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jié)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yōu)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yōu)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nèi)(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并且情景交融。體現(xiàn)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效果。
學情分析
1、我所帶學生大多為城市學生,整體素質較高,但大多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居多,對待學習似乎又不夠細心與刻苦,作業(yè)質量不是很高,書寫不很工整。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大多只停留在背誦與翻譯上,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不是很扎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知道學新課,不注意梳理和歸納。學習中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書信的寫作意圖不是很明確,值得探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2)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布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后進行講解。
。2)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讓學生反復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2)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
。1)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2
【教材把握】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猶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全文共68個字,但在這短短的68個字中蘊涵著清遠的意境,突現(xiàn)了山川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盡情的欣賞這種美,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當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目標】
。薄⒛苷_流暢的美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組合作,賞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課文景象。
。、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如“亂”“競”等字。
。、背誦全文,并積累優(yōu)美的寫景詞句。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通過不同角度表現(xiàn)山川之美。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病⑵肺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ò鍟荷酱ǎ┩瑢W們,看到“山川”這兩個字,你們腦海里馬上浮現(xiàn)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描述,老師點評)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出你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也看出你們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盡情的感受一番!洞鹬x中書書》(板書標題)
解題:書,是一種文體,相當于信。
二、朗讀感知
1、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找出不認識的字詞。
。2)老師范讀,糾正字音,注意節(jié)奏。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范讀找出朗讀節(jié)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tuí),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菍W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冗x一學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
、蓪W生齊讀課文。
2、學生對照注釋,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并劃出疑難詞句。
學生提出疑難詞句,全班解決。
三、欣賞美點
1、老師引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也描繪了一幅這樣清麗的山水畫,他描寫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反復閱讀課文,用下列句式說話:
“我從文中 句中,讀出了 之美,作者寫出了它 的特點。”
學生朗讀交流,老師指導。
明確: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為我們呈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寫出了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diào)單一,石壁聳立兩岸,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勝收。
第三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出了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2、欣賞“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問題一:我們欣賞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寫非常優(yōu)美非常和諧,但這一句中間的“亂”字,讓人想到混亂、亂七八糟,這個字是否該換一換,比如用“齊”“共”等等?
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亂”表現(xiàn)一種自由,一種活力,是一種不規(guī)則美,通過“亂”字,寫出了山川的早晨萬物都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景象。
問題二:你覺得這一句還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別傳神?
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問題三:“沉鱗”指什么?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沉鱗”指潛游在水中的魚,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問題四:你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話創(chuàng)造性的描繪這幅畫面嗎?
學生動筆寫,并自由表述。
四、體悟感情
老師引入:有個詞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說通過文章可以窺出作者當時寫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強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閑和清高,最后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則表現(xiàn)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與謝公相提。
五、想象拓展
老師引入:陶弘景向我們描繪了一幅人間仙境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夢想的人間仙境,你能描繪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間仙境嗎?
學生自由表達。
【板書預設】
山水相映
山川之美色彩繽紛
晨昏變化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了解常識,背誦課文。
2 、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感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賞析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賞評佳句,感知情感。
【教學步驟】
讀——寫——說
【教學準備】
教學PP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二、讀。
1、讀課題。解釋課題。
2、讀資料。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概況。
3、讀課文。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指導學生讀準節(jié)奏。
。3)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僮杂砷喿x,結合注釋和老師補充的解釋翻譯課文。
②齊讀,指導學生理出層次。
、埤R讀。指導學生讀出寫景內(nèi)容的壯美和秀美;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贊嘆和陶醉。
。4)誦讀。
二、寫。
1、指導學生如何寫佳句賞評。
2、示范佳句賞評。
3、要求學生寫佳句賞評。
三、說。
請學生展示自己寫作的佳句賞評的成果,給予學生指導。
三、布置作業(yè)。
將本文改寫成現(xiàn)代散文。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