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課堂誰主沉浮
在聽《唯一的聽眾》這節(jié)課時,不論是開課揭題、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還是潤物無聲的情感教育和情感升華,都能體現(xiàn)出授課教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和對課堂的精心預設,都能很好地詮釋學生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一事實。在這堂課上,教師重視和強調(diào)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學生通過閱讀老人的話,圈出深深打動了自己的詞語,然后跟同桌互相討論,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不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開了學生的思路,而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活了學生情感。
二、解讀文本孰重孰輕
同樣的文本,在不同的人讀來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師的處理下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也截然不同。究其根本,在于每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都會不同。聽名師上課,我們常驚嘆于他們對教材的處理之巧妙,對文本內(nèi)涵的挖掘之深入。開始,筆者總以為,名師課講得好是因為他們的方法高明,后來才發(fā)現(xiàn),名師課講得好是因為他們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在《教師要做文本和學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梢,準確的文本解讀對于高質(zhì)量的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選編課文。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容易出現(xiàn)兩種極端現(xiàn)象:一是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詳細解讀選編的課文,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主題的閱讀方法,致使課堂容量龐大,影響教學進度。二是恪守文本,致力于落實教材中的句式練習,不敢越雷池一步。筆者在聽《唯一的聽眾》這節(jié)課時,授課教師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有益的嘗試。教師先是導入文本,統(tǒng)領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解讀,然后直接切入2—9的重點自然段,從解讀老人的話和眼神入手,進行精讀感悟,其他的段落只是作為工具或資料,起著輔助解讀重點段的作用。這樣,教師既能尊重文本,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個性的表達,使學生有獨立與文本對話的時間。由此可見,當教師在教學文本、解讀文本時,既要認同、理解學生的獨特體驗,又要不著痕跡地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文本;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又不任由學生天馬行空。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知道,教師是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師的教育對象,文本是教師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的目的就是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它的落腳點都應在課堂的有效性上,而有效的課堂應該是教師用智慧的語言將學生及文本融為一體的,有效的課堂會時時閃現(xiàn)智慧,智慧的課堂也會處處彰顯有效。
【探求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論文07-18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淺析論文10-15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思考論文10-15
有效教學:小學語文論文07-08
語文有效教學論文04-12
有效性教學小學語文的論文10-14
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探析論文03-17
最新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思考論文04-30
小學語文教師有效教學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