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項羽之死》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文言文《項羽之死》教學反思1
《項羽之死》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第五單元的一篇史傳性散文。在講解本課時,我采取了一種自己沒有嘗試過的講授方式,兩個課時全部自己講解,按照最古老的方式上課,這也算是一次實驗吧。
教學目標設定為2個,即:
1、誦讀課文,掌握文言基礎知識
2、把握項羽的鮮明人物形象及表現(xiàn)手法。
最后就其課堂效果來看,大部分達到教學目標
本課設定導入部分,是文學常識即什么是史傳性散文,然后引入課文《項羽之死》是司馬遷描寫的最為悲壯的場景。教學的主體部分就是對文意的疏通,一段一段翻譯講解課文,同時提醒重點詞句。值得注意的是本課分的段落分別是三個場景,所以在講完一個段落后都會進行總結在這個場景中體現(xiàn)了項羽什么性格,怎樣表現(xiàn)的,然后進行總結。最后分析項羽的性格,確定他的死有必然性。
本課是最古老的講授方式,學生的參與度不夠,但是教師也有時間講解更多的內(nèi)容。對于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的結合值得自己多加嘗試。
高中文言文《項羽之死》教學反思2
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事先在優(yōu)酷網(wǎng)上下載了一段有關本課的背景視頻。學生在看的'過程中不時的有討論聲相伴。我心里對這節(jié)課就有底了。結合著之前學過的《鴻門宴》中的項羽的性格特點引入了新課。
其中新知探究部分中對項羽性格的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表現(xiàn)非常積極。上課前各組就在白板上展示出來,通過學生的展示可以看出之前預習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也暴露一些問題,那就是學生找不到很貼切的詞語形容其性格。究其原因,學生練筆比較少,一到寫作文就唏噓不已。為此我在這節(jié)課快結束時,就給學生一個練筆機會,讓他們以“我心中的項羽”為題,寫一篇小文章。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分析時雖然發(fā)言的挺多,一旦讓其形成文字他們的畏難情緒比較嚴重。最終作業(yè)交上來的也是寥寥無幾。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我更感受到平常讓學生練筆的重要性了。
【高中文言文《項羽之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8.高中教學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