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母女關系而言,《紅樓夢》中,最幸運的當數(shù)賈敏。
林黛玉一進府,賈母便剖白:“我這些兒女,所疼者唯有你母!比蘸螅醴蛉烁袊@,賈敏未嫁時,何等的嬌生慣養(yǎng)、金尊玉貴,印證了賈母的話。
除了擁有母親的愛,在女兒處,賈敏也得到了富足的情感。她病時,林黛玉“侍湯奉藥,守喪盡哀”;她逝后,林黛玉“哀痛過傷”,“觸犯舊癥”。
要知道,不是每個女人,都有如此和諧的母女緣。比如,賈探春和趙姨娘,一個希望脫盡關系,一個巴不得對方接受命運的懲罰。
這與嫡庶制度有關,但我總覺得,她們矛盾的本質(zhì)源于距彼此的理想都太遠。
賈探春好強,她最敏感的是其庶出的身份,我不敢說,她“只認”的王夫人是其理想的母親,但她數(shù)落趙姨娘時常用“不見人欺他,他也不尋人去”的周姨娘作比,可見識趣、安分是她肯承認的母親底線。
探春呢?自然也不是趙姨娘理想的女兒。拉扯趙家、提攜賈環(huán)、分生母榮光……探春全無份,所以趙姨娘每每生恨,隔幾日便嚷嚷:“你還不是我腸子里爬出來的?”
幾乎每個母親心中都有理想的女兒,每個女兒也都曾為母親設計過理想化的目標;理想越近,母女關系越好,反之,則矛盾叢生。比如,王安憶《長恨歌》中的王琦瑤母女。王琦瑤對女兒薇薇的愛有限,緣于薇薇不像她。
又比如,黃逸梵和張愛玲。據(jù)說,黃逸梵最初對女兒張愛玲的失望發(fā)生在抓周時,女兒抓了個金錠子,而黃逸梵一直想讓女兒實踐她的理想,做一個西方淑女。幾度分合,幾乎每一次長時間的相處,黃逸梵都未耽誤過張愛玲的教育——她一直將女兒往理想的方向培養(yǎng),但她又嫌張愛玲笨,夸女兒只有一句,“頭圓”。
她嫌張愛玲不夠好,這傷害了女兒!翱吹贸鑫夷赣H是為我犧牲了許多,而且一直在懷疑著我是否值得這些犧牲,我也懷疑著。”張寫道。
“母親始終是女兒最強烈感情的針對目標”,“女兒總在渴求母親的愛戀、許可、支持、賢淑和保護”,作家菲利斯·切斯勒曾道。因此,來自母親的不滿比母親的虐x更讓人痛苦。張愛玲用文字宣泄著,她筆下的母女關系很少不扭曲。讀到《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絕望時忍不住喊“媽”,又發(fā)現(xiàn)其實“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我總疑心張愛玲寫的是她對母親的理想和現(xiàn)實本身。
有趣的是,張愛玲后來和姑姑親厚,從某種意義上說,姑姑彌補了她在母親身上未實現(xiàn)的溫情和理想。
我的一個女友;貞浤晟贂r,她的三姨——家族中最出色的女性每每夸她,“你和我一樣”,她便自豪、感動頓生,這是她奮斗的動力。有意味的是,三姨只有一個兒子。這讓我不禁想起楊麗萍和她的傳人、侄女小彩旗,嘿,生育與否,有女兒與否,對女兒失望與否,根本不耽誤女人尋找、挑選理想的女兒。
所以,年長女性對年輕女性最大的賞識就是有意無意將她比作女兒。
說說關于女兒,我讀到最凄涼的一幕吧。黃逸梵和張愛玲不睦,晚年想回轉,但女兒已失去承歡之心,黃逸梵在英國收養(yǎng)了一個女兒——她失去了不夠理想的女兒,她想重新再來。
【理想的女兒隨筆】相關文章:
女兒歸來隨筆07-16
遠方的女兒隨筆05-31
女兒的理想散文范文05-12
理想中的女兒散文12-03
與女兒書雜文隨筆12-16
寫給女兒雜文隨筆01-16
給女兒的信雜文隨筆01-14
致女兒雜文隨筆12-19
長大了的女兒生活隨筆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