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

2023-03-22 古籍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

  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云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fā),今宵又添多少。

  極目鄉(xiāng)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

  翻譯

  風雨蕭瑟,雞聲四起,我置身天地竟沒有像劉表這樣的人才,啼鳴的杜鵑流著淚,落花含著遺憾飄落下來,哀傷柔弱。月亮因天空顯得昏暗,星星隱于薄霧,角聲飄渺,想問問作《登樓賦》的王粲,鏡子中自己的白發(fā),又增添了多少啊。

  遙望家鄉(xiāng)在何處,青山渺茫,山峰矮小,幾次美夢,都隨著風兒離去了,被山峰遮住,琴瑟的弦僵住了,吹奏玉笙的手指發(fā)冷,只能遙望高飛的鴻雁在天邊,沒階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樹,使人難辨晨昏。

  注釋

  雞鳴:化用《詩經(jīng)·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側身:同“廁身”,即置身。

  劉表:東漢高平人,字景升,官荊州刺史。當時中原戰(zhàn)亂,荊州一隅較為安寧,士民多歸之。

  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

  王粲:字仲宣,三國時人,曾依劉表。曾作《登樓賦》抒寫因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之情。建安七子之一。

  髻螺:婦女頭上盤成螺形的發(fā)髻。此喻指山峰。

  冥鴻:高飛的鴻雁。

  天杪:杪,樹木的末梢。天杪,即天邊。

  創(chuàng)作背景

  在朱元璋請他赴金陵之前,劉基已經(jīng)四次出仕而又四次辭官,但又一次一次地隱而復出,雖不能為而又心有不甘,于是時常登樓遠眺,感慨節(jié)序,看似流連光景,實是壯心不已。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基寫下了這首詞,來感時傷事、自抒懷抱。

  賞析

  上片用劉表、王粲事,抒寫懷才不遇的郁悶。

  “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起句突兀,化用《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之句,“風雨”便象征亂世,“雞鳴”便象征君子不改其度。這一句是把握詞旨趣的關鍵,沒有這一句,就可能把詞理解成悲秋思鄉(xiāng),有了這一句,就知道詞人表達的是英才思明主的“擇木之意”。漢末初平三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在長安作亂,大肆燒殺劫掠,百姓遭殃。劉表為荊州刺史,荊州沒有戰(zhàn)亂,較為安寧,所以很多人到那里避亂,王粲因為跟劉表是同鄉(xiāng),兩家有世交,故此去投靠他。所以這里不是一般意義地贊美劉表,而是以王粲自比的延伸。此句重筆描繪出一幅寒冷陰暗、風雨交加、雞聲四起的背景,渲染了一個風雨如晦,看不到曙光的環(huán)境,暗示元末社會風雨飄搖,動蕩不安。詞人感嘆天地之大,竟無像劉表那樣的人可以依附,流露了他的失路之悲。

  “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倍霹N,又叫杜宇、子規(guī)、伯勞、鵜鴂,自從屈原把它寫進《離騷》,它就與古典詩詞結下不解之緣。它既被用來表現(xiàn)或烘托思歸之情,又用作“落花時節(jié)的標志”,或者是時序更換的標志。“啼鵑迸淚”和“落花飄恨”用擬人的手法,把詞人沉痛悲怨之心披露無遺,杜鵑的啼鳴又隱含了無限的鄉(xiāng)愁,引發(fā)了下片的懷鄉(xiāng)之情。由于連“依附劉表”亦不可能,便感到魂斷無依。詞人側身于天地之間, 騁目四望而無棲息托身之地, 其內(nèi)心之痛苦有如杜鵑啼血。此句不是詞人一般意義上對于生命的惋惜,而是他基于事業(yè)功名的執(zhí)著追求。自古仁人志士,總伴有歲時驚心、時序遷流的緊迫感,在看似傷感的表層下掩蓋著積極進取的人生動機。

  “月暗云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月暗”、“星沉”進一步渲染拂曉前天色的陰沉壓抑,畫角之聲也是那樣凄涼哀厲,令人生悲。在這里,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時光的執(zhí)著與敏感。

  “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fā),今宵又添多少!币酝豸幼员仍谇懊嬉烟岬,而“登樓王粲”是以“登樓”為具體語境,這意味著詞人并不是在一般意義上自比王粲,而是有著特定的'負載信息。滯留異地、有家難歸的思鄉(xiāng)之情,施展才華、拯世濟物的用世之心,以及日月逾邁、志不獲騁的焦慮沉淀在劉基的內(nèi)心深處,反復出現(xiàn)在其詞中,揭示了詞人復雜的心理。

  下片抒寫鄉(xiāng)愁,緊承登樓。

  “極目鄉(xiāng)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詞人極目遠眺,不見家鄉(xiāng),只見如髻螺般的遠山,橫于天邊,使人惆悵。那遠山擋住了自己夢回家鄉(xiāng)的道路,眼望不到,夢魂難飄,此恨怎消?詞人把其為朝廷命運擔憂,為個人前途而苦苦思索的郁志之弗舒,付之于這句話。

  “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币载熢怪P寫青山遮夢,意境奇警,更覺深哀。

  “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痹~人萬般無奈之下,只有借音樂以表哀思,誰想弦僵指冷,難以成調(diào),最后只能目送飛鴻消失在天邊,遙寄鄉(xiāng)情。至正十三年,劉基建議捕斬方國珍,上官非但不聽,反將其罷黜浙東元帥府都事,羈管紹興,于是詞人發(fā)出“千古鐘期今已矣,空慘愴,對瑤琴”的深深感嘆。同時又是暗用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其十四)所表達的理想人格之意及知音不在的感慨之意。

  “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笔帐~,沒階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樹,使人難辨晨昏,這既是寫景,也是世事昏暗,自感前途渺茫的心理寫照。照應了“雞鳴風雨瀟瀟”,在情感上造成回環(huán)往復,增加一唱三嘆的搖曳之美。而且,“不知昏曉”實又暗喻元末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劉基一向以王佐之才自命,意欲澄清天下,禮義治國,然而天下擾擾,何去何從呢?這是擺在詞人以及當時所有士人面前的一個難題,此詞正是他此時矛盾、困惑心情的寫照。

  全詞以啼鵑、落花、斷魂等意象的迭加與組合,托物以寄興,將憂憤、哀怨、惆悵、彷徨,融于一體,既有思鄉(xiāng)之情,寫意空靈,造語典雅,用典自然貼切,含而不露放之風。既有思鄉(xiāng)之情,又有失路之悲,節(jié)奏強烈快捷,如急風暴雨,頗有豪放之風。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2

  臨江仙·大風雨過馬當山

  雨驟風馳帆似舞,一舟輕度溪灣。人家臨水有無間。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絕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瀾。而今無復舊詞壇。馬當山下路,空見野云還。

  翻譯

  疾風驟雨中船帆搖曳好像在舞蹈,一只小船輕巧地渡過溪灣。水邊的屋舍在朦朧風雨中時隱時現(xiàn)。江豚噴水直上,水鳥捉到了魚,不勝閑暇。

  絕世的才人老天都喜歡,多想借他的才華重振詞壇?上КF(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舊時詞壇的盛況了。馬當山下的路上,只見到云朵飄還。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diào)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馬當山:在今江西省彭澤縣東北、安徽省東流縣西南,橫枕大江,形勢雄瞼。

  人家:住戶。

  有無間:指風雨朦朧,時隱時現(xiàn),在有無之間。

  江豚:哺乳動物,生活在江河中,通稱江豬。暴風雨中常出沒水面,能噴水直上。有些地方稱為“拜風豬”。

  沙鳥:水鳥。

  閑:悠然自得。

  回瀾:力挽狂瀾,即韓愈《進學解》中“挽抂瀾于既倒”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薛時雨所生活的晚清,單從詞這種文學體裁而言,已經(jīng)到“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的境地了,當然其中也有其他因素。詞人在風雨天經(jīng)過馬當山,見到雨中之景,聯(lián)想到當時詞壇的沒落,有感而發(fā)作下此詞。

  賞析

  這首詞起句緊緊扣住題目中的“大風雨”,用“驟”和“馳”二字給人以迅疾、突兀的感覺,使“大風雨”具體化、生動化。但和“雨驟風馳”造成的急風暴雨式氣氛相對應的舟和舟上的人,卻活潑而愜意,駕著小船輕快地度過了溪灣。更讓人驚奇的是大風雨中“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詞中“吹浪立”用擬人化的手法高度概括出了江豚的這一“特技”。而“沙鳥”在暴風雨中也不僅無所畏懼,而且還捕捉到賴以為食的魚,悠哉游哉,輕松之至。這種迅疾和舒緩、朦朧和清晰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非常逼真,從詞中仿佛看到一幅有人物在內(nèi)的寫意山水畫。

  上闋所寫是作者耳聞目睹到的,他或許就在那只船上,所以真切,所以形象,所以如聞其聲,如見其景。下闋則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所激發(fā)出來的內(nèi)心情感。他首先想到的是當時詞壇的'不景氣,詞風的衰頹。“絕代才人”暗指李白,李白的六首《橫江詞》就是在這里寫的!敖杷皇只貫憽,作者希望在詞風“既倒”的危急情形下,出來“絕代才人”力挽狂瀾,改變今不如昔的現(xiàn)狀。如果說龔自珍所呼喚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是從全社會著眼,指現(xiàn)實中的歷史家,政論家、社會批評家等,那么薛時雨在此所召喚的,則專指文學界的文學家、詩人、詞人。“而今無復舊詞壇",既是對過去的懷念,又是對現(xiàn)狀的不滿。但是詞壇的“不復”還有其他因素。所以,作者的呼喚也好,慨嘆也好,幾乎是徒勞的。結尾一句“馬當山下路,空見野云還”就體現(xiàn)了這種不得再見昔日才人的無可奈何的心境。這中間,包含著許多用語言說不出的東西。譚獻評此詞“結響甚遒”正是基于這一點吧。另外,最后才點出題目中的“馬當山”,確有前呼后應,首尾相照之妙。

  薛時雨在其《藤香館集》所附二種詞的自序中說:“律疏而語率,無柔腸冶態(tài)以蕩其思,無遠韻深情以媚其格,病根仍是犯一直字!边@個自我評價自然也包括這首詞。至于“犯一直字”的“直”,在這首詞中,卻不突出,因為它在率直奔放的同時,又能轉(zhuǎn)折如意,見其韻致。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3

  池口風雨留三日

  宋代黃庭堅

  孤城三日風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遠山長雙屬玉,身閑心苦一舂鋤。

  翁從旁舍來收網(wǎng),我適臨淵不羨魚。

  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

  譯文

  孤城三天刮風吹雨,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飯素菜充饑度日。

  煙雨迷蒙中遠眺,那浩渺如練的長江水滔滔流向遠方,那巍峨綿延的山嶺,猶如一雙長頸赤目的屬玉鳥,近觀此景,見雨中淋著一只白鷺。

  漁翁從鄰舍出來收網(wǎng)具,而我并不羨慕魚美可口。

  轉(zhuǎn)眼之間一切都變成陳跡,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讀殘書。

  注釋

  ⑴池口:今安徽貴池,在安徽省南部,秋浦河下游,北臨長江。貴池市以城西貴池得名。

  ⑵孤城:貴池城。

 、菍(zhǔ)玉:即鸀鳿(zhú yù)。郭璞注:“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若(chōng)鋤:即白鷺,以其啄食的姿態(tài)有如農(nóng)夫舂鋤,所以有這個名稱。

 、膳R淵不羨魚:《漢書·苓仲舒?zhèn)鳌罚骸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北扔髦挥性竿鵁o行動。這里反用其意,說雖然面對江灣,而不羨魚。

 、矢┭鲋g:王羲之《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一俯一仰,形容極短暫的時間。

  ⑺陳跡:過去的事情。

  賞析

  詩的前半在寫景中抒情。首聯(lián)從扣題入手,繪出一幅孤城風雨圖:長江邊上貴池孤城,恰逢瑟瑟秋風夾著如煙秋雨,綿綿濛濛下了三日,我無奈滯留小城,集市也因為淫雨而失去了往日車水馬龍、街市繁榮的景象,小市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飯素菜充饑度日。詩人信手拈來,不假藻飾,富有孤城風雨圖的詩情畫意。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質(zhì)樸恬靜的小城生活的喜愛。這里純?yōu)閷懢,但?nèi)心情意已曲曲傳出。

  頷聯(lián)觸物起興,詩人放眼四顧,無意中有一些景物觸動了他的情懷,于閑適寧靜中見出內(nèi)心的波瀾。那浩浩江水流向遠方,迤邐的山嶺,看上去像一雙屬玉鳥。司馬相如《上林賦》說:“鴻鹔鵠鴇,鴽鵝屬玉。以上是遠眺。近觀則是:“身閑心苦一舂鋤!濒╀z即白鷺,這種鳥滿身雪白,給人以清高閑雅的印象,但詩人卻感到它身雖閑而心實苦。這個“苦”字實際是詩人觸景生情,而又將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結果,這里意象中含有興起,賦中含有比喻,表面寫白鷺,而實際則是詩人的自喻。當時黃庭堅面臨種種矛盾。他志大才高,但現(xiàn)實政治又使他失望,他只是個閑散無權的學官,只能自嘆“少日心期轉(zhuǎn)謬悠,蛾眉見妒且障羞”(《次韻答柳通臾求田問舍之詩》),“蚤年學屠龍,適用固疏闊,廣文困齏鹽,烹茶對秋月”(《林為之送筆歡贈》)。他不愿屈身事人,渴望歸田,但迫于生計,又不得不折腰為官,所謂“嘗盡身百憂,訖無田二頃”(《次韻寄潤父》),“斑斑吾親發(fā),弟妹逼婚嫁,無以供甘旨,何緣敢閑暇?”(《宿山家效孟浩然》)都道出了內(nèi)心的苦悶。但詩在這里只點到即止,給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余地。

  詩的后半在記敘中抒情。頷聯(lián)以物為比興,頸聯(lián)則是以人起興。漁翁剛從屋舍來水邊收網(wǎng),這一極偶然的景象卻觸動了詩人對世事的感慨。他由網(wǎng)而聯(lián)想到魚,于是反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的成語(《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表達了不求仕進、自甘淡泊的心境。這一造語也是一種巧思。反用典故成語,古人稱為翻案法,如楊萬里說:“翻盡古人公案,最為妙法。”(《誠齋詩話》)《藝苑雌黃》說:“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識學素高,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guī)規(guī)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這種手法受到禪宗的影響,禪宗推重翻卻成案,更進一解的'睿智,如六祖惠能的著名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惠能對神秀以樹、鏡來比喻心的偈語的翻案。黃庭堅此聯(lián)從生活瑣事中激發(fā)聯(lián)想,閃耀出思想的火花,類似禪宗的機鋒,于尋常事物中獲得妙悟。

  詩以達道之言作結,表現(xiàn)出超邁脫俗的胸襟!案┭鲋g已陳跡”化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逸少的本意是感嘆人生短暫,不覺悲從中來。黃庭堅雖用其字面,其意卻相反:世事瞬息萬變,面對無常的人生,還是退出爭名逐利之場,到書中去尋找樂趣。這正如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說的:“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胸中元有不病者,記得陶潛歸去來”(《喜太守畢朝散致政》)。

  此詩是作者觸景物即興而作,寫景淡雅風致,用語清新奇峭,用典翻出新意,在平常事物中予以名理,將古詩氣脈運用于律詩,一洗刻鏤饾饤,留下了自然古雅的本色。

  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曾在北京當了七年的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入京改授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知縣,秋天從汴京出發(fā)赴江南。赴任途中因風雨而留滯池口(今安徽貴池),觸景興懷,有感而作此詩,抒發(fā)自己抱負難實現(xiàn)的抑郁、歸隱情懷。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4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宋代: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及注釋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大風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

  溪柴火軟蠻氈(zhān)暖,我與貍(lí)奴不出門。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出產(chǎn)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chǎn)。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shù)輪臺。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僵臥:躺臥不起。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思:想著,想到。戍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wèi)。輪臺:在今新疆境內(nèi),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夜闌(lán)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將盡時,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闌:夜殘;夜將盡時。風吹雨:風雨交加。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qū)的河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風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窮居孤村,躺臥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注釋

  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出產(chǎn)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chǎn)。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

  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僵臥:躺臥不起。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思:想著,想到。

  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wèi)。輪臺:在今新疆境內(nèi),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夜闌(lán):夜殘;夜將盡時。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qū)的河流。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紹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xiāng)山陰農(nóng)村。當時詩人已經(jīng)68歲,雖然年邁,但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xiàn)實中已不可能實現(xiàn),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xiàn)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僵

  “僵”是個形聲字,從人僵聲,與“偃”同義,是向后仰倒,而“前仆后繼”的“仆”是向前倒,與此詞倒的方向相反。后來引申用來指“不動不朽”,即“僵硬”的意思,后來此義又造“僵”字表示,但人們?nèi)粤晳T用“僵”字。詩中“僵臥孤村不自哀’’的“僵”是“僵硬挺直”的意思,形容詩人不受重用。

  戍

  “戍”是個會意字,從人持戈,本義是“守邊”。所以,古代的邊防戰(zhàn)士稱“戍卒”;也指一般的駐扎、守衛(wèi)。詩中“尚思為國戍輪臺”一句,可理解為“防守”、“守衛(wèi)”、“保衛(wèi)”。

  闌

  “闌”是個形聲字,從門柬聲,本義是“門遮”,即“門的遮蔽”,門前的柵欄。后來引申為·“欄桿”,“欄”字始作“闌”,后加“木”為“楣”,簡化為“欄”。闌由“遮止”的意思引申為“殘盡”、“停止”的意思。詩中“夜闌臥聽風吹雨”中的“夜闌”是“夜將盡”的意思,形容徹夜難眠。現(xiàn)在成語有“夜闌人靜”。

  思想感情

  這首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作者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并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zhàn)馬,抗擊敵人進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鑒賞

  第一首詩主要寫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詩人之處境。前兩句以夸張之法寫大雨瓢潑,其聲響之巨,描繪出黑天大風大雨之境,很是生動,波濤洶涌之聲正與作者渴望為國出力、光復中原之心相印。后兩句轉(zhuǎn)寫近處,描寫其所處之境,寫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門,其妙處是把作者的主觀之感和貓結合一起寫。

  第二首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開頭兩句“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钡团P,直挺挺地躺著,意思是說年老力衰,作者當時已68歲。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鄉(xiāng)山陰。戍,是守衛(wèi)的意思。輪臺,是漢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輪臺縣,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邊防據(jù)點。兩句的意思是說:我拖著病弱的身體,躺在這荒僻的小村莊里,但是我并不為自己的艱難處境而哀傷,我還想著為國家去守衛(wèi)北方邊疆!敖┡P孤村不自哀”敘述了作者的現(xiàn)實處境和精神狀態(tài),“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解釋,前后照應,形成對比。

  “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凄涼的境遇。“僵”字寫年邁,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床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著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xiāng)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xiàn)狀;\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zhuǎn),又現(xiàn)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感到悲哀,貧病凄涼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tǒng)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tài)。

  這兩句詩是詩人靈魂和人格的最好說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自有“肉食者謀之”,詩人不必多此一舉。另外,詩人正是因為“喜論恢復”、熱心抗敵才屢屢受打擊,最后才罷官閑居的。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今后國運如何他可以毫不負責。其次,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詩人作為年邁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臺”的壯志,這就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茍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顯得渺小和可鄙。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兩句。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zhuǎn)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而且“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xiàn)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拌F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鑒賞三

  同陸游的許多愛國詩篇一樣,這首詩充滿愛國豪情,大氣磅礴,風格悲壯。

  當詩人在六十八歲高齡,一身病痛,孤獨地躺在荒涼的鄉(xiāng)村里,他會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過往,感慨頗多,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都會像過眼煙云一樣在心頭閃現(xiàn)。

  少年時在家庭中父親對自己的愛國主義熏陶,和自己“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氣,青年時科舉考試時因才華過人而導致被權臣除名的挫敗,中年時,短暫軍旅生活的體驗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躊躇滿志,老年時作為主戰(zhàn)派,受投降打擊排擠獨居鄉(xiāng)村的凄涼寂寞,都會帶著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國飄搖的烙印,一齊向心頭襲來。

  當時,金人南侵,宋朝丟失了大半壁江山,詩人由于主張對金作戰(zhàn)而被罷官回鄉(xiāng),僵臥孤村,失意之思,經(jīng)歷之悲,病體之痛,家國之愁,似乎已穿越歲月時空,飄飄悠悠,在身邊蔓延。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浸在悲愁中,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出了“僵臥孤村不自哀”,這“不自哀”三個字,便把個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暫且放在一邊。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國淪落,半壁江山盡陷金人的鐵蹄之下面前,個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著一句“尚思為國戍輪臺,”一掃低落的情緒,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便躍然紙上。

  這種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當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紛紛在江南的小橋流水中風花雪月、吟詩頌詞之時,陸游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祖國的統(tǒng)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始終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國飄搖,山河破碎,雖已病痛纏身,保家衛(wèi)國的理想不渝,愛國激情始終在胸膛內(nèi)涌蕩,鐵馬冰河的夢想會在病痛的頭腦中出現(xiàn),“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痹娙嗽陲L雨灑落的夜晚,做夢都在想著,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對于一個傷病纏身的老人,在將近古稀之年,猶有如此豪邁的夢想,真是可歌可嘆。在他的這種豪邁的夢想之下,激蕩的該是怎樣的激情與豪情?

  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沒有和平,有戰(zhàn)場、廝殺、吶喊,他也許曾夢到過李廣站在冰河邊長嘯,也許曾夢到過衛(wèi)青在最前線廝殺,可能還夢到過霍去病在敵區(qū)的縱深處馳騁,這些令匈奴喪膽,在疆場上建功立業(yè)的人,是他追尋的榜樣。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馬揚鞭,縱橫北國冰河,收復失地,雖不能留名千古,亦無憾。

  是夢,而非夢,這是詩人現(xiàn)實中的理想在夢中的體現(xiàn)。然而眼睜睜地看著“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縱然有萬千豪情,滿腹才華,卻不能在現(xiàn)實中施展,收復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現(xiàn)實中立足,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是怎樣一種讓人抑郁不樂的心情?

  在荒涼孤村的夜晚,聽北風蕭蕭,淫雨灑落,鐵馬冰河只能在夢中相見,空有一腔抱負而不能施展,如此以來,家國之愁又多了一層,無法收復舊山河的惆悵又增添了幾分,風雨飄搖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詩,作者的滿腹愁緒就這樣通過大氣的筆觸一一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理想就這樣借助廝殺的夢境去實現(xiàn),較少卿卿我我,無病呻吟。就連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風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愛國激情中,在鐵馬冰河的夢想中,變輕變淡,最終成為一種似有若無的陪襯,使得整首詩洋溢著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豪邁悲壯之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給人以鼓勵和激勵。

  鑒賞二

  這是年近七旬的 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 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 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一“僵”一“孤”,凄涼之極,為什么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jīng)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huán)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xiàn)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為轉(zhuǎn)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zhàn)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xiàn)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xiàn)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xiàn)。

  鑒賞四

  此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7歲,閑居在故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原詩共兩首,此處賞析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夢境抒發(fā)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保,記敘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夢。而陸游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于夢耳!贝嗽u語認為陸游的詩記夢并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于托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游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托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托夢詠懷之作。

  此詩前三句,寫夢因。“僵臥”:躺著不動!肮麓濉保阂蛔骰拇濉!拜喤_”:漢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輪臺縣;詩中泛指邊防重鎮(zhèn)。個中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夢境產(chǎn)生的前提:“僵臥”、“夜闌”。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痹娙税兹諔n國憂民,才會在夜闌臥床睡眠中“有所夢”,而倘若不是“僵臥”,不是“夜闌”,就不可能有夢的出現(xiàn)。故“僵臥”與“夜闌”是夢境產(chǎn)生的前提。二是夢境產(chǎn)生的主觀因素:“尚思為國戍輪臺!比绻娙藳]有為國戍邊的情懷,就不可能有“鐵馬冰河入夢來”。三是夢境產(chǎn)生的外界條件:“風吹雨。”可以說,正是有了“風吹雨”這一外界條件,詩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來。

  最后一句,寫夢境。與詩人那些通篇記夢的詩作有別,此詩寫夢境也獨樹一幟。全詩由夢因引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lián)想、想象的空間。人們盡可以據(jù)此夢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想象詩人當年是如何身披鐵甲,手持兵器,騎那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馳騁沙場、英勇殺敵,作此詩時他又是如何夢繞神牽“九州同”的。

  可見,思想性與藝術性較為完美的統(tǒng)一,使得此詩成為陸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為中國古代包括老年詩在內(nèi)的所有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5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樹鉤婁,苔繡禪階,塵黏詩壁,云濕經(jīng)樓。琴調(diào)冷聲閑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半空中風雨布生,給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氣氛。

  怪石像猛虎或臥或蹲,古樹傴僂著屈曲的樹身。

  寺院的臺階上蒙著綠苔,兩旁的詩壁上沾滿了灰塵,藏經(jīng)樓偎伴著浮云,也顯得那樣的濕冷。

  虎禪塔邊再聽不到古時的琴聲,龍?zhí)端贼該u動,仿佛存留著寶劍的寒影。

  我睜開悠悠的醉眼,回顧歷史上的虎斗龍爭。

  如今只見浪濤卷動著伍子胥的英魂,青山無語地鎖留著吳國滅亡的怨恨。

  注釋

  虎禪:在江蘇蘇州市西北,相傳春秋時有虎踞禪上三日,故名。

  於菟(wūtú):虎的別稱。

  鉤婁:枝干屈曲傴僂的.樣子。

  琴調(diào)冷聲閑虎禪:虎禪寺塔基,原為晉司徒王珣的琴臺,故謂“琴調(diào)冷”。

  劍光寒影動龍湫:虎禪有劍池,相傳吳王闔廬以寶劍殉葬,后秦始皇開掘找尋,有神龍躍出而成池。湫,深潭。

  胥魂: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為吳王夫差所殺,精魂不散,成了濤神。

  吳愁:春秋時吳國終為越國所滅,故言。

  賞析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景物描繪傳達給讀者,是中國詩歌藝術表現(xiàn)的常法。該曲的特點,即是將虎禪的群景有意識地作為詩人懷古意緒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風雨”雖頗具典型性,卻并非作者著力表現(xiàn)的主體,僅作為一種冷色調(diào)氛圍的構成因素。這種嚴冷的色調(diào),正是作者撫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內(nèi)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寫怪石老樹,以及“苔繡”、“塵黏”、“云濕”,并不著重于風雨的介入,而更多地體現(xiàn)出歲月風霜的影響;“琴調(diào)冷”、“劍光寒”兩句,更是老練地將古跡的歷史與現(xiàn)狀溝通。這種取景傳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說的“思接千載”,以及對待景物的“取其勢而不取其質(zhì)”。

  當然,作者也并非將“風雨登虎禪”的“風雨”完全置于一旁,結尾兩句“浪卷胥魂,山鎖吳愁”,便重又巧妙地轉(zhuǎn)回到了風雨的影響。須知虎禪旁只有一條叫山塘的小溪,無“浪”可言,而虎禪本身明秀佳麗,也很難與“鎖愁”的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風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風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為之改容。這兩句既是懷古意緒的延伸,又是對風雨虎禪峭冷景象的添寫,可謂虛實相兼。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6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xiāng)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古詩簡介

  《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是北宋秦觀詞作。這首詞系秦觀貶謫郴州時歲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發(fā)的是思鄉(xiāng)之情。上闋寫寒夜夢醒,只感覺庭院深深,聽到城樓門頭傳來陣陣邊地樂曲,漫長的清夜又過去了。反映了羈居貶所的凄涼困境。下闋就夢斷寫異鄉(xiāng)飄泊的孤獨幽怨。除夕時節(jié)還沒有見親人來信,正是引發(fā)夢中相思及夢斷悲苦的原因。詞尾真實地寫出作者身在貶所,舉目無親,孤寂難耐的況味。

  翻譯/譯文

  湘南的天氣多風多雨,風雨正在送走寒氣。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虛。在彩繪小樓上吹奏著“小單于”的樂曲,漫漫的清冷的長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思鄉(xiāng)的夢斷斷續(xù)續(xù)在公館中感到特別孤獨,那種清涼寂寞的情懷實在無法描述;何況這正是人們歡樂團聚的除夕。衡陽還可以有鴻雁傳書捎信。這郴陽比衡陽還遠,連鴻雁也只影皆無。

  注釋

 、傧嫣欤褐赶娼饔蛞粠А

 、邴愖S:城門更樓!肚f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列于麗譙之間。”郭象注:“麗譙,高樓也!标懙旅麽屛模骸白S,本亦作蠛。”.成玄英疏:。言其華麗瞧蟯也。”小單于:樂曲名。李益‘聽曉角》詩:“無限寒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薄稑犯娂罚骸鞍刺拼蠼乔小洞髥斡凇贰ⅰ缎斡凇、《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聲猶有存者!

  ③迢迢;漫長沉寂。清夜:清靜之夜。徂(音cú):往,過去。

  ④崢嶸:比喻歲月艱難,極不尋常。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莫愁。除:逝去。

 、莺怅,古衡州治所。相傳衡陽有回雁峰,鴻雁南飛望此而止!遁浀赜泟佟罚骸盎匮惴逶谥莩悄。或日雁不過衡陽,或日峰勢如雁之回!标懙琛钝拧罚骸澳系貥O燠,雁望衡山而止!毖銈鲿旱涑觥稘h書.蘇武傳》:“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⑥郴陽: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陽之南。王水照先生《元佑黨人貶謫心態(tài)的縮影——論秦觀(千秋歲)及蘇軾等和韻詞》云:“從郴州至橫州,當時必須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廣西境,至桂州興安,由靈渠順漓水下梧州,復由潯江、郁水西至橫州!庇纱丝勺C,郴州在衡陽之南,道路險阻,書信難傳。和雁無,連雁也無!对娫~曲語辭匯釋》卷一謂“和”“猶‘連’也”,并引此句釋云:“言連傳書之雁亦無有也。”

  賞析/鑒賞

  詞的上闋寫除夕夜間長夜難眠的苦悶。起首二句,以簡練的筆觸勾勒了一個寂靜幽深的環(huán)境。滿天風雨沖破了南方的嚴寒,似乎呼喚著春天的到來。然而詞人枯寂的心房,卻毫無復蘇的希望。環(huán)顧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虛,人世間除舊歲、迎新年的氣象一點也看不到。寥寥十二字,不僅點明了時間——破寒之初,點明了地點——湘南的庭院;而且描寫了一個巨大的空間:既寫了湖南南部遼闊的`天空,也寫了蝸居一室狹小的貶所。更堪注意的是,在凄涼孤寂的氛圍中,隱然寓有他人的歡娛。因為除夕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圍爐守歲,樂敘天倫,個中意味,不言自明。由此可見,詞人此處用了隱寓的手法,讓讀者以經(jīng)驗和想像來補充他所描寫的環(huán)境。這就是詞學家們所常說的“含蓄得妙”。

  “麗譙”二句是寫詞人數(shù)盡更籌,等待著天明。從字面上看,秦觀的構思似乎受到《莊子》和李益詩的影響,但所寫的感情,完全是詞人獨特的感受。除夕之夜,人們是閹家守歲,而此刻的詞人卻深居孤館,耳中聽到的只是風聲、雨聲,以及凄楚的從城門樓上傳來的畫角聲。這種聲音,仿佛是亂箭,不斷刺激著詞人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詞人好容易度過“一夜長如歲”的除夕!疤鎏觥倍,極言歲之長;著一“清”字,則突出了夜之靜謐,心之凄涼。而一個“徂”字,則將時光的流逝寫得很慢,很慢。可以看出,詞人的用字,是極為精審而又準確的。

  整個上闋,情調(diào)是低沉的,節(jié)奏是緩慢的。然而到了換頭的地方,詞人卻以快速的節(jié)奏發(fā)出“鄉(xiāng)夢斷,旅魂孤”的詠嘆。自從貶謫以來,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三年了,這個“鄉(xiāng)”字當是廣義的,包括京都和家鄉(xiāng)。詞人日日夜夜盼望回鄉(xiāng),可是如今卻像游魂一樣,孑然一身,漂泊在外。當此風雨之夕,即使他想在夢中回鄉(xiāng),也因角聲盈耳,進不了夢境!班l(xiāng)夢斷,旅魂孤”這六個字,凝聚著多么深摯的感情啊!至“崢嶸歲又除”一句,詞人始正面點除夕。崢嶸,不尋常、不平凡之謂也,中寓艱難之義,杜甫詩云:“旅食歲崢嶸”,詞意同此。然而著一“又”字,卻表明了其中蘊有多少次點燃了復又熄滅的希望之火,一個又一個除夕的到來了,接著又一個一個地消逝了,詞人依舊流徙外地。痛楚之情,溢于言外。

  詞的結尾,寫離鄉(xiāng)日遠,音訊久疏,連用二事,貼切而又自然。鴻雁傳書的典故,出于《漢書·蘇武傳》。衡陽有回雁峰,相傳鴻雁至此而北返。這兩個故實,用得不著痕跡,表現(xiàn)詞人音訊全無的失望心情。

  明人沈際飛評此詞曰“傷心”,確是表現(xiàn)了此篇感情的特點。從詞的內(nèi)容到詞的音調(diào),無不充滿了凄苦哀傷的色彩。在宋代詞壇上,以抒寫凄婉情感見長的詞人,獨推淮海、小山。在淮海詞中,情調(diào)最為凄婉的,此闋也是其中之一。細讀全篇,淺語淡語之中蘊有深遠意味。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風雨送人來,風雨留人住。

  草草杯盤話別離,風雨催人去。

  淚眼不曾晴,眉黛愁還聚。

  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

  譯文

  是春雨送人來,也是春雨留人住,離別的宴席上匆匆話別,又是風雨催人離去。

  淚眼就不曾流干,眉頭凝結著愁緒,明日相思時不要上高樓望遠,樓上有幾多凄風苦雨。

  注釋

  草草:匆忙倉促的樣子。

  杯盤:指飲食。

  晴:這里指日日流淚(雨天)從來沒有停過(晴天)。

  眉黛:指眉,因古代女子以黛畫眉。

  明日:明天。

  賞析:

  上闋寫一對有情人剛剛重逢卻又要分離的情景,下片寫離別時女方的愁苦和行人對女方的相告。朝思暮想的人在風雨中歸來,使望眼欲穿的女子欣喜萬分。實指望風雨之日,天留人住,哪里想到他竟然又要在這風雨中離去!女主人公還沒有來得及為他接風洗塵,卻要忙著為他餞行了。

  “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边@兩句意蘊十分豐富。把筆鋒直入人物心深處,用最平白淺濕的語言,表達了最深厚的情感。這是一種理解。這兩句詞還可以這樣理解:日后思念我時,不要上樓,因為樓頭多風雨,它會使你起今日我們風雨中重逢又風雨中離別的.情景。在那種因風雨而引起的希望和失望的煎熬中,會使你更加痛苦的。

  這首詞有四處寫到風雨,以風雨起,以風雨結,首尾呼應,結構井然。所寫的事、所抒的情都跟自然界中的風雨緊密地連在一起。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注釋:

  1。此詩張《箋》編于大中十一年(857),云:"’新知遭薄俗’謂鄭亞李回輩;’舊好隔良緣’謂子直(令狐绹)不能久居京師,翻使窮年羈泊。自斷此生已無郭震、馬周之奇遇,詩之所以嘆也。味其意致,似在游江東時。

  2!秾殑ζ罚簭堈f《郭代公行狀》:"公少倜儻,廓落有大志,十八擢進士第,判入高等,授梓州通泉尉。則天聞其名,驛征引見,令錄舊文,上《古劍篇》,覽而喜之。"郭忠恕《汗簡》云:"《郭元振文集序》:’昔于故鄴城下得異劍,上有古文四字云:請俟薛燭。因作《古劍歌》!"按《古劍歌》借古劍塵埋寓懷才不遇之意,有句云:"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杜甫《過郭代公故宅》:"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商隱此引郭元振事,自嘆懷才不遇。

  3。羈泊欲窮年:盧思道《為高仆射與司馬消難書》:"羈泊水鄉(xiāng),無乃窮悴。"庾信《哀江南賦》:"下亭飄泊,高橋羈旅。"窮年:終生。

  4。黃葉句:自喻飄零如風雨中的黃葉。

  5。青樓:富貴人家。

  6。新知兩句:馮注:"新知謂婚于王氏,舊好指令狐。遭薄俗者,世風澆薄,乃有朋黨之分,而怒及我矣。"

  7。心斷句:《舊唐書·馬周傳》:"西游長安,宿于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主人深異之。至京師,舍于中郎將常何之家……為何陳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即日召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六年,授監(jiān)察御史。"此引馬周事,自嘆生不逢時,已無知遇之望。

  8。銷愁句:《漢書·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又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

  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凄涼羈泊,以得意人相形,愈益難堪。風雨自風雨,管弦自管弦,宜愁人之腸斷也。夫新知既日薄,而舊好且終睽,此時雖十千買酒,也消此愁不得,遑論新豐價值哉?"劉、余《集解》:"此詩首尾用典,貼切自然,畫出才士書劍飄零,英俊沉淪風貌。末聯(lián)尤不露痕跡。

  翻譯:

  我雖然胸懷匡國之志,也有郭元振《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羈旅在外虛度著華年。黃葉已經(jīng)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里,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澆薄世俗的非難,故舊的老友又因?qū)訉幼韪舳柽h無緣。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消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賞析

  風雨,語義雙關,既指自然界風雨,更喻人世間風雨。

  李商隱一生羈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飽嘗世態(tài)炎涼。遂借風雨以起興,抒發(fā)抑郁悲憤之情。這種寫法是常見的。作者的高超之處是在首尾兩聯(lián)皆用本朝典故,以馬周、郭震兩人見召重用成為名臣,與自己的懷才不遇、漂泊無歸形成強烈的對比。用事寓意深微,貼切自然。既表現(xiàn)了自己不甘沉淪、意欲匡時濟世的胸懷,又流露了對初唐開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此詩也是李商隱自傷懷才不遇,寫交游冷落的苦悶之情的。詩人以《寶劍篇》自傷不遇,郭震寫《寶劍篇》而得武則天賞識,而作者自己雖有才華,卻迪際凄涼,到處羈旅漂泊,終年無處可以寄托。自己身1什飄零,好象黃葉加上風吹雨打,而朱門達官卻紙醉金迷、尋歡作樂。李商隱身處李、牛黨爭的夾縫中,“新知”、“舊好”們碰上冷薄的.世風,沒有好的機會,各自飄零,致使商隱交游冷落。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詩人只好借酒澆愁,即使酒價昂貴,也不惜沽飲幾杯了。作者一生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四處漂泊寄寓幕府,窮愁潦倒,全詩喟嘆深沉,詞哀情苦。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9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古詩簡介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1192年(紹熙三年)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時年六十八歲。

  這首詩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這兩者相互激揚:愈是悲憤,他對理想愈是執(zhí)著;對理想愈是執(zhí)著,他的悲憤也愈是強烈。這使他的詩歌在熱情奔放的同時,卻深沉悲愴。這種悲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靈中激蕩,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夢中也常常夢到。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表達了詩人熾熱而深沉的愛國熱情!

  翻譯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wèi)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注釋

 、沤┡P:直挺挺地躺著。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

 、乒麓澹汗录呕臎龅拇迩f。

 、遣蛔园В翰粸樽约喊

 、壬校焊痹~,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xù)或殘存狀態(tài)。

  ⑸思:想著,想到。

 、蕿椋航樵~,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耸喤_: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shù),守衛(wèi)。輪臺:在今新疆境內(nèi),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桃龟@:夜深。

 、物L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⑾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

 、斜樱罕獾暮恿,指北方地區(qū)的河流。

  賞析

  這首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開頭兩句,意思緊密相聯(lián):“僵臥孤村不自哀”敘述了作者的現(xiàn)實處境和精神狀態(tài),“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解釋,前后照應,形成對比。“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凄涼的境遇!敖弊謱懩赀~,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床蓐(rù,草墊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著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xiāng)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xiàn)狀;\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zhuǎn),又現(xiàn)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感到悲哀,貧病凄涼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tǒng)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tài)。這兩句詩是詩人靈魂和人格的最好說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自有“肉食者謀之”,詩人何必多此一舉呢?另外,詩人不正是因為“喜論恢復”、熱心抗敵才屢屢受打擊,最后罷官閑居的嗎?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今后國運如何他可以毫不負責。其次,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詩人作為年邁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臺”的壯志,這就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茍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嗎!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文。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zhuǎn)反側,終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

  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拌F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岳飛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詞句;辛棄疾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張元干有“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同樣魂牽夢縈的語言。這些不朽的精神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鑒賞二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敖┡P”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一“僵”一“孤”,凄涼之極,為什么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jīng)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huán)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xiàn)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為轉(zhuǎn)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zhàn)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xiàn)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xiàn)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xiàn)。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xiāng)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翻譯

  湘南的天氣多風多雨,風雨正在送走寒氣。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虛。在彩繪小樓上吹奏著“小單于”的樂曲,漫漫的清冷的長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思鄉(xiāng)的夢斷斷續(xù)續(xù)在公館中感到特別孤獨,那種清涼寂寞的情懷實在無法描述;何況這正是人們歡樂團聚的除夕。衡陽還可以有鴻雁傳書捎信。這郴陽比衡陽還遠,連鴻雁也只影皆無。

  注釋

  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帶。

  麗譙:城門更樓。

  小單于:樂曲名。

  迢迢:漫長沉寂。

  清夜:清靜之夜。

  徂:往,過去。

  崢嶸:比喻歲月艱難,極不尋常。

  除:逝去。

  衡陽:古衡州治所。相傳衡陽有回雁峰,鴻雁南飛望此而止。

  郴陽: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陽之南。郴州在衡陽之南,道路險阻,書信難傳。和雁無,連雁也無。

  鑒賞

  詞的上闋寫除夕夜間長夜難眠的苦悶。起首二句,以簡練的筆觸勾勒了一個寂靜幽深的環(huán)境。滿天風雨沖破了南方的嚴寒,似乎呼喚著春天的到來。然而詞人枯寂的心房,卻毫無復蘇的希望。環(huán)顧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虛,人世間除舊歲、迎新年的氣象一點也看不到。寥寥十二字,不僅點明了時間——破寒之初,點明了地點——湘南的庭院;而且描寫了一個巨大的空間:既寫了湖南南部遼闊的天空,也寫了蝸居一室狹小的貶所。更堪注意的是,在凄涼孤寂的氛圍中,隱然寓有他人的歡娛。因為除夕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圍爐守歲,樂敘天倫,個中意味,不言自明。由此可見,詞人此處用了隱寓的手法,讓讀者以經(jīng)驗和想像來補充他所描寫的環(huán)境。這就是詞學家們所常說的“含蓄得妙”。

  “麗譙”二句是寫詞人數(shù)盡更籌,等待著天明。從字面上看,秦觀的構思似乎受到《莊子》和李益詩的影響,但所寫的感情,完全是詞人獨特的感受。除夕之夜,人們是閹家守歲,而此刻的詞人卻深居孤館,耳中聽到的只是風聲、雨聲,以及凄楚的.從城門樓上傳來的畫角聲。這種聲音,仿佛是亂箭,不斷刺激著詞人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詞人好容易度過“一夜長如歲”的除夕!疤鎏觥倍,極言歲之長;著一“清”字,則突出了夜之靜謐,心之凄涼。而一個“徂”字,則將時光的流逝寫得很慢,很慢?梢钥闯觯~人的用字,是極為精審而又準確的。

  整個上闋,情調(diào)是低沉的,節(jié)奏是緩慢的。然而到了換頭的地方,詞人卻以快速的節(jié)奏發(fā)出“鄉(xiāng)夢斷,旅魂孤”的詠嘆。自從貶謫以來,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三年了,這個“鄉(xiāng)”字當是廣義的,包括京都和家鄉(xiāng)。詞人日日夜夜盼望回鄉(xiāng),可是如今卻像游魂一樣,孑然一身,漂泊在外。當此風雨之夕,即使他想在夢中回鄉(xiāng),也因角聲盈耳,進不了夢境!班l(xiāng)夢斷,旅魂孤”這六個字,凝聚著多么深摯的感情啊!至“崢嶸歲又除”一句,詞人始正面點除夕。崢嶸,不尋常、不平凡之謂也,中寓艱難之義,杜甫詩云: “旅食歲崢嶸”,詞意同此。然而著一“又”字,卻表明了其中蘊有多少次點燃了復又熄滅的希望之火,一個又一個除夕的到來了,接著又一個一個地消逝了,詞人依舊流徙外地。痛楚之情,溢于言外。

  詞的結尾,寫離鄉(xiāng)日遠,音訊久疏,連用二事,貼切而又自然。鴻雁傳書的典故,出于《漢書·蘇武傳》。衡陽有回雁峰,相傳鴻雁至此而北返。這兩個故實,用得不著痕跡,表現(xiàn)詞人音訊全無的失望心情。

  明人沈際飛評此詞曰“傷心”,確是表現(xiàn)了此篇感情的特點。從詞的內(nèi)容到詞的音調(diào),無不充滿了凄苦哀傷的色彩。在宋代詞壇上,以抒寫凄婉情感見長的詞人,獨推淮海、小山。在淮海詞中,情調(diào)最為凄婉的,此闋也是其中之一。細讀全篇,淺語淡語之中蘊有深遠意味。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秦觀被貶為監(jiān)處州酒稅,他平時不敢過問政治,常常到法海寺修行,但還是被羅織罪名,再次被貶至郴州,并被削去了所有官職和俸祿。詞人丟官削祿,愈貶愈遠,內(nèi)心悲憤異常。詞人在郴州貶所渡過了整整一年,歲末時節(jié),心情無比哀傷,便提筆寫了這首詞。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風雨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朝

  【作品原文】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作品翻譯】

  我雖有《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羈旅在外虛度華年。

  枯敗的黃葉仍舊被風雨摧殘,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淺薄世俗的非難,故舊日的老友又因?qū)訉幼韪舳柽h無緣。

  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銷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作品注釋】

  凄涼寶劍篇,羈(jī)泊(bó)欲窮年。

  寶劍篇:為唐初郭震(字元振)所作詩篇名。羈泊:即羈旅飄泊。窮年:終生。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黃葉:用以自喻。仍:仍舊,依然。青樓:青色的高樓。此泛指精美的樓房,即富貴人家。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新知:新的知交。遭薄俗:遇到輕薄的世俗。舊好:舊日的好友。隔:阻隔,斷絕。

  心斷新豐酒,銷(xiāo)愁斗幾千。

  心斷:意絕。新豐:地名,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古時以產(chǎn)美酒聞名。幾千:指酒價,美酒價格昂貴。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作者以風雨比喻自己境遇的詠懷詩。這首詩首聯(lián)借《寶劍篇》的典故發(fā)端,反襯自己長年漂泊凄涼的身世。頷聯(lián)通過對比抒發(fā)自己對不平境遇的怨憤。頸聯(lián)直接寫明由于陷入黨爭,致使新知,舊友都已疏遠冷落,更具體表現(xiàn)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尾聯(lián)寫自己本欲斷酒,但由于憂愁,又不斷飲酒消愁。全詩意境悲涼,表現(xiàn)詩人沉淪孤獨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首句中的“寶劍篇”,系借指自己抒發(fā)不遇之感的詩作,故用“凄涼”來形容。從字面看,兩句中“凄涼”、“羈泊”連用,再加上用“欲窮年”來突出凄涼羈泊生涯的無窮無已,似乎滿紙悲酸凄苦。但由于“寶劍篇”這個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壯懷激烈的意蘊和郭元振這位富于才略的歷史人物在讀者腦海中引起的聯(lián)想,它給人們的.實際感受,卻是在羈旅飄泊的凄涼中蘊積著一股金劍沉的郁勃不平之氣。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背猩希M一步抒寫羈泊異鄉(xiāng)期間風雨凄涼的人生感受。前句觸物興感,實中寓虛,用風雨中飄零滿地的黃葉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與后句實寫青樓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鮮明對比,形象地展現(xiàn)出沉淪寒士與青樓豪貴苦樂懸殊、冷熱迥異的兩幅對立的人生圖景。兩句中“仍”、“自”二字,開合相應,極富神味。“仍”是更、兼之意。黃葉本已凋衰,再加風雨摧殘,其凄涼景象更令人觸目神傷。它不僅用加倍法寫出風雨之無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內(nèi)心難以忍受的痛苦!白浴弊旨扔修D(zhuǎn)折意味,又含“自顧”之意,畫出青樓豪貴得意縱恣、自顧享樂、根本無視人間另有憂苦的意態(tài)。它與“仍”字對應,正顯示出苦者自苦、樂者自樂那樣一種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間關系,而詩人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的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在羈泊異鄉(xiāng)的凄涼孤孑境況中,友誼的溫暖往往是對寂寞心靈的一種慰藉,頸聯(lián)因此自然引出對“新知”、“舊好”的憶念。但思憶的結果卻反而給心靈帶來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庇捎跓o意中觸犯了朋黨間的戒律,詩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終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種種詆毀,被加上“放利偷合”、詭薄無行”(《新唐書·李商隱傳》)一類罪名。在這種情況下,“舊好”關系疏遠,“新知”遭受非難便是必然的了。兩句中一“遭”一“隔”,寫出了詩人在現(xiàn)實中孑然孤立的處境,也蘊含了詩人對“薄俗”的強烈不滿。從“青樓自管弦”到“舊好隔良緣”,既是對自己處境的深一層描寫,也是對人生感受的深一層抒發(fā)。凄冷的人間風雨,已經(jīng)滲透到知交的領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涼的雨簾,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溫暖的角落了。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和首聯(lián)的“寶劍篇”一樣,這里的“新豐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馬周落拓未遇時,西游長安,住新豐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獨酌,表現(xiàn)出不凡的氣度和性格。后來受到皇帝賞識,拔居高位。詩人想到自己只有馬周當初未遇時的落拓,卻無馬周后來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著用新豐美酒一澆胸中塊壘。然而羈泊異鄉(xiāng),遠離京華,即使想如馬周失意時取新豐美酒獨酌也不可得,所以說“心斷”。通過層層回旋曲折,終于將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苦悶發(fā)抒到極致。末句以問語作收,似結非結,正給人留下苦悶無法排遣、心緒茫然無著的印象。

  詩題“風雨”,具有象征意蘊。象征著包圍、壓抑、摧殘、扼殺賢才的冷酷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但品味全詩,便會體會到作者在批判揭露陰暗現(xiàn)實的同時又表現(xiàn)一種積極用世的生活熱情。首、尾兩聯(lián)用郭元振、馬周之典也流露出對初唐開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時濟世的強烈要求。這正是一切正直的有事業(yè)心而又不遇于時的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心境,故此詩具有典型性和深廣的社會意義。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原文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詞句注釋

 、劈c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雙調(diào)四十一字。

 、粕厝A: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菛|風:春風。這里是紅:指春天的花。

 、取皫追本洌褐盖灞腙P后的一系列事變。

  ⑸芳草:一作“故國”。王孫:對尊禮、思慕者的稱呼,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這里疑指南明的魯王、唐王。

  ⑹無語:一作“無主”。

 、藴I染:一作“淚灑”。胭脂:一種用于化妝和國畫的紅色顏料。亦泛指鮮艷的紅色。[2]

  白話譯文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里總是時不時浮現(xiàn)起舊時芳草萋萋的道路。春天沉默不語,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賞析

  此詞原題為“春閨”,后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了修改,并題為“春日風雨有感”。

  詞之起二句,先揚后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陳子龍生當明清易代之際,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墒乔灞舷,“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在這里,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吧厝A”(春光)和“紅”(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東風”則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也隱喻清兵的南下,“東風”一辭作貶義者,古已有之,如陸游《釵頭鳳·紅酥手》“東風惡,歡情薄”,此處只是移用于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了。下面二句,以“幾番”照應前面的“慣”字。說明東風之摧殘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經(jīng)常如此!盁熿F’二字,補足前句未及寫出的“雨”字。春天的風雨連綿無盡,常常呈現(xiàn)煙霧迷蒙的狀態(tài)。在東風肆虐、煙雨茫茫的天氣中,百卉凋殘,一片凄涼,于是詞人不禁發(fā)出由衷的慨嘆:“只有花難護!”前幾句造足蓄勢,至此詞人的感情迸發(fā)而出,力抵千鈞。在生活中,他奔走呼號,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結果毫無效果。因此這一句正是反映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亡國之痛。

  下片宕開一筆,徑寫對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詞的意脈上仍與上片緊密相連。詞人在白天看到風雨摧殘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聯(lián)想到慘遭踐踏的故國!皦衾锵嗨肌币痪,為艷詞中常語,然而此處用以表達愛國之情,卻非常深刻而又貼切!巴鯇O”一辭,通常被理解為貴族子弟,如《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這里的本意卻更接近杜甫《哀王孫》中所說的.“可憐王孫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際,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離道路,或輾轉(zhuǎn)溝壑,唯有少數(shù)人如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圖反抗。此處作者對明代王孫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將復興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墒菈粜阎,依然風雨如磐,落紅成陣。面對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他不得不發(fā)出“春無主”的哀嘆。結二句進一步渲染出這種悲哀情緒,哭出了國家將亡的憂思。句中的“杜鵑”,又名杜宇,相傳是古蜀國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隱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鵑啼血借指失國之痛。這里說“淚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轉(zhuǎn)化而來,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灑在飄飏落花的風雨中,紅雨滿天,景象壯麗而又悲慘。詞人若非懷有深仇慘痛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濕”;而用以兼喻淚水的有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陳子龍則將這些故實融會貫通,自鑄偉詞,賦予新意,令人讀來便覺有更深刻的意蘊和更強烈的美感。

  陳子龍比較重視詩詞的寄托,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憂時托志”(《六子詩序》)。此詞形式上雖“風流婉麗”,但詞人借以“憂時托志”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在綺麗的表面下,蘊含著深永的內(nèi)涵。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譯文及注釋

  「翻譯」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里總是時不時浮現(xiàn)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復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注釋」

 、糯嗽~原題為《點絳唇·春閨》,后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了修改。

 、啤皫追本洌褐盖灞腙P后的一系列事變。

  ⑶王孫:對尊禮、思慕者的稱呼,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這里疑指魯王、唐王。

  ⑷“春無”三句:嘆復國不易。

  「賞析」

  此詞見于《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雨有感”!按喝诊L雨”,是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節(jié)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后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詩詞的'寄托,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憂時托志”(《六子詩序》)。此詞形式上雖“風流婉麗”,但詞人借以“憂時托志”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閱讀時須透過綺麗的表面,去體會深永的內(nèi)涵。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釋⑴僵臥:靜臥。僵:僵硬,僵直。

 、乒麓澹汗录呕臎龅拇迩f。

  ⑶不自哀:不為自己而感到悲傷,不為自己哀傷。

 、壬校焊痹~,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xù)或殘存狀態(tài)。

 、伤迹合胫氲。

 、蕿椋航樵~,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耸喤_:在新疆一帶防守。戍(shù),守衛(wèi)。輪臺:現(xiàn)在的新疆輪臺縣,漢代曾在這里駐兵屯守。這里泛指北方的邊防據(jù)點。

 、桃龟@:夜將盡。闌(lán):殘盡。

  ⑼臥聽:躺著聽。

 、物L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翔F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qū)的河流。全文譯文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wèi)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傾聽那風雨的聲音,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馳過冰河征戰(zhàn)疆場的情景又進入我的夢境。

  創(chuàng)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1192年(紹熙三年)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是年六十八歲。這首詩兩個側面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這兩者相互激揚:愈是悲憤,他對理想愈是執(zhí)著;對理想愈是執(zhí)著,他的悲憤也愈是強烈。這使他的詩歌既熱情奔放,又深沉悲愴。這種悲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靈中激蕩,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夢中也常常夢到。這是年近七旬的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

  賞析:

  這首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開頭兩句,意思緊密相聯(lián):“僵臥孤村不自哀”述訪了作者的現(xiàn)實處境和精神狀態(tài),“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解釋,前后照應,形成對比。“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凄涼的境遇!敖弊謱懩赀~,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床蓐(rù,草墊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著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xiāng)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xiàn)狀;\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zhuǎn),又現(xiàn)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感到悲哀,貧病凄涼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tǒng)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tài)。這兩句詩是詩人靈魂和人格的最好說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自有“肉食者謀之”,詩人何必多此一舉呢?另外,詩人不正是因為“喜論恢復”、熱心抗敵才屢屢受打擊,最后罷官閑居的嗎?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今后國運如何他可以毫不負責。其次,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詩人作為年邁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臺”的壯志,這就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茍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嗎!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文。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zhuǎn)反側,終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

  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岳飛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詞句;辛棄疾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張元干有“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同樣魂牽夢縈的語言!@些不朽的精神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5

  風雨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翻譯

  我雖然胸懷匡國之志,也有郭元振《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羈旅在外虛度華年。

  黃葉已經(jīng)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里,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澆薄世俗的非難,故舊日的老友又因?qū)訉幼韪舳柽h無緣。

  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銷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注釋

  寶劍篇:為唐初郭震(字元振)所作詩篇名。

  羈泊:即羈旅飄泊。

  窮年:終生。

  黃葉:用以自喻。

  仍:仍舊,依然。

  青樓:青色的高樓。此泛指精美的樓房,即富貴人家。

  新知:新的知交。

  遭薄俗:遇到輕薄的世俗。

  舊好:舊日的好友。

  隔:阻隔,斷絕。

  心斷:意絕。

  新豐:地名,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古時以產(chǎn)美酒聞名。

  幾千:指酒價,美酒價格昂貴。

  賞析

  風雨,語義雙關,既指自然界風雨,更喻人世間風雨。

  李商隱一生羈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飽嘗世態(tài)炎涼。遂借風雨以起興,抒發(fā)抑郁悲憤之情。這種寫法是常見的。作者的高超之處是在首尾兩聯(lián)皆用本朝典故,以馬周、郭震兩人見召重用成為名臣,與自己的懷才不遇、漂泊無歸形成強烈的對比。用事寓意深微,貼切自然。既表現(xiàn)了自己不甘沉淪、意欲匡時濟世的胸懷,又流露了對初唐開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此詩也是李商隱自傷懷才不遇,寫交游冷落的苦悶之情的。詩人以《寶劍篇》自傷不遇,郭震寫《寶劍篇》而得武則天賞識,而作者自己雖有才華,卻迪際凄涼,到處羈旅漂泊,終年無處可以寄托。自己身1什飄零,好象黃葉加上風吹雨打,而朱門達官卻紙醉金迷、尋歡作樂。李商隱身處李、牛黨爭的夾縫中,“新知”、“舊好”們碰上冷薄的世風,沒有好的機會,各自飄零,致使商隱交游冷落。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詩人只好借酒澆愁,即使酒價昂貴,也不惜沽飲幾杯了。作者一生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四處漂泊寄寓幕府,窮愁潦倒,全詩喟嘆深沉,詞哀情苦。

  賞析二

  詩人李商隱一生坎坷,仿佛一直在受到風雨的摧殘,故此詩慷慨悲歌,一伸抑郁憤懣之氣。

  這首詩一開篇就在蒼涼沉郁的氣氛中展示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唐代前期名將郭元振也因曾落拓未遇,但因《寶劍篇》而深得武后賞愛,終于實現(xiàn)匡國之志。這里暗用此典。首句中的“寶劍篇”,系借指自己抒發(fā)不遇之感的詩作,故用“凄涼”來形容。從字面看,兩句中“凄涼”、“羈泊”連用,再加上用“欲窮年”來突出凄涼羈泊生涯的無窮無已,似乎滿紙悲酸凄苦。但由于“寶劍篇”這個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壯懷激烈的意蘊和郭元振這位富于才略的歷史人物在讀者腦海中引起的聯(lián)想,它給人們的實際感受,卻是在羈旅飄泊的凄涼中蘊積著一股金劍沉的郁勃不平之氣。

  頷聯(lián)承上,進一步抒寫羈泊異鄉(xiāng)期間風雨凄涼的人生感受。前句觸物興感,實中寓虛,用風雨中飄零滿地的黃葉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與后句實寫青樓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鮮明對比,形象地展現(xiàn)出沉淪寒士與青樓豪貴苦樂懸殊、冷熱迥異的兩幅對立的人生圖景。兩句中“仍”、“自”二字,開合相應,極富神味!叭浴笔歉、兼之意。黃葉本已凋衰,再加風雨摧殘,其凄涼景象更令人觸目神傷。它不僅用加倍法寫出風雨之無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內(nèi)心難以忍受的痛苦!白浴弊旨扔修D(zhuǎn)折意味,又含“自顧”之意,畫出青樓豪貴得意縱恣、自顧享樂、根本無視人間另有憂苦的意態(tài)。它與“仍”字對應,正顯示出苦者自苦、樂者自樂那樣一種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間關系,而詩人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的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出來。[2]在羈泊異鄉(xiāng)的`凄涼孤孑境況中,友誼的溫暖往往是對寂寞心靈的一種慰藉,頸聯(lián)因此自然引出對“新知”、“舊好”的憶念。但思憶的結果卻反而給心靈帶來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由于無意中觸犯了朋黨間的戒律,詩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終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種種詆毀,被加上“放利偷合”、詭薄無行”(《新唐書·李商隱傳》)一類罪名。在這種情況下,“舊好”關系疏遠,“新知”遭受非難便是必然的了。兩句中一“遭”一“隔”,寫出了詩人在現(xiàn)實中孑然孤立的處境,也蘊含了詩人對“薄俗”的強烈不滿。從“青樓自管弦”到“舊好隔良緣”,既是對自己處境的深一層描寫,也是對人生感受的深一層抒發(fā)。凄冷的人間風雨,已經(jīng)滲透到知交的領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涼的雨簾,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溫暖的角落了。

  唯一能使凄涼的心得到暫時溫暖的便只有酒——”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和首聯(lián)的“寶劍篇”一樣,這里的“新豐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馬周落拓未遇時,西游長安,住新豐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獨酌,表現(xiàn)出不凡的氣度和性格。后來受到皇帝賞識,拔居高位。詩人想到自己只有馬周當初未遇時的落拓,卻無馬周后來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著用新豐美酒一澆胸中塊壘。然而羈泊異鄉(xiāng),遠離京華,即使想如馬周失意時取新豐美酒獨酌也不可得,所以說“心斷”。通過層層回旋曲折,終于將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苦悶發(fā)抒到極致。末句以問語作收,似結非結,正給人留下苦悶無法排遣、心緒茫然無著的印象。

  詩題“風雨”,具有象征意蘊。象征著包圍、壓抑、摧殘、扼殺賢才的冷酷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但品味全詩,便會體會到作者在批判揭露陰暗現(xiàn)實的同時又表現(xiàn)一種積極用世的生活熱情。首、尾兩聯(lián)用郭元振、馬周之典也流露出對初唐開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時濟世的強烈要求。這正是一切正直的有事業(yè)心而又不遇于時的知識分子所共有的心境,故此詩具有典型性和深廣的社會意義。

  創(chuàng)作背景

  李商隱早年受知于牛僧孺黨的令狐楚,登進士及第后又娶了李德裕黨人王茂元的女兒。牛李黨爭激烈,李黨失勢,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長期執(zhí)政,排抑李商隱,使他成為了黨爭中的犧牲品。一生四處漂泊寄跡幕府,窮愁潦倒。這首詩就抒寫他凄酸的生活境遇。

【風雨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風雨》原文翻譯04-12

風雨原文及翻譯06-11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

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詩經(jīng)風雨原文及賞析03-25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8-04

《風雨》全詩翻譯賞析06-17

蟬原文翻譯及賞析04-12

《師說》原文及翻譯賞析10-13

《運河》原文及翻譯賞析06-11

当雄县| 察雅县| 顺昌县| 江永县| 潮安县| 九台市| 金华市| 镇江市| 巴彦淖尔市| 凤庆县| 博罗县| 雅安市| 新邵县| 宜春市| 霍州市| 会宁县| 五家渠市| 奉节县| 南京市| 如皋市| 策勒县| 秭归县| 镶黄旗| 芮城县| 澄江县| 崇义县| 馆陶县| 东莞市| 南康市| 唐海县| 沁阳市| 北川| 明水县| 饶平县| 太保市| 上饶县| 康定县| 康平县| 莆田市| 徐闻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