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故事內(nèi)容比較有趣,有畫面感,學生容易進入情境。在之前學生已接觸過文言文,對文言文的學習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本課學起來比較輕松。課文內(nèi)容主要是通過兩個小孩辯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遠,什么時候離人近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告訴我們深刻的哲理。
課堂上,我先給文章斷句,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朗讀,不是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之后讓學生結合文章注釋來理解文章大概意思。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基本上都已經(jīng)了解了文章的意思。
關于本文留給我們的啟示,學生也基本上能回答上來。但關于“孔子不能決也”學生有點疑惑。不是說孔子學識淵博嘛?那為什么也不知道呢?其實,不管是什么時候,太陽距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那又如何解釋文中兩個孩子的見解呢?那就看我們自己掌握的科學常識或是到網(wǎng)上查找。那孔子為什么不知道呢?那是由于時代造成的,那時科技落后。那孔子這樣是不是在兩個孩子的心目中地位受影響呢?學生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此時,我讓學生想象如果認為會因此而受影響,那是不是孔子可以隨便亂說呢?為什么呢?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深刻的體會到孔子“實事求是”的品質。進而引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钡拿浴
此處不就很好的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嗎?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2
由于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課堂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xiàn)在看來這個目標完成較好,但是感覺還有提高的余地。一開始上課我就從文章的.標題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從“辯”字入手,將學生直接帶入到文本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接著通過提問,讓學生說出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困難,這就是我摸清學情的第一步(難讀、難懂),于是我順學而導:面對這樣的困難咱們用什么辦法解決?學生說出了多讀、參考注釋、借助資料等方法。在讀課文中,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我采取了齊讀、自讀、分角色朗讀、吟誦等多種朗讀方式,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味。如果事先讓學生自由結合排出課本劇,則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找出文中四個軸心詞語,弄清兩小兒不同的觀點和他們各自的依據(jù)。文章讀通了讀懂了,就為下面的辯讀和深入理解“為學”與“為人”的智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堂課不足之處是:我一直認為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但在實施教學時,這種方法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而且因為文言文的節(jié)奏比較難以把握,老師應該進行范讀,我也沒做到。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01-25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04-22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01-25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04-22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07-09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18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5篇01-25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5篇)01-25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精選21篇)07-14
《兩小兒辯日》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