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皩嶋H測量”這節(jié)課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標桿、卷尺、測繩等測量工具測量較近或較遠兩點間距離,對測量結果要求不十分準確時也可以步測或目測。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分好小組并確定小組長;安排預習內容;準備好測量工具;安排好測量場地并事先計劃實際活動的步驟。
從這節(jié)課中,我深刻體會到擁有快樂、寬松的積極情緒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認知創(chuàng)造具有的激勵作用,在這種情緒狀態(tài)下,學生的思維能量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容易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產(chǎn)生獨到見解,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才是知識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確定較近兩點后,我讓學生自己選擇測量工具,整個過程中學生清楚的明白只要選擇合適的工具才能更好得進行測量。在實際測量時,他們自己說出應注意的地方,如卷尺要拉直,刻度要對準等,得出結果后,我選擇了一種小刻度的卷尺,尺不夠長怎么辦?預習過的學生迅速提議使用標桿并講出了注意事項:要定一條直線。那么插在哪合適?測量前應該根據(jù)測量工具估測。接下來的分組實際測量迅速展開,在距離較遠的兩點間測量時選擇了合適測量工具的.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圓滿地完成了測量任務。
步測是一大難點。我選擇了一段30米距離,他們按要求用均勻的步子沿直線走了三、四次并記好每次的步數(shù)后,都能算出平均每次走了多少步,但在求一步的平均長度是多少時出現(xiàn)困難,特別是出現(xiàn)30(米)47(步)這類不會往下算的情況,怎么辦?讓學生動口自己說,動腦想。在我提示長度單位可以換算后,大部分同學算出了自己一步的平均長度開始去驗證第一次用工具測量的結果了。只剩下幾個了,我直接告訴他們求法30米=3000厘米,用3000以平均步數(shù),求出自己一步的平均步長。目測部分教授的較倉促,讓學生練習的也較簡單,應該讓學生根據(jù)預習自己講出如何測量,再用工具或步測的方法驗證一下結果會更好一點。
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法實際測量,在創(chuàng)新的課堂上我愿走下講臺,走近我的學生,跟他們成為朋友,一起討論,一起實際操作測量,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學習氛圍。
【《實際測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實際測量》的教學反思10-11
課文《實際測量》的教學反思08-08
《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08-29
測量的教學反思05-21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反思05-17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5-13
測量活動教學反思05-24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11-27
《有趣的測量》教學反思06-27
《電流的測量》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