稱 真實、親切,便于抒情;拉近與讀者距離,便于與人對話。
第三人稱 不受時空限制,靈活。
【兼顧語言】
【第二題:鑒賞語言類】
一、鑒賞角度
1、詞語運用:即文章所用的詞語和其他文章相比有什么突出特點。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書面語與口語、普通用語與專業(yè)術語、用詞生動形象準確等。
2、句式選擇。所謂“句式”就是句子是屬于哪種樣子。常見的用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句式有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各自的作用分別是感嘆句情感強烈,疑問句發(fā)人深思;長句層層修飾、表意嚴密,短句節(jié)奏鮮明、簡潔有力;整句結構勻稱、音韻和諧、氣勢貫通,散句錯落有致、自由活潑、富于變化……
3、語言風格文章風格是由創(chuàng)作個性決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藝術上的總的特色,主要指的是語言風格。語言風格又主要由作者的寫作個性、選擇的題材類型決定的。不同的體裁也有著不同的風格:記敘文、散文主要有平實、華麗、清新、自然、明快、含蓄、淡雅等風格,議論文(雜文、隨筆)主要有幽默詼諧、辛辣、冷峻、嬉笑怒罵、憤激等風格。
余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