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1
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還是遵循學生探究為主的原則,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并安排了碘的升華、凝華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自己完成對知識的建構。上完這節(jié)課,感覺不是很滿意,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分析了一下,本節(jié)課仍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學生可能平時不怎么注意。而且都是農村的孩子,學生知識面窄了些,除了對霜有印象之外,對于其它的一些實例都不是很了解。當問道“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質會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哪些物質可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學生想了好久,答不上來。有些學生甚至連樟腦丸都感覺陌生。雖然拿了些樟腦丸給他們觀察,但沒用過的同學對于它的升華還是難理解。下次應該拿用過的和沒用過的樟腦丸給他們對比,可能效果好些。在講鎢絲的升華和凝華時,只以室內的舊燈管做例子,學生有些茫然,應該找些發(fā)黑的燈泡或廢棄的燈管的燈絲觀察的實物。
2、這節(jié)課的很多例子離學生太遠,如結冰的衣物也會變干、北方在冬天出現的窗花、霧凇、以及干冰等知識,由于沒有此類的生活經驗,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接受感覺是被動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上看,有很多東西是難理解的,有的學生還以為霜是露水變來的。以后在課件上多找些具體且形象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更形象地了解相關內容。
3、課堂上,我解釋得多了點,因為見到學生對很多的實例不了解,只能由我講述、引導。
4、學生的分組實驗中,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碘的升華,之后再觀察凝華。實驗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碘多了一些,試管又小,感覺實驗效果不太好。有個別組在加熱時,碘顆粒好像還熔了,沒有達到實驗效果。
查了一下相關資料,原來碘的升華實驗不宜用火焰直接對盛碘的試管或瓶加熱。因為這樣做,有時會導致碘的熔解,而使學生誤解為是先熔解后蒸發(fā)的現象。應該把試管換做燒瓶,碘再少一點,讓酒精燈對石棉網加熱,但石棉網離開燒瓶一段距離。使石棉網上方的熱空氣上升來對燒瓶內的碘加熱,從而避免碘的熔解。如果能讓碘完全變成氣體,那是最好的。雖然以前在實驗中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既然出現了,以后還是要多加注意。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2
這一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比較好的落實,和以往相比我比較重視了過程方法這個方面。對于知識的呈現沒有一味的拋知識點,而是通過實驗,觀察,分析逐步呈現,讓同學們自己形成認知。這是我覺得自己有進步的地方。今后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對這一方面進行強化。
當然,還是有很多毛病,比如,有的時候提出問題了,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了,但是在對問題進行回答的時候,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揮余地,或者一旦學生回答的不夠完整準確時,老師就接著說下去了,這樣容易扼殺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此,我覺得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有多注意。另外,當舉例子的時候,不能說要在一節(jié)課上把所有的例子都試圖弄出來,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分析生活中的現象,由此展開,可以說,在一堂課上,不要試圖講所有的知識點,知識面,只要教會他們解決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就好了。
對于這堂課的整體結構上,我感覺后半段處理得不好,時間上沒有控制好。導致課后的思考“用冰箱制造霧、霜、露”沒有時間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討論,尤其是沒有留給學生很多時間來思考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另外,語言和課堂的設置還要力求簡練,知識點要力求突出;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發(fā)揚,同時不足的地方會逐步改正。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3
通過講《升華和凝華》一課,收獲頗多,最大的感觸是集體力量的強大:宿勝龍主備了這節(jié)課,從課文內容到課后習題再到科學世界,內容豐富、三維目標全面、制作精美,實用性強。面對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要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全部完成,怕是給學生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完不成。全組成員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提出精簡哪些內容;王友平主任耐心指導;實驗器材的準備、聽課教案的分發(fā)等等,都不用我操心,還得到任課班級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讓我解除一切后顧之憂,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帶來的幸福。
準備過程中我又學會了簡單的利用暴風影音截取視頻,突破了我信息技術方面一直以來沒有嘗試的難點技術、還學會了使用觸發(fā)器,雖然那張幻燈片最后刪掉沒用上,但掌握了技術后將來教學過程中肯定能用得上。
最大的收獲是備課過程中教學設計內容的大膽取舍,回想每次賽課,大都經歷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科學設計適當取舍是關鍵,根據課堂內容、學習目標、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如定義性的內容,可直接講解或簡單的通過學生看書直接得來,而不是作秀似的探究;注重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巧,如辨別是升華還是凝華現象,關鍵看之前是什么狀態(tài)、現在是什么狀態(tài),根據定義就辨別出來了;學生舉例引導他們聯系生活中的現象,還可以進行對比,如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屬于升華現象,夏天濕衣服晾干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冬天雪人變小和春天雪人變小物態(tài)變化情況一樣嗎?辨別易混點,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難點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比老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實驗的設計是本課的不足之一,如果設計實驗報告或上打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學生就會更清晰,明確要做什么,更節(jié)省時間。小結處由于沒設計好,準備不足順序弄反了,這也引起自己的重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要上好一堂課,就要精心備好每一個細節(jié),備好學生。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4
升華和凝華是初中學生最難理解的一對物態(tài)變化,原因是升華和凝華的發(fā)生過程在課堂比較難觀察。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不理解,對自然界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自然現象就更模糊。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從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華和凝華的事例出發(fā),利用小組觀察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通過判作業(yè)發(fā)現比教師做演示實驗效果要好。
本節(jié)課成功的地方:
(1)設置了一個小游戲:“聞氣味,找東西”,通過這個游戲,在激趣的同時讓學生對升華有一個感官。
。2)將演示實驗設置成分組實驗,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實驗中親身體驗升華和凝華。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給碘錘加熱時,應微微加熱,否則將會有液體的碘出現。
(2)應提前設置導學稿,讓學生自己自主的完成本節(jié)課。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5
一、教學設計反思
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第四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xù),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tài)的六種變化。盡管升華和凝華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讓學生自己根據圖片說出各是什么現象,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趁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介紹干冰的作用,引發(fā)學生探究舞臺上的煙霧之謎,利用探究的結論引導學生列舉出升華吸熱在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對自然界中一些現象做出科學的有力的解釋,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安排的比較適當,知識連接的較為妥當,學生比較容易地得出了結論,對現象也能利用本節(jié)的知識作出合理的解釋,但設計時如果能以四個同學為一組,再加上一些其它實驗及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提前作好準備,找一些發(fā)黑的燈泡或用過的衛(wèi)生球等等,這樣可通過實物深加對升華和凝華的理解,明確升華是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并沒有經過液態(tài)。
二、教學過程反思
從課堂引入到進行新課教學到整節(jié)課結束整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還是很順暢。但在探究實驗環(huán)節(jié)跟設計比較作了改變,因為實驗室的原因,將原定的分組實驗改為了以一大組的實驗,但指導學生觀察做很好,學生雖然沒有每一個動手做實驗,但我感到效果也不會差。在學習有關應用時,學生都很踴躍,討論舞臺煙霧之謎時積極開動腦筋努力回答問題,充分介紹學習人工降雨,使學生對物理知識在生產實際中應用認識得到強化。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己還是說得較多,今后應將問題多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說,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三、教學得失
升華和凝華兩個內容知識量不多,教學大綱沒有做過高的要求,應該也是從觀察實驗入手,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自然現象,豐富學生的.知識,認識物態(tài)變化的特點。本節(jié)課中通過觀察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是成功的,升華和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雖然常見但學生并不太熟悉,多舉生活中的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習題的安排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同時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著重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而本節(jié)課的設計正是從這點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的較好。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6
教后記《升華和凝華》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xù),盡管升華和凝華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因此設計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讓學生探究,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得出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的結論。
我上這節(jié)課從引課到進行新課教學到整節(jié)課結束整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還是很順暢。升華、凝華現象作為生活在南方的學生比較少見,在課堂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做好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多了解自然界中的升華、凝華現象,擴大學生的視界,同時多例舉一些相關升華、凝華的應用。
由于升華和凝華的一般過程都較為緩慢而且難于被直接觀察到,往往需要學生的間接分析推斷這一過程,因此物態(tài)變化過程需要逐步引導,層層推進,最終揭示其中的本質,因此本人說得較多,學生學習相對比較被動,原本是讓他們課前上網查看,但由于農村多數家庭條件差,難做這點。
實驗可加一個“雪”的形成的實驗,如:在插有小樹枝的封閉燒瓶中,放入一些衛(wèi)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微微加熱燒瓶,停止加熱后,燒瓶內樹枝上會出現潔白、玲瓏的雪景,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霜以及霧凇的形成。討論舞臺煙霧之謎時間過長,使練習時間顯得非常緊張,思考題沒有做完,顯得教學過程不夠完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說得過多,應將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說,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避免。
【升華和凝華的優(yōu)秀教學反思(精選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