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墒堑降资裁礃拥挠媱澆攀沁m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學選修4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學選修4教學計劃1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物質的各種化學性質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而這些規(guī)律是化學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學習掌握。
2. 了解本書的基本內容和學習方法,認識學習概念模型是學習和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與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認識催化劑對于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工生產(chǎn)的巨大作用,為其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內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緒言作為全書的開篇,目的在于讓學生從一開頭就對本書的基本內容、學習方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簡要地介紹有效碰撞理論、活化分子與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劑對于化學科學和化工生產(chǎn)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綱挈領、引起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原理興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化學反應的發(fā)生是由于反應物分子之間發(fā)生激烈碰撞,破壞化學鍵,使得各原子間的組合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化學鍵,產(chǎn)生了新的分子,同時也了解了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本模塊是以學生此前的化學學習為基礎,以學生對許多具體化學反應的知識積累為前提,為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需求而設立的選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從理論上認識一些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知識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教科書中介紹的簡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劑的重要作用,將為學生后面的學習打下重要基礎。
2. 內容結構
緒言在內容上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簡要地介紹本模塊的基本教學內容。教科書以大量事例說明,化學反應種類繁多,條件極其復雜,但都有規(guī)律可循。而這些規(guī)律恰好是化學的精髓,是吸引人們學習、鉆研化學科學的魅力所在。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顯研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側重介紹了簡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構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各種復雜的化學反應,認識事物的存在具有多樣性,物質的穩(wěn)定具有相對性,而化學變化的復雜性和規(guī)律性相輔相成。與此同時,還指出了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的方法:
(1)完成書中規(guī)定的實驗、活動。
。2)觀察周圍(包括大自然)發(fā)生的化學現(xiàn)象,思考或進行模擬實驗。
。3)認真學習概念模型,它是學習、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緒言在論證了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坦陳現(xiàn)有理論的缺憾:“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計算或推測化學反應活化能的理論方法”。這種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更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將來進行更深入探究的意識。
緒言的內容結構如下圖所示:
3. 內容特點
緒言中概括地介紹了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與思路,同時還簡介了“有效碰撞理論”和“活化分子與活化能”兩個概念模型,對全書起著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課時分配建議
建議用1課時。
一、教學設計
由于本課的理論性較強,概念較為抽象,學生接受相關知識有較大難度,所以緒言教學采取以教師講授與學生探究活動相結合的方法為宜。教學中對概念模型的表述應盡量簡化,對概念模型的認識還需要在后面的學習中逐漸深入,這里更多地是強調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意識。通過緒言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內容上對化學反應原理研究的范圍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對科學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領悟。
教學重點:了解化學反應原理的基本學習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學難點:“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與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教學建議:
根據(jù)緒言內容特點,本課可設計成下述教學模式:課前自學→查閱資料→課上交流討論→師生共同研究。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學,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小組整理資料、先行討論形成共識,再通過課堂上的匯報、講解、交流和評價,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
新課引入首先教師指出,化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化學反應;瘜W中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是設計和創(chuàng)造新的分子;瘜W家們通常是利用已發(fā)現(xiàn)的原理來進行設計并實現(xiàn)這個過程,如果對化學原理的理解不夠清楚則無法做到;瘜W反應是怎樣發(fā)生的?為什么有的反應快、有的反應慢?它遵循怎樣的規(guī)律?如何控制化學反應為人所用?這是我們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的宗旨;瘜W反應原理所包含的內容及學習化學反應原理的方法正是本書要探討的問題。 教學中的主要過程可以結合學生匯報交流自學與討論的成果,圍繞下列問題展開:
1. 化學反應原理研究的內容可列舉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進行分析。
情景1:
說明:同樣都與H2反應,由于O2、CuO 、N2的性質不同,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物質之間能否發(fā)生反應,是由物質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對于能夠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根本原因也是反應物本身的性質,我們稱之為“內因”。
情景2:將H2+O2混合,在室溫條件下可以穩(wěn)定存在數(shù)百年,但點燃后卻會發(fā)生劇烈的爆炸反應,而且只要配比相當,可以完全轉化成生成物。
說明:外界條件可以促使其反應發(fā)生。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應進行得比較“徹底”。物質之間反應的“內因”已經(jīng)具備,“外因”則是變化的條件。不同的外界條件都能夠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
情景3:H2+N2即使在高溫、高壓、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也不能完全轉化成生成物。 說明:該反應是有一定限度的。
總結:化學反應速率、方向及限度正是“化學反應原理”要研究的問題。此時有必要指出:在不同物質體系、不同的環(huán)境中,化學反應所遵循的規(guī)律是不同的,如在第三單元將介紹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在第一單元和第四單元將分別介紹化學反應中物質與能量之間的定量關系以及電化學的.最基礎知識等等,這些都是“化學反應原理”研究的范圍。這些基本原理與我們身邊經(jīng)常發(fā)生的化學現(xiàn)象密切相關,只要我們注意觀察、研究,大自然將成為無所不在的大課堂。
2. 研究化學反應原理的思路與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科書介紹了合理簡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如何運用概念模型學習化學反應原理。對該段內容的處理可分三步進行:
。1)建立簡化的有效碰撞模型的設想:為了突出化學反應最重要的內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擾作用,選擇氣相反應體系作為研究有效碰撞的基礎模型。其優(yōu)點是:氣體分子運動空間遠大于自身體積所占有的空間,環(huán)境影響因素相對較少。該概念模型最重要的內涵也更加突出,更容易掌握。如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水是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學反應就不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2)模型的基本構架
模型的建構:在一潔凈的容器中,使氫氣與氧氣按體積比2∶1的比例混合,氣體分子因自由運動而不斷發(fā)生碰撞(互相接觸)——這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必要條件。
假設與事實:研究結果表明,從分子的熱運動來看,分子發(fā)生碰撞的機會很多。如在常
10溫常壓下每個氫分子、氧分子自身或它們之間的碰撞幾率為2.355×10次/秒。假如每次碰
撞都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則化學變化瞬間即可完成,但事實并非如此。
立論:并不是每次分子間的碰撞都會引發(fā)化學反應,只有其中部分的氣體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這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充分條件。
。3)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對該模型的進一步認識可結合教科書上的圖示(圖1)。具有足夠能量(活化能)的分子——活化分子的碰撞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條件,但不充分。只有當活化分子采取適合的取向進行碰撞時才能反應。
活化分子——具有較高能量,能夠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教科書以活化能為0的反應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進一步說明了活化能的大小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
結論:某一化學反應的速率大小與單位時間內有效碰撞次數(shù)有關;而有效碰撞次數(shù)的多少與單位體積內反應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關;活化分子的多少又與該反應的活化能的大小有關。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應物分子的性質決定的,而反應物分子的性質又與分子的內部結構密切相關,可以說,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是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因。那么,對于一個特定反應,人類如何使用和控制,還需要研究外部條件對它的影響。這將在后面的學習中繼續(xù)討論。
最后教科書特別指出: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可以用實驗方法測定,當實驗條件不同時,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催化劑的應用就是實例之一。人們尚未掌握化學反應活化能的有效的理論推算方法,這種留有缺憾的教學觀點值得關注,既有利于學生客觀地認識科學規(guī)律,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關于催化劑,在化學2中已有介紹,這里著重說明催化劑的作用、意義,在第二章中進一步從由于催化劑的參與改變了活化能,從而改變了反應速率來認識催化劑的作用。
化學選修4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高二化學學科組工作,將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中心,狠抓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二、情況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就化學而言,高二化學教學文科班要完成選修1《化學與生活》模塊的學習,該模塊是在高一化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化學的學習,但學生進入高二后由于化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化學學習習慣和方法沒有建立,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理科班要完成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教學。
(二)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jù)學生入學時的學習狀況和興趣愛好進行分班,高二年級共有3個理科班,其中一個理科重點班,一個音舞美班,一個體育特長班。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更差,打好基礎是關鍵。9個文科班,文科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化學是沒有必要的,也就是說,相當一大部分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并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基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糾正調整學生的化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同時對他們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
三、教學進度
《化學反應原理》
緒言20xx.8.2——8.2
第一章關注營養(yǎng)平衡
第一節(jié)生命的基礎能源---糖類20xx.8.3——8.9
第二節(jié)重要的體內能源---油脂20xx.8.xx——8.16
第三節(jié)生命的基礎---蛋白質20xx.8.17——8.23
第四節(ji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20xx.8.24——8.30
歸納、整理與測試20xx.8.31——9.5
第二章促進身心健康
第一節(jié)合理選擇飲食20xx.9.6——9.14
第二節(jié)正確使用藥物20xx.9.15——9.22
歸納、整理與測試20xx.9.23——xx.1
期中復習備考20xx.xx.1——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節(jié)合金20xx.xx.20——xx.27
第二節(jié)金屬的腐蝕和防護20xx.xx.28——12.5
第三節(jié)玻璃、陶瓷和水泥20xx.12.6——12.13
第四節(jié)塑料、纖維和橡膠20xx.12.14——12.21
歸納、整理與測試20xx.12.22——12.28
第四章保護生存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改善大氣質量20xx.12.29——1.3
第二節(jié)愛護水資源20xx.1.4——1.8
第三節(jié)垃圾資源化20xx.1.9——1.14
歸納、整理與測試20xx.1.15——1.20
期末復習備考20xx.1.21——
四、教學目標與任務:
繼續(xù)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開展基于模塊的課堂教學研究,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把研究新課程中增加的實驗作為重點,引導學生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新課程的知識體系的設置與舊大綱的不同點為突破口,深刻、具體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引,對照課標進行備課,特別注意新課標中增加的內容、實驗、知識順序的編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對課標的知識點闡述、教法上的不同,從而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使本學科的教學穩(wěn)步前進。加強備課組的建設,堅持集體備課,盡量使用電子備課,提高備課效率。
對課本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對成績稍微好的學生更要不斷加強指導。針對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差的實際,在教學上采取穩(wěn)步前進的策略。即新課要求講解詳細,適量的作業(yè),及時評講,加強解題方法的講解,遇到學生不過關的地方要及時補上,以減少高二復習的壓力。為了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具體做法如下:
1、認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和基礎知識,有計劃,有步驟進行高二化學教學及高一化學復習。
2、根據(jù)學校的教學要求和會議精神,加強集體備課,認真聽課,落實課堂教學。
3、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開展教學輔導。
4、定期開展學生和教師交流會,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反饋,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課堂組織及教學目標
5、加強學生學習化學心理輔導,從生活中的常見的問題和現(xiàn)象出發(fā),引導學生學會關心生活和自己,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外的興趣,調整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和習慣。和自己,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外的興趣,調整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和習慣。
6、收集同類學校的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開展及時的學校和教研室的教學交流和探討,并及時調整的教學目標的措施。
7、理科班學生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重于實驗和課外知識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強邏輯教學,落實基礎知識。
8、指導學生作好課堂教學筆記,加強交流學習。自覺完成課外練習,認真及時更改錯題。
【化學選修4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選修4教學計劃12-29
選修4化學課件06-12
高中化學選修4說課稿02-20
化學選修四教學計劃范文04-15
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01-17
高中化學選修四教學計劃范文09-02
選修4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的設計01-01
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03-24
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