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際能力是針對語言能力而言的語言學術語,它主要是指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是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而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備英語實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英語教學新模式從建構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入手,把教學主體從教師轉變?yōu)閷W生。這將更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養(yǎng),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有效地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關鍵詞]交際能力 通用語言 英語教學新模式 教學主體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所建構起來的較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程序和教學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它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是用于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提示教師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當前,要想改變我國多數(shù)大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的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亟需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英語教學模式,積極發(fā)揮它的優(yōu)越性,從根本上對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一、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弊端
從英語教學方法的發(fā)展來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講解、練習和輸出。它的特點是在講解階段教師突出某一語言形式,結合語境使該語言形式的意義明確。這并不符合學生學習英語的規(guī)律:(1)傳統(tǒng)的學習文化根深蒂固,教學指導思想和觀念滯后;(2)英語教學的目的與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本質背道而馳;(3)學習方法被動、機械;(4)教學模式單調,缺乏交際所需的環(huán)境。
二、英語教學新模式對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影響
1.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意義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間交往日益頻繁,對外經濟、文化、科學和技術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廣泛,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交際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習更多的是為了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英語學科作為通向世界的橋梁,在當前所倡導的“知識經濟”中舉足輕重。
2.英語教學新模式的實質及其特點
在我國漫長的教育史中,教學的中心一直是教師、課堂、教材。新課改提倡課程整合,教師應把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自主言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師要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逐漸完成角色的轉變,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模式。
當然,英語教育新模式的出現(xiàn)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教學的形式與目的也相應出現(xiàn)了顯著變化。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數(shù)迅速增長,可利用教育資源相對缺乏。我們可以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利用多媒體、校園網創(chuàng)建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以適應新形勢下英語教學的需要,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并能充分體現(xiàn)出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則。
三、英語教學新模式對促進大學生交際能力提高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
1.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消除焦慮情緒
我們知道,決定語言學習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動機。學生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才能產生主動表達的'行為,并積極參與活動,語言表達力也才可能提高。具體在教學中,(1)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材料,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的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2)盡量創(chuàng)造安全、輕松、愉快及友好的學習氛圍;(3)采用能有效減輕焦慮心理的方法,幫助學生排除影響英語學習的干擾因素。
2.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
教師應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練等基本技能的訓練上,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靈活性,讓學生根據(jù)不同情景或場合的不同要求清楚地表達思想。
(1)聽力訓練方面,教師會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聽力程序和方法,輔助使用直觀化、形象化、情節(jié)化的提示,幫助學生理解聽力材料;(2)口語表達能力訓練上,教師能使學生語音規(guī)范、標準,語言自然流暢,實現(xiàn)師生、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對話。運用小組討論/辯論,讓學生參與其中,放松地進行口頭交流或針對一個話題,條理清晰的從多角度展開,有效延長表達時間,提高他們口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3)在閱讀理解方面,教師可做到既重視閱讀的理解性輸入,又重視寫作的交際性輸出;(4)有計劃地對書面表達進行系統(tǒng)訓練,用常用詞和詞組造句,限定題目,連句成篇,逐步提高學生的總體書面表達能力。
3.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多角度加強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
(1)網絡與多媒體教學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之一。通過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一體化界面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使得英語教學變得形象、生動和立體,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同時,它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此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安排學生賞析經典影視。這種方式能使學生在缺少外語環(huán)境的情況下,直接接觸地道標準的英語,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及風土人情,更多地積累關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口語交流時的話語模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掌握常用英語表達方式和提高他們的交際水平;(2)模擬情景對話,給學生提供英語口語練習的機會。結合學生們的生活,可以進行模擬情景對話。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將對語言規(guī)則的掌握最終轉化為實際的話語運用,做到真正的駕馭語言; (3)通過課堂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訓練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必須建立在理解所學語言中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行為和觀點的基礎上。因為,不同群體的人們使用不同語言反映不同的文化。大學英語教學的文化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盡量多的掌握和了解交際對方的文化,以減少信息傳遞的偏差,使交際變得流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對英語文化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是他們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的必要條件。英語教學新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它是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它為外語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繼承我國傳統(tǒng)教學的長處,加強語言基礎教學,確保語言交際能力的準確性,同時還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上,力求在準確、流暢、得體幾方面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克誠等.教學改革手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6.
[2]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3]李芳琴.從口頭交際的特點看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3).
【論析英語教學新模式在大學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與語用移情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12-04
論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培養(yǎng)論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