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說明:
在學生認識了地球內(nèi)部構造及特征的基礎上,本課借助對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學生進一步認識地球內(nèi)部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變化;鹕胶偷卣鸲寂c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事物的能力。
活動準備:
提出本課要探究的內(nèi)容:“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現(xiàn)象,和人們有密切的關系,讓我們來研究吧!碧崾緦W生預前探究,為課堂探究做準備;以文字的形式提示學生準備課上探究的典型材料,為課堂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以情景圖的形式調動學生對火山和地震已有的認識,為課堂探究提供心理上的準備。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資料。
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介紹了世界著名的圣??海倫斯火山噴發(fā)的情況,包括了火山噴發(fā)全過程的圖片及火山噴發(fā)對火山周圍廣大地區(qū)造成的破壞。目的是為學生研究火山提供最基本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火山噴發(fā)時的現(xiàn)象,引起學習興趣,為探究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礎。二是介紹唐山大地震的情況。教科書呈現(xiàn)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地震巨大的危害性,引發(fā)學生研究地震是怎樣形成的興趣,結合卡通語言“真是不平靜的地層!,引導學生針對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設,這些變化有可能是地層的運動引起的,為探究地震的成因打下基礎。
兩組圖片只是教科書的一種指向,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搜集的材料進行交流,獲得對火山、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時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活動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設計實驗,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教科書呈現(xiàn)了一系列學生探究實驗的情景圖,“做個模擬實驗吧!碧崾緦W生設計實驗,展開探究活動。三幅圖片分別給學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1)加熱用番茄醬和土豆泥做成的裝置。提示學生番茄醬看作是地球內(nèi)部的巖漿,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構造中地殼。借助這個實驗提示學生認識到地球內(nèi)部溫度高、壓力大,有類似接近液體狀態(tài)的巖漿。巖漿從地殼薄的地方或有裂縫的地方噴出,形成火山噴發(fā)。(2)用力折斷木棍,模擬巖層的斷裂及震動。(3)用手擠壓毛巾!皩嶒炛械拿砗湍竟飨喈斢诘卣鹬械氖裁?”提示學生利用這兩個實驗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當于地球構造中的地殼,手用力彎折木棍、擠壓毛巾相當于提示學生地球可能會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斷發(fā)出“啪”的聲音。手感覺到振動,以及毛巾的褶皺分別代表了地殼在受力下可能發(fā)生的變化。這就是地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圖片中設計的各種方法只是一種指向,提示學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設計,展開探究。
教科書通過“實驗告訴我們什么?”及預留的記錄空間,提示學生邊探究,邊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最終獲得的結果。
二是通過資料卡的介紹,豐富學生對火山、地震的認識。在學生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教科書以資料卡的形式具體介紹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上面的資料卡展現(xiàn)的是巖漿即將沖破地殼的情景和火山形成的原因。下面的資料卡展現(xiàn)的是沒有被擠壓的水平地層、受到擠壓發(fā)生褶皺的地層、巖層斷裂的地層及地震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豐富學生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認識。
活動三: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討論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科書以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了火山、地震與人們的關系,分別是地震造成的樓房倒塌,橋梁斷裂情景;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金剛石等珍貴礦產(chǎn)、地熱資源;地震奪取人的生命。提示性語言“火山、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災害呢?”“火山、地震還能帶來什么?”提示學生交流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它們既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還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有益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教科書設計的圖片內(nèi)容只是一種提示,火山和地震對人類的'影響還有很多,如火山噴發(fā)能污染空氣、燒毀森林、毀壞農(nóng)田、覆蓋村莊、城市,噴出的火山灰也能形成肥沃的土地;強烈的地震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奪去人的生命,破壞人類的財產(chǎn),但地震往往能告訴人類一些地球內(nèi)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促進地質科學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交流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是避震小常識。教科書提出了“地震來了,我們怎么辦?”問題,提示學生交流避震常識。借助資料卡簡單介紹了根據(jù)地震前兆預報地震的方法,以及發(fā)生地震時,避免人身傷害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認識,對生活更具有指導意義。
自由活動:
模擬避震演習。
教材展示的是一個模擬避震演習的情景圖,背景是在一個教室里,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演習各種避震的方法,關于避震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種:①學生把書包舉在頭上,往門外跑。提示學生意識到頭部是人體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發(fā)生時要特別注意保護。這種方法適合于平房教室。②學生抱頭蹲在桌子旁。提示學生地震時,處在樓房里的人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機會大得多,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③學生蹲在墻角。墻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來得突然,來不及逃離房間,用這種方法也能增加生還的機會。借此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防震意識,提高他們的防震能力,是對學生生存技能的一次有意義的訓練。
拓展活動:
現(xiàn)在許多火山都成了著名的風景區(qū),搜集有關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吧!
提示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借助旅游報給學生提供一個了解更多的火山、地震知識的機會,將課堂探究延伸至課外。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器材作模擬實驗;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對現(xiàn)象作合理的解釋。
2.愿意合作交流;喜歡大膽想象;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意識到火山和地震既可以帶給人類好處,也給人類造成負面的影響。
3.了解火山噴發(fā)現(xiàn)象;了解地震現(xiàn)象;認識火山、地震的利與弊。
三、教學建議:
活動準備:
學生依據(jù)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毛巾、木棍、土豆泥、蕃茄醬等。搜集有關火山、地震的資料。為了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相應準備酒精燈、三腳架及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活動一:
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你對火山和地震有哪些了解?”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討論交流。教師也可以先播放有關火山或地震的錄像資料,增加學生的視覺刺激。在學生觀看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火山和地震發(fā)生時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通過交流獲得研究火山和地震的相關資料。
在學生了解了火山、地震發(fā)生的現(xiàn)象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由這些現(xiàn)象可以推想到什么?學生結合自己了解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活動二:
在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后,教師提問學生:“怎么證明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呢?”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討論,設計相關的實驗,證明自己的假設。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設計。適當?shù)臅r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張?zhí)骄刻崾究,提示學生實驗設計的思路及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在學生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充分利用準備的材料展開實驗探究。實驗中,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密切注意學生的實驗情況,并及時提醒學生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以方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在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并進行整理,對實驗獲得更深入的認識。
討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結合學生的匯報適時的提供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最終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實驗、分析、整理,你知道火山噴發(fā)和地震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嗎?”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資料卡,彌補學生認識上的不足。
活動三:
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錄像資料,或介紹相關的數(shù)字豐富學生的認識。學生可能只重視到火山和地震帶給人類的災難,那么教師就需要進行適當?shù)难a充介紹,讓學生認識到火山和地震給人類帶來負面作用的同時,也有有利的一面。訓練學生學習辯證地、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科學素養(yǎng)。
在學生認識到火山和地震與人類的關系后,教師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發(fā)生火山噴發(fā)或地震,那么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學生結合已有經(jīng)驗進行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教學時,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再補充一些有科學根據(jù)、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方法。
自由活動:
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活動的準備要充分,包括對教室房屋結構、室內(nèi)物品、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等都應有個大體的了解。2、活動時間要充足,各種避震方法的掌握要到位。3、活動后注意總結、評價,對于活動中學生所表現(xiàn)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多鼓勵。
拓展活動: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火山的噴發(fā)會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噴發(fā)后,會形成許多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如國內(nèi)的長白山天池、五大山蓮池,國外的富士山、維蘇威火山等?梢运鸭Y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在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火山旅游報展覽。
本課探究內(nèi)容較多,建議用2課時完成。具體有兩種分配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第一課時認識火山、地震發(fā)生時的現(xiàn)象,學習火山、地震的成因。第二課時討論認識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避震小知識,模擬避震演習。第二種方案是火山和地震分別占一課時。教學時選用哪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靈活掌握。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相關文章:
水中的火山作文范文09-26
火山資源閱讀答案07-22
來自冰島的火山煙塵閱讀答案03-15
《地震》說課稿07-03
《我和企鵝》教案08-10
《盆和瓶》教案07-19
蟲子和蘋果教案06-29
《地震》說課稿范文11-29
地震_300字07-01
《認識整點和半點》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