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歷史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不斷改進探索新的思維方法,從歷史概念的內涵分析入手,充分利用教材史料聯系時政熱點。
關鍵詞:歷史教學;思維能力;注重培養(yǎng)
當前隨著新的教改形勢的需要,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讓學生了解歷史,還要讓學生認識歷史,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作為一線的歷史教師在正確理解歷史思維能力的前提下,應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對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
當前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迫在眉睫。但在我們實際的教育活動中,由于多方面的影響,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線教育工作者中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現在:(1)教師只注重了課堂講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長期下去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2)教師滿堂灌式的講授課本知識,缺乏對歷史知識理解上的引導推理,只強調學生把所謂的知識點記憶,忽視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3)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養(yǎng)成自己的思考習慣,機械性的被動接受,影響歷史思維能力的進步。例如我在教學《法國大革命》這一課,“拿破侖奪取法國政權的原因”時:(1)法國內憂外患,迫切需要一位強人來執(zhí)掌政權。(2)拿破侖上臺有其經濟基礎。但是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至此,也只能是傳授了歷史知識。如果接著我們在和學生分析:拿破侖之所以在當時那樣背景下(上臺)成功了,從當時背景形勢和物質條件來分析,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這樣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
2不斷改進探索新的歷史思維方法
由于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初中學生,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具備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然而他們知識方面的欠缺,對于復雜的歷史現象本身還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根據青少年的認知能力,采用合理的適合他們的'思維訓練方法。(1)讓學生認識每一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要注重研究事件發(fā)生的社會歷史背景。(2)歷史事物本身就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中延續(xù)著,引導學生注意歷史事件發(fā)展的前后聯系及繼承。(3)對于一個歷史問題要學會從其根本原因入手,體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力。(4)讓學生掌握人民群眾在歷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我們講授“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特點及留給后人的共同歷史教訓”,學生看上去無從下手,不知如何總結“特點”。這時我們啟發(fā)學生運用分析法,從四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目的、作用、影響等幾方面去考慮,它們各自的特點就迎刃而解:“太平天國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農民運動,其轟轟烈烈的戰(zhàn)果,發(fā)展成為中國農民運動的高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義和團是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一場農民的反帝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加速了清朝腐朽封建制度的滅亡!薄拔煨缱兎ㄊ且淮钨Y產階級為了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辦法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薄靶梁ジ锩且粓鲑Y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利于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教學生在分析“共同的歷史教訓”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從最終結果、由此說明了什么問題等方面來思考與認識:“這四次斗爭結果都失敗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都沒有改變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運。和學生一起歸納:舊中國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態(tài),只有無產階級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3從歷史概念的內涵分析入手
鑒于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初中歷史教材對于歷史概念沒有做出系統、完整的注釋,而是通過對歷史現象的具體描述讓學生感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導,讓學生掌握歷史概念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學習《工業(yè)革命》一課時,可以在學生了解了整個過程后,引導學生歸納:工業(yè)革命實質是一場大機器生產代替工場手工業(yè)的過程。這樣對工業(yè)革命的概念內涵加以概括,有助于學生對工業(yè)革命的理解和掌握。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有意識地注重對一些歷史概念進行歸納和講授,就能使學生準確地把握歷史概念,加深理解歷史知識,也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作為教育者潛移默化地加深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4充分利用教材史料聯系時政熱點利用當前新歷史教材中配備的豐富的歷史原始材料,如圖片、歷史故事、地圖、歷史圖表、數據等,并配以相應的“動腦筋”“練一練”“活動與探究”等題型。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現豐富的歷史場景,直觀生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歸納整理、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分析、評價、辨別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手段!耙允窞殍b,面向未來”,教師也要注意把學過的歷史事件同當前的熱點問題聯系起來,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學完抗日戰(zhàn)爭勝利這一章,可以聯系當前的中日關系,及日本政府的種種表現,讓學生展開討論:當前中日關系面臨的最大障礙是什么?最后得出結論,日本能否正視歷史,承認在二戰(zhàn)中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是中日關系繼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讓學生感受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傊跉v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把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恰當的結合起來,不斷嘗試新的教學理念,探究改進新的歷史思維方法,聯系現實時政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燕學敏;《教師專業(yè)標準解讀》(中學教師).天津教育出版社.
[2]侯建飛,金波;《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郏常蓍Z煥民,劉印亮;《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術》.初中歷史.
。郏矗蓐惔髠ィ弧队行в^課議課》.天津教育出版社.
【歷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相關文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論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