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槐鄉(xiāng)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也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梢哉f:這篇略讀課文讓我和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思考。因此,一節(jié)課下來,感想挺多的。
因為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要求安排一個課時來完成,重點在于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板書課題,與前面所學的文章進行對比,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課題的不同,區(qū)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fā)現(xiàn)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xiāng)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币约盎编l(xiāng)的孩子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编l(xiāng)的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有待今后不斷完善。
一、期望過高,合作學習沒有實效。
新課程理念當然是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當然也是由此發(fā)展而來的。而剛剛由低年級才走入中年級的孩子,合作學習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備,在合作學習中,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涵,但總結的能力不行;本節(jié)課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一步引著走,屬于半放半扶。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設計好問題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組織一起學習。
二、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會讀書的好習慣。
多給學生思考、質疑、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探究,盡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讓其成為略讀課文學習的主角。
【篇二: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在三年級才出現(xiàn)第一次,在課堂學習時,我準備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xiāng)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有的說槐鄉(xiāng)的孩子勤勞,這大都是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睂Υ藢W生感受最深,槐鄉(xiāng)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有的說槐鄉(xiāng)的孩子不怕熱,這是學生讀了第三段寫的槐鄉(xiāng)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此時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jīng)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讀書很有感情,總的來說,學生還是要靠老師適當?shù)狞c撥的。
反思本節(jié)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著走的。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學生自主交流討論,學會合作學習。
【篇三: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升入三年級后,我覺得似乎在一夜間,那些原本熟悉的小家伙竟然變得陌生了。這一切應該歸結為兩個字——長大。他們的成長給我?guī)砹吮厝坏臒⿶,當然也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就拿教學《槐鄉(xiāng)的孩子》一課來說吧!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jīng)過,贊美了槐鄉(xiāng)孩子純樸、節(jié)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將用一節(jié)課完成教學。怎樣才能使這節(jié)課的每一分鐘都有價值呢?思索之后,我決定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在這個基礎上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用筆標注一下。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書讀得格外認真,不時用筆寫著什么,為接下來的匯報打下了基礎。匯報時學生的熱情分外高漲,你問我答,相映成趣,而“槐米”等幾個為數(shù)不多的難理解的詞句,竟也在七嘴八舌的補充中弄了個明明白白。我竊喜,以后還用這種方法。那些好動的小淘氣為了展示自己,竟也乖乖地坐下來,拿起筆,走進了文本,不知不覺中已融入到文本中去了。呵呵,以前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
因為是略讀課文,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编l(xiāng)的孩子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學生都能說出他們采摘槐米自己掙錢交學費。然后圍繞這一問題層層剝繭,逐漸深入使學生了解1、采槐米很辛苦。但他們有吃苦耐勞自立的精神。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找出相關的語言和表示動作的詞語,并且這種感受再朗讀中得以升華。2、孩子們以苦為樂,勞作了一整天,唱著歡樂的歌滿載而歸。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體會到槐鄉(xiāng)孩子的心情以及喜悅。從而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槐鄉(xiāng)孩子的自立、懂事。
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特別順,有水到渠成的感覺。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長大了,不用處處攙扶了,說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說、去悟。當然,這樣做占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閱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篇四: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一拿到新課本我就喜歡上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這個地方恰巧栽植了很多槐樹,我從小就是在槐花香中長大的,所以我特別喜歡槐花。為了更好教學這篇文章,我特別把教學本課的時間提前,選擇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在甜甜的槐花香中引導學生進入了課文。本課的設計要點:
一、巧用實物
鑒于兒童偏于感性認識的特點,我充分利用本地區(qū)的自然資源,利用實物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本相通的橋梁。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對話成為可能。
二、善用空白
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作者留下了許多藝術的空白,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薄芭九九尽⒆觽兣軄砹恕本徒o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利用這一點,我引導孩子們發(fā)揮想象,聽弦外之音,會言外之意,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還將原來的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可愛的形象、悅耳的聲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了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
三、妙用表演
小學語文三年級《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在教學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成在學生讀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表演中走進文本,在表演中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在表演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四、重視感悟
在教學設計中,我比較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理解、感悟課文的點滴妙處。另外,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注重在自我反思、自我評價中提高。因此,我設計學生朗讀的自我評價,學習方法的自主選擇,對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有了較好的體現(xiàn)。
【《槐鄉(xiāng)的孩子》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12-23
《槐鄉(xiāng)的孩子》的教學反思01-02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1-01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1-01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1-01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6-17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9-15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6-04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