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求學生對一些數(shù)學現(xiàn)象要充滿好奇,從而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這樣才會讓學生愿意接近數(shù)學、了解數(shù)學、探討數(shù)學,從而對數(shù)學形成較客觀的、全面的認知。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找到這個年齡段的興趣點,通過興趣點引入到數(shù)學教學中。只有對數(shù)學感興趣了,學生才會快樂學習、自主學習。興趣的體現(xiàn)關鍵在于學與教方式的多樣化。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豐富教學手段,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愛上數(shù)學課,把愛數(shù)學的熱情融入數(shù)學課堂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下面將我自身的教學總結,淺談如下:
一、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和夸張滑稽的課堂動作
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水平是衡量學習效果的基本條件。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長時間保持學習專注,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采用必要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和夸張滑稽的課堂動作,不但能減少師生之間的壓迫感,讓課堂不在那么壓抑,學習不再那么枯燥,還能讓學生在笑聲連連的氛圍中,學習到數(shù)學知識。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和夸張滑稽的課堂動作,可以讓學生興奮,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思維也變得敏捷活躍,更有助于知識點的記憶,從而完成教學目標。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在上課時常出現(xiàn)師生開懷大笑的情況,可見幽默風趣的課堂語言和夸張滑稽的課堂動作的重要性。
二、讓課堂在游戲和比賽中行進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玩樂和做游戲。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組織開展所學相關聯(lián)的游戲活動,這樣能很好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的體力、智力和交際能力的提高。在我的課堂上經常開展以游戲或比賽形式的活動,并且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游戲和比賽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在玩耍中學到新知識,所以在選取活動時一定要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并且得與知識點相關聯(lián)。在活動中要讓孩子們獲得成功和喜悅。同時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給他們更多的自信,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加樂意參與活動,并能不斷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學生間合作
我們在課堂上常常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使課堂教學暢通。老師常常以參與者的角色投入到小組學習中。在小組學習之前,老師要闡述清楚問題的情境,開啟小組活動;在小組學習中,老師要深入小組內,引導孩子們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交流,或者在每個組之間進行巡視,要仔細認真的觀察,對那些善于運用交流方式的小組要及時的表揚,這樣才能提高小組的交流能力;在小組學習完成之后,老師要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并且要對這些成果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學習任務很明確,能獨立的、自覺的.相互交流。從而最大限度的擴大了參與面,使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小組學習使孩子們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把個體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老師引導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尤其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內成員相互交流,小組間討論、競爭、合作,從而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發(fā)掘了個體學習的潛能,增大了信息量,讓孩子們在互補促進中提高?梢宰尭嗟暮⒆訁⑴c到學習中,做到了全體參與。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可我們老師又想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學習中來,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說話機會呢?當然,全靠老師提問那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老師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回答到問題,這時候小組合作學習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可以在小組內自由的表達自己想法,這樣每個人都有了發(fā)言的機會。當然,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善于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等對提高課堂效率都很重要,這里就不再一一陳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每一天、每一分鐘都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劉延莉.淺析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7(04).
[2]張月紅.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07).
[3]岳永芳.淺談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培訓.2016(06).
【怎樣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論文】相關文章:
提升初中數(shù)學教學效率簡述論文09-17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效率提升研究論文09-17
高中數(shù)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論文09-18
高高中數(shù)學教學效率提升分析論文09-18
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效率提升策略論文01-22
如何提升小學思品課的教學效率論文07-26
小學體育小班化教學效率提升研究論文01-22
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論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