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jīng)典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1
一滴水,積攢起來就是海;一片綠葉,聚集起來便為森林;一枝花草,保護起來變成花園;一粒沙,堆積起來形成塔。而一枚小小的硬幣,節(jié)省下來,就會有無數(shù)的希望和財富。
這,就是節(jié)約的力量!崇尚勤儉節(jié)約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散發(fā)出優(yōu)雅高尚的氣息。多少偉人,因為他們的勤勞能干,能屈能伸,將司馬光的以儉立名,以奢自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才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功成名就,成為一位英雄。成名后,他們不驕不躁,仍然堅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信仰,終于成為一代偉人!也許,這就是勵志版的"偉人是怎樣煉成的吧。但,我們可以知道,要成就大事,非勤儉節(jié)約能夠缺席的。一個人,無論他是多么地腰纏萬貫,無論他是多么偉大,而少了節(jié)儉這個嘉賓,再多的錢財也會揮霍殆盡,再無瑕的偉大英雄也會被抹上一縷黑,永遠不能成為人們心目中那個頂天立地的人物。
簡樸是人們不能缺少的一種美德,正是因為無數(shù)人的經(jīng)歷,賦予了它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可是現(xiàn)在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飛速發(fā)展,原有的節(jié)衣縮食在發(fā)生著變革,消費觀念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能否認這種現(xiàn)象,但,我們決不能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節(jié)儉。我們并不推崇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從前輩們身上汲取這種可貴的精神財富,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寫到這里,我并不想舉毛主席毛巾毯用十幾年、周總理撿飯粒這些已經(jīng)能夠被用濫的正面例子,它們離我們實在太遙遠。我們需要憂心的,是現(xiàn)在青少年的揮霍無度!諸多猶如郭美美事件、中學生微博炫富的案例是真正需要我們警醒和擔心的。沒錯,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我們也比過去的人們更加懂得享受生活了?墒,出行就一定要豪車嗎?隨便一輛小轎車以車代步不行嗎?皮包就一定要LV嗎?任何一種能夠容納東西的`不也很好嗎?如果能夠省下購買這些奢侈品的金錢和精力,不知道會有多少所學校在貧困山區(qū)拔地而起,不知道會有多少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得到滿足。難道——擁有奢侈品的快樂,比得上幫助他人的快樂嗎?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這離我遠得很!我又不買奢侈品,我也不炫富,關我什么事?但,洗手間中正在嘩嘩流淚的水龍頭呢?那教室中徹夜不眠的日光燈呢?還有那呼呼吹著冷氣的空調(diào),那哭泣著躺在垃圾桶中的飯菜呢?這些不是浪費又是什么呢?
勤儉節(jié)約不應該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習慣。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擰緊一個正在滴水的水龍頭,拭干它的淚水;關上一盞正在放射光芒的日光燈,讓它睡個好覺;調(diào)高一臺空調(diào)的溫度,吃盡每一粒米飯點滴小事,終究會積起勤儉的大河!習慣,是一天天養(yǎng)成的,每天多做一件節(jié)約的小事,因為聚沙以成塔,集腋以成裘。如果,每個人都將勤儉當作自己的習慣,當作是自己的義務,這個世界,想不美好都難!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2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一個有勇有謀,才略過人并且是一個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但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個非常會教育孩子的好父親,《誡子書》就寫出了他對自己兒子所有的期望,那讀過的同學們想想自己缺少其中的那種品質?
初一的學習生涯即將結束,這時間可以說是轉瞬即逝,也就意味著中考和我們的距離也近在咫尺。你現(xiàn)在是否滿意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呢?你現(xiàn)在是否認為時間還長并不著急呢?你現(xiàn)在又是否覺得生活無味并且無所事事呢?
這些都應該引起你的反思和重視。其實我們做到的'應該是不甘于此。不甘于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所以拼搏進;不甘于現(xiàn)在的成績,所以努力學習;不甘于現(xiàn)在的悠閑,所以充實生活……
太陽照在身上你應該平靜,應該奮發(fā);雨點打在身上你應該寧靜,應該拼搏;雪花落在身上你應該清凈,應該堅持。因為“淫滿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3
今天上午上了一節(jié)道法課,在道法課上我們上了第三課,在第三課里有這樣一句話叫“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關于這句名言,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就做到了“儉以養(yǎng)德,”他不管做什么事,都穿著一件很舊的大衣,從來不換新的,一天他走在紐約的街上遇見了一位朋友,朋友見他穿的一件很舊的衣服,就說:“你買一件新衣服吧!朋友你這件衣服太舊了!钡珢垡蛩固箙s說“沒事,反正這里的人都不認識我!迸笥岩娝@樣說,只好離開了。
到了愛因斯坦成為了有名的物理學家之后,又在街上碰見了那位朋友,愛因斯坦還是穿著那件破舊的衣服,那位朋友又一次勸他買件新的衣服吧,但愛因斯坦卻回答道:“沒事,反正紐約的人都不認識我!彼'回答真的是很令那位朋友驚訝。
愛因斯坦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是穿的那件衣服,仍是說的那句話,什么都沒變?矗∨e了一個愛因斯坦的例子來告示大家,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勤儉節(jié)約,像諸葛亮說的:“只有心靜下來,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品德,修身才能干好一件事!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4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前幾年的“光盤”行動為勤儉節(jié)約而掀起一股熱潮。我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依舊在自顧自地浪費。全然不知從幼兒園就會背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直到我真正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快樂之后。
那次,我放棄了周日的大好時光跟媽媽一起到鄉(xiāng)下去體驗生活,其目的當然不是我信誓旦旦對媽媽說的“去體驗農(nóng)民的辛苦”那樣,只是想知道究竟媽媽每天一到餐桌上就嘮叨的“節(jié)約節(jié)約”到底有啥了不起。剛下車,一股清新的空氣和著微微的嫩草氣息撲面而來,那令人沉醉的風熏得我好不愜意。當我放眼向農(nóng)田里望去時,不由得呆住了。一望無際的田里只有零零星星幾個人在頂著烈日彎腰勞作。“這么幾個人,那么大的田。能插完么?”我兩手交叉在胸前,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澳阊!就是被我慣壞了!眿寢層檬种篙p輕戳了戳我的腦袋,“所以要帶你來體驗一下農(nóng)民的生活,也好幫他們減輕一下負擔!
媽媽脫下了高跟鞋,把褲子卷得高高的,穿上了插秧靴。我依葫蘆畫瓢跟著媽媽走到了田里。可我一踏進去,腳就被泥土吸住了,拔了半天才拔出來,真是出師不利啊。這時候。一個老伯伯向我們走來,他遞給了我們一大捆秧苗:“你們第一次來就少插點吧!蔽倚南耄菏裁唇小熬蜕俨妩c吧”,這么多還少,老伯伯你是不識數(shù)吧?老伯伯先給我們做了示范,他一手拿著秧苗,一手拿著秧把,大拇指和食指還有中指緊緊地捏住秧苗往泥水里插,這秧苗插下去果然端端正正。我學著老伯伯的樣子,從旁邊拿來一小捆秧苗,放在左手里,兩腿叉開,半蹲,然后右手從左手里拿出三根,插了下去。誰知,太用力了,“嗵”的一生,泥土都濺在我白嫩的臉上,結果我變成了一個小花貓。一旁不停勞作的媽媽看到我這副糗樣子,也不禁哈哈大笑。我不理會她,發(fā)奮要插出一根最直最正的.秧苗來。我化悲憤為動力,雙手不停工作,臉上滲出了一滴滴淚水,腳深深陷在泥土里,在偌大的稻田里一步一步地移動著,累得仿佛整個人都散了架。插完七八小捆后,我直起腰一看,一大片的秧苗都七歪八倒,只有極少數(shù)的“幸運兒”屹立在稻田上,更甚者,竟悠閑地飄在水面上曬日光浴。
我氣急了,把目光轉向媽媽,想從她那里尋求一點安慰。媽媽也應該比我好不到哪去吧?可我一看,一大片齊刷刷、碧綠的秧苗筆直地插在稻田里,跟我那是天壤之別。一想到我的成果那么寒酸,而且我還累得氣喘吁吁的,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唉!”“你知道農(nóng)民們的辛苦了吧,知道糧食來之不易了吧?”媽媽一邊想機器人一樣快速整齊地高水準插秧,一邊苦口婆心地對我說。我想了想今天的遭遇,對媽媽的話深有同感,“恩,我明白了。”“看來這趟沒白來,這苦沒白吃!”媽媽插完了最后一小捆秧苗,遠遠地望著那些還在低頭干活的農(nóng)民們,“你想,他們每天都這么辛苦,可卻每天都笑呵呵地在做,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因為他們熱愛勞動!”我脫口而出!皼]錯,就是熱愛勞動,所以你也要熱愛勞動,勞動最快樂!”“我明白了!”
糧食是勞動人們的智慧結晶,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的,我們要珍惜。勞動是辛苦的,同時勞動也是快樂的。勞動,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勞動,是拉動社會發(fā)展的纖繩;勞動,是幫助時代進步的階梯。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能缺了勞動!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5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意思就是:安靜,可以改變身心和思路,而節(jié)儉,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品德,我也遇到關于這一句話的事情。
一天,我正在寫老師布置的幾道數(shù)學題,沒一會兒,我就把前10道題寫完了,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最后一道題應該怎么寫。我苦思冥想了好一陣兒,都沒搞懂題目的`意思,所以只好去請教媽媽了。
可是媽媽并沒有教我該怎么做這道題,而是說:“你難道沒有聽說過‘靜以修身’這句話嗎?只要你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多難的題你也都能夠解出來的!
我也說到:“可是我已經(jīng)靜下心來想過了呀,但還是解不出來!眿寢層终f:“十幾分鐘也叫靜嗎?你應該仔細的把題琢磨透了,才能想出答案!
我聽了媽媽的話后感到有些慚愧,于是連忙坐回書桌前,一遍一遍地讀,思考題的意思,最后終于把這道題想出來了。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這一句話一直陪伴著我,讓我有了好的品德和沉著冷靜的態(tài)度來面對困難。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6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寫給兒子的!办o以修身”的意思是,恬靜以修繕自生,“儉以養(yǎng)德”的意思是勤儉節(jié)約不鋪張浪費,才會使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
聯(lián)想起我自己的生活,我不禁非常羞愧我寫作業(yè)的時候,總是喜歡邊聽歌邊寫作業(yè),還喜歡邊吃東西邊寫,所以經(jīng)常很晚才寫完,拖拖拉拉還經(jīng)常有很多錯。因為家庭比較寬裕,所以我經(jīng)常大手大腳的花錢,非常浪費。很多用不著的'東西去瞎買很多,還能用的東西不用卻扔了,很浪費,所以我寫作業(yè)要專心致志,一絲不茍,爭取沒有一個錯誤。不吃東西,不聽音樂,寫完再吃飯也絕不浪費能不買的東西就不買還可以用的東西就繼續(xù)用不浪費。
我們要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7
勤儉節(jié)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曾言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有致遠!北彼沃奈膶W家、書畫家蘇東坡,同樣以節(jié)儉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他在生活上堅決反對奢侈浪費。有一年,他被貶黃州,俸祿減少,這給生活上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渡過困境,他不僅辭退了身邊所有的仆人,而且還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詳細的開支計劃。他把所有的收入都集中起來,然后將這些錢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這樣“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度過了難關。古人尚如此,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的我們是否更應該躬身自問“今天的我們是否繼承了“勤儉節(jié)約”傳統(tǒng)美德?”
在物質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人們的節(jié)約意識卻越顯淡薄,社會上甚至出現(xiàn)了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之風。有的`人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有的人則認為,反對鋪張浪費不過是刮一陣風,“風頭”一過,照樣可以山珍海味肆意揮霍。
而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儉以養(yǎng)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責任和信仰!我國當前社會資源緊缺,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好自己身邊現(xiàn)有的資源。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味沉迷于奢侈浪費、大手大腳之中,不去珍惜和展望現(xiàn)有資源的長遠設想,那么這個國家或民族就已經(jīng)悄悄地走向自毀滅亡之路了。節(jié)儉不僅是在倡導一種作風,引領一種文明風尚,更重要的是彰顯一種民族精神,這需要我們每位同學積極參與,共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助力添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節(jié)儉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我們從細節(jié)入手——出入教室寢室做到節(jié)約用電;進出洗手間做到節(jié)約用水;平時作業(yè)做到節(jié)約用紙;一餐一飯做到不浪費糧食,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費,合理分配和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以自身的行動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使勤儉節(jié)約理念真正轉化為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將勤儉的美德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8
看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冷靜》,覺得真如諸葛亮所說的“靜以修身”。
文章先以希臘神話中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為喻,前者是“冷靜的”“古典的”觀察者,后者是“熱烈的”“浪漫的”奔放者,熱烈奔放因為有冷靜古典的節(jié)制才有了古希臘的悲劇,進而論述“冷靜”“古典”是成熟的、和諧完美的,而“熱烈”“浪漫”則是幼稚的、有缺憾的。
文章又說文藝是冷靜中對浪漫的回味,要做文藝,比之于科學,更需要冷靜。
又舉了個例子說有些人遇事拍案而起,叫囂隳突,看似厲害,實則不然。往淺了說是逞強,意氣用事;往深了說則是心胸不夠豁達,頭腦不夠冷靜,風度不夠鎮(zhèn)定祥和。心胸狹隘則易意氣用事。只有心胸寬廣,遇事才能沉著思考,看清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理出紛亂的頭緒,從而正確有效地處理事情。
而要冷靜,自制則是必須培養(yǎng)的一個能力。自制即自我控制能力,能自制方能自強。
在考慮事情時,不能“無我”,“無我”則無主見;亦不能“執(zhí)我”,“執(zhí)我”則“以我為尊”,而要達到二者之間的調(diào)和適度,則需知識。
一個人的德行、學問和才具是一體的。沒有冷靜,則無法修煉自己的德行,擴展自己的學問,增強自己的才干。
心靜才能容納萬物,才能像阿波羅一樣普照世間而俯瞰眾生,心靜才有景。
自然有其“機”,“機”即“奧妙”,以一顆冷靜的心去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妙、人世間的道理,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心靜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趣味,才能變得有趣,也才能讓別人感覺有趣。
鄒韜奮在一篇名為《靜》的文章中說:“‘靜’的精神之可貴,不但關系外表,腦子要冷靜,然后思想才能明澈縝密。有了這種冷靜的腦子,用來研究學問,才不致受古人所愚,才不致受今人所欺;有了這種冷靜的腦子,用來應事應人,才能應付得當,不受欺蒙;有了這種冷靜的腦子,用來立身處世,才能不為外撼,不為物移,才能不致一人譽之而喜,一人毀之而憂。”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9
在某個陽光微暖的午后,獨自依偎在陽光正好的角落,不去想任何事,只是靜靜地看著天空,聽著時間流淌的聲音。偶爾也會翻翻陶潛的詩集,細細揣摩著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想象著詩人在觥籌交錯之間酣睡,隨意而動,土石為紙,雨雪為墨,一筆豪情,滿紙灑脫。
沉寖其中的我,細數(shù)著過往的一些事,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在“身不由已”的江湖中幾經(jīng)輾轉,顛沛流離,落得滿身塵埃,難免心浮氣躁。才發(fā)現(xiàn)我們與我們所追求的那份淡然的情懷越來越遠,或許它們只適合存在于夢想之中,記憶深處。才知道洗凈人世的浮華,與真實的心靈對話,終究是一場奢望。
在過去,無數(shù)青年大聲疾呼:“偌大的華北竟放不下一張書桌”,而如今一張張課桌安靜地安放著,卻安放不了那一個浮躁的心。面對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我們顯得無所適從,我們不禁在追問:“我們怎么了?如何不能擁有那份心懷,一杯清茗,讀書閱卷,參禪悟道的淡然心懷!辈诲e,社會是變了,變得浮躁起來。但是我們的心也跟著變了。我們早已將“靜以修身”的古訓拋諸腦后,將“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淡然心懷忘卻了,換成了朝朝紙醉金迷,夜夜燈紅酒綠。漸漸地我們迷失了自我。
面對快節(jié)奏的生活,我們的腳步也變得匆忙起來。在匆匆行進的途中,我們迷失了太多的花期,遺失了多少的韶光?此泼γβ德,實則碌碌而無為。全身心地投入到追名逐利之中,早已將路上不斷變換的風景視如無物,從而整天感嘆著人生的無趣,實則是在于自己心靈的`浮躁所致;蛟S到了暮年之際,我們輾轉于萬水千山才尋得了一縷芬芳,竊以自得。殊不知由于自己的匆忙而不淡定的腳步,我們記憶深處幾乎沒有機會儲存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
因此行走在庸庸碌碌的紅塵之中,我愿鞠一捧淡然,靜以修身之間隨遇而安。正如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蛟S真是這樣,那么我們不妨在繞繞紅塵之中,開辟自己的桃源南山,給自己心靈一處凈土。一杯暖茶,一紙青卷,便可怡然自得,構建著自己的心靈城堡。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 10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句《誡子書》中的名言,能讓我們更好地學習生活,培養(yǎng)品質,陶冶情操,終將使我們終生受益。
在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的今天,心中難免會多一點煩悶和焦慮。然而,浮躁是學習的大敵,正因浮躁,我們不能冷靜清醒地自我檢查,更不會去耐心改正自身的'問題。一個人如果不在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并加以改正,那么其思想就不能得到完善。所以,“靜”字對于我們來說十分重要。想擁有才識就要學習,而學習必須靜心。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靜以修身”,做一個平靜踏實的人。
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庭條件越來越好的現(xiàn)在,追求時尚和潮流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盲目追求時尚會使同學們在人生之路中迷失方向而不思進取,不分輕重。“儉以養(yǎng)德”正是要告誡大家做到儉樸節(jié)約,純真樸實。一味追求潮流,卻往往把自我丟掉了。我們是學生,儉樸大方就是學生該有的美,讓我們在潮流生活的雜亂中反璞歸真吧!
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jié)約培養(yǎng)自己的高尚品質。讓我們銘記這句話,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做一品質高尚,平靜踏實,全面發(fā)展的青少年!
- 相關推薦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生活隨筆】相關文章:
勤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散文07-01
靜以修身作文(精選32篇)12-13
成長感悟寫文自省修身以靜07-21
人生需修身-隨筆02-15
靜的力量美文隨筆08-06
儉以養(yǎng)德作文12-12
未被生活濕透不足以談歲月靜好隨筆08-03
靜待花開的散文隨筆04-18
靜是生活的禮物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