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對學生加強素質(zhì)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語言能力上,除了提出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學習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打下基礎(chǔ)。在英語學習中,加強培養(yǎng)學生正確良好的語感,能使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的認可。
所謂語感,就是人們對言語的感受,是對語言文字或語言現(xiàn)象的敏銳感和迅速領(lǐng)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從語表到語里,從形式到內(nèi)容,包括語音、語義、語法等在內(nèi)的一種正確豐富的“了解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因為語感是學習理解和運用一切文字的基礎(chǔ),也是準確把握語言文字的前提,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長期生活經(jīng)驗的沉淀,眾多信息知識的儲備,教師要通過英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途徑,用心引導,螺旋式地循環(huán)往復加強訓練和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正確的語言習慣,一種敏銳的語言直覺,當學生接觸到新的語言文字時,立即就能直覺地判斷正誤是非,進而獲得文感、意感和情感,達到準確全面地理解語言文字的目的。目前,我省所使用的北京仁愛教研所編著的初中英語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內(nèi)容安排由淺入深,重視新舊知識和語言現(xiàn)象的復現(xiàn),話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單詞、句型再現(xiàn)率特別高,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和形成,那么如何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
一、強化聽說訓練,培養(yǎng)語感
眾所周知,一個小孩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總是先學會口語的。他在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意愿時,并不懂得語法規(guī)則,而是通過反復接觸和攝取大量的語言信息,在語音、詞匯和句子中感受和領(lǐng)悟語言的實際意義,在實際交際中不斷掌握母語。因此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也要從聽說訓練入手。
1、通過聽力活動,訓練語言感知能力
現(xiàn)行仁愛版新教材配有齊全的錄音帶,聽力練習冊,能按課本同步教學時間使用教材學習內(nèi)容,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對學生的聽說水平及良好的語感形成大有幫助。首先,教師要把課本作為聽說訓練的書面材料,在上課時讓學生聽所學的內(nèi)容,聽之前提醒學生注意語音語調(diào),特別是提出要解決的有關(guān)問題,聽后或?qū)λ鶎W內(nèi)容提問,或選擇正誤,或是幫助學生填寫所缺的詞語等,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從聽不懂到聽懂,從重復原句到模仿表演,逐漸對英語產(chǎn)生良好的感覺,教材內(nèi)容也能夠由聽懂達到會讀會說,同時積累了自己的英語語言信息儲備,為實際交際作準備。其次,教師要有計劃地安排好聽力課,仁愛版同步聽力練習冊,每一個話題設(shè)有一份習題,內(nèi)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邊聽邊做,訓練了語言感知能力和反應能力,有利于語感的形成。
2、通過口語活動,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英語是交際的工具,學生必須要敢說。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生活在漢語氛圍里,接觸英語的信息量少,除課堂外,沒有說英語的習慣和環(huán)境,因此怕說錯不敢說,為了克服學生怕說英語、懶說英語的情緒和心理障礙,教師從新生入學開始就給學生講明英語交際的重要性,使其有說英語的動機,課堂上教師盡可能地營造寬松和諧的氣氛,教師態(tài)度要和藹,目光柔和,語言誠懇,有親切感,使學生樂于開口,樂于參與到口頭交際活動中來。
其次,口頭交際訓練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仁愛版新教材圖文并茂,話題眾多,密切學生的實際日常生活和學習,非常有利于學生自由交談,進行說的活動。每節(jié)課上課前,教師可留給學生3-5分鐘,讓他們自由對話和交談,起初教師可根據(jù)上節(jié)課已學過的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掌握的語言知識,安排一些較簡單的對話訓練,這些訓練內(nèi)容要能夠容易給出答案,能夠預見,讓學生感到交際不難,往后逐漸推進,有計劃地過渡到學生根據(jù)學過內(nèi)容自由選題,自由對話,實現(xiàn)自主學習。為了減少難度,可以讓學生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地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會大大提高,有效地訓練和增強語感。
3、利用創(chuàng)設(shè)情境,訓練語言的運用能力
學習英語就是要在真實的情景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交流信息和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教師要用得體的英語授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盡可能地用英語交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錯了也不要緊,語法也應盡可能放在一定的情境中來學習,讓學生看到聽到新語法點在一定情境中的使用,久而久之,學生會把所學的語法知識和詞匯聯(lián)系起來理解和運用,英語語感就會在實際運用中逐漸增強。其次,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充分利用圖片、實物、簡筆畫等直觀教具,或合理使用幻燈、投影儀、電腦等電教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貼近生活的真實或半真實的情景,讓他們多看多聽,去感受、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使外語教學過程變得逼真、形象、直觀生動,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興趣盎然。如學習了有關(guān)“feelings and moods”話題后,教師可呈現(xiàn)不同環(huán)境的場景圖片,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談自己的心情感受,學習了有關(guān)“shopping”話題后,我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輪流在講臺前用英語表演,“購物”對話等。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填鴨式”的舊教法,因為教師再好的講解,只是自己的`感受,絕對代替不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教師要精講多練,課堂大部分時間應放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實踐活動上,如編情景對話、看圖說話,話題討論、表演小短劇等,這不但能有效快速地強化學生的語言知識,而且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和語言的感悟能力。
二、在閱讀和背誦中,培養(yǎng)語感
仁愛版英語教材設(shè)置大量的閱讀材料, 目的是通過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提高正確理解和恰當運用語言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語感培養(yǎng)的目的所在。
1、在閱讀中賞析語言
課文閱讀材料的賞析,一般采用“導入——表層分析——深層分析——整體評價(自由交際)”這種模式進行的,它能使語言形式的學習和語言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有利于學生鞏固語言知識,把握語篇能力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也正符合語感培養(yǎng)的實踐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通常以“讀前提問(Pre----reading question)”或“前提熱身(warming up)”導入課文后,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課文,緊接著教師呈現(xiàn)或是正誤判斷,或是回答問題或是填寫表格等練習題,學生們帶著這些“任務”再仔細讀課文,深層感知和理解課文,自然而然地就產(chǎn)生了想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看法的念頭了。如閱讀理解了有關(guān)“頭痛”、“音樂”、“因特網(wǎng)”等話題的材料后,“What may cause headache?”“The type of music” “The usage of the Intermet”這些“任務”都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來完成。
2、在朗讀和背誦中感知語言
反復朗讀,特別是模仿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音調(diào)來朗讀,有助于學生領(lǐng)悟語言的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和美感,進而促使學生正確語感的形成,此外,教師還要經(jīng)常要求學生背誦常用的句子、習慣用語、精彩片斷,優(yōu)美的小短文等,這也有助于語感的形成。通過朗讀和背誦,使學生積累了大量實用的英語語言材料,擴大視野,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人情,歷史地理知識等,使他們的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和交際中,好句子就能脫口而出,語言技能也得到不斷提高。
三、在課外活動中,運用語言
多聽多講多讀多背,有利于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但如果只體現(xiàn)在課堂上還是遠不夠的,課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進行對話,多聽英語錄音帶,閱讀與自己能力同步的課外小短文,同時教師還要有計劃地經(jīng)常組織和指導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知識課外活動,如唱英語歌曲、講英文小故事,調(diào)查采訪,朗誦比賽,開辟英語角等。
總之,語感是語言信息在意識中的反復強化、日積月累形成的,教師要持之以恒地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在一切英語語言活動中去感悟語感,實踐語感,這樣學生的良好的英語語感就一定能培養(yǎng)起來。
參考文獻
1、黃瓊惠寓語惑訓練于教學之中(北京,學苑出版杜,2000)
2、李海林語言的隱舍意義,語感與語感教學(上海,語文學習,1992)
3、《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研究》(英語)(東北師范大學出版杜,2003)
4、《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安徽教育出版杜,2000)。
【中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論文】相關(guān)文章:
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論文01-21
培養(yǎng)語感的論文04-23
幼兒的語感啟蒙培養(yǎng)論文11-26
語文語感能力培養(yǎng)的論文11-30
詩歌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論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