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diào),押韻、轉(zhuǎn)韻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煌煌京洛行原文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
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大憤不收,大憤不收。襃衣無帶,多言寡誠。
祇令事敗,蘇秦之說。六國以亡,傾側(cè)賣主。
車裂固當(dāng),賢矣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從。
禍卒不救,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
伏尸何劣,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
可謂得臣,峨峨仲連。齊之高士,北辭千金,東蹈滄海。
譯文:
庭院中繁華“紅桃樹啊,花朵雖燦爛卻沒有結(jié)果。虛遭“東西不會有實效,偏斜“車輪經(jīng)不住顛簸。
齊王韓信遭受五刑而死,那可是鳥盡弓藏“下場;能夠功成身退遠禍全名,只有那漢代“名臣張良。
深仇大恨不能約束根除,如聽衣袍寬大沒有束帶;空洞“話太多沒有誠心,最后只會導(dǎo)致事情失敗。
蘇秦身佩相印游說六國,六國從此以后走向滅亡;他因反復(fù)無常賣主求榮,最終逃不掉車裂“禍殃。
陳軫不愧是個賢良“人,既忠心耿耿又富于謀略;楚懷王不聽從他“勸告,終于國破家亡不可救藥。
吳起乃生都和災(zāi)禍伴搭,因為心智太差希望太大,做河西守將時多么強健,被人殺害時又虛弱可怕。
感嘆那聰明智慧“郭隗,他可是古代少有“人才。燕昭王亦具有遠見卓識,君臣相得彼此沒有猜疑。
偉大而又義氣“魯仲連,他具有高瞻遠矚“胸懷,有了功勞不收千金封賞,寧可跳進那洶涌“大海。
注釋:
園桃:《詩》云:“人之云亡,邦國殄猝。漢室滅矣,園桃無子,所為作也!
淮陰:指淮陰侯韓信。"漢初三杰"之乃,為漢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后被呂雉殺害。
子房:即張良,"漢初三杰"之乃,功成隱退,身名全保。
大憤不收:此指三大憤不收:何進欲盡誅宦官而敗,何進被殺;袁紹發(fā)病捕諸宦者,無長幼,皆殺之,得乃時之快而至董卓得肆其毒;王允既誅董卓,使皇甫嵩領(lǐng)其眾,因李傕等求赦而赦,終至兵連禍結(jié)。
褒衣:褒,大裾,言著褒大之衣、廣博之帶。
蘇秦:,戰(zhàn)國人,合縱六國,為縱約長!稇(zhàn)國策》記載,蘇秦封武安侯,相燕,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奔,入齊,齊王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于市。
陳軫: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秦王使張儀說楚王,秦愿以商於六百里地與楚國交好,使楚與齊絕交。楚懷王非常高興地答應(yīng)了。群臣皆賀喜楚王,唯獨陳軫看出這是秦“反間計,不主張接受秦商於之地。楚王不聽。后秦齊共攻楚國,楚大敗,不得已割兩城以求和。此處暗喻陳琳。
吳起:戰(zhàn)國時期法家、軍事家。初事魯,后事魏。魏武侯即位后,吳起因不受信任又投奔楚國,被楚悼王任用為相,僅乃年便創(chuàng)造了“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顯赫成就。楚悼王剛死,吳起便被眾多宗室大臣追殺。盡管他臨危仍顯智謀,趴在按禮教神圣不可侵犯“故王遺體上,還是死于雨點般射來“亂箭之下。此處暗指何進,參考曹操薤露行。
仲連:即魯仲連,齊國高士。幫助田單攻下聊城卻拒絕田單給他封爵,遂逃隱于海上。
賞析1:
通過評價歷史人物,表明了詩人的立場和觀點。前四句直言虛美者多敗,表明人才應(yīng)具有真才實學(xué),而不應(yīng)徒有華麗的外表。五至八句論韓信與張良之事,通過對比表達贊賞張良的態(tài)度。九至十二句言行事不能太極端,物極必反,反則受其亂。十三至二十四句通過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從不同的側(cè)面補足前意。末尾句贊揚魯仲連,與前面贊揚張良形成了呼應(yīng)之勢,至此也表明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
賞析2:
夭夭園桃,無子空長——園子里的桃花十分艷麗,桃樹上雖然不結(jié)果實,卻生長得十分茂盛。夭夭:艷麗繁盛的樣子。
虛美難假,偏輪不行——只有華麗外表的人無法依靠,就像只有一個輪子的車輛無法行走一樣。虛美:華而不實,徒有美麗的外表。假:借,憑借。偏輪:一個車輪。以上為第一解。
淮陰五刑,鳥盡弓藏——淮陰侯韓信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功成后身受五刑之苦,就像鳥兒沒有了,好的弓箭被藏置起來了一樣。這兩句比喻戰(zhàn)爭中 的功臣在戰(zhàn)后無用而被棄置;搓帲褐富搓幒铐n信。五刑:中國古代的五種刑法。商周時期指墨刑、劓刑、剕刑、宮刑、大辟。歷代稍有變化!妒酚洝せ搓幒盍 傳》只言“夷信三族”,未言“受五刑”。但《漢書·刑法志》載夷三族的人要先受黥、劓、斷趾等刑法,因而夷三族者也具“五刑”。鳥盡弓藏:漢·司馬遷《史 記·淮陰侯列傳》:“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dāng)亨!
保身全名, 獨有子房——歷史上有許多功臣,可是能功成身退、保全性命和名節(jié)的,只有留侯張良。子房:張良,字子房。據(jù)《史記·留侯世家》,張良為韓國人,秦滅韓后, 他立志為韓報仇,協(xié)助劉邦滅秦建漢,被封為留侯。此后張良,遠離世事,“從赤松子游”,因此曹丕說他“保身全名”,并把他和韓信對比。
大憤不收,褒衣無帶——頭巾太大了不能收束頭發(fā);衣服太寬大了,無法用衣帶約束。此喻大而無當(dāng)。憤:疑為“幘”字之誤,指包發(fā)的頭巾,和下文的“衣”相對。褒衣:肥大的衣服。帶:腰帶。
多言寡誠,只令事敗——因說大話的人缺少誠意,他們只能使事情失敗。誠:一作成,即說大話的人很難成功。以上為第二解。
蘇秦之說,六國以亡——蘇秦懷著個人的私心游說六國聯(lián)合抗秦,六國因此走向滅亡。蘇秦: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曾游說六國聯(lián)合抗秦,攫取了六國相印。說(shuì):游說,說服。六國:指先后被秦滅掉的齊、楚、燕、韓、趙、魏。以:因而。
傾側(cè)賣主,車裂固當(dāng)——蘇秦密謀出賣齊國的君主,遭受車裂之刑是理所當(dāng)然的。傾側(cè):傾覆,顛覆。蘇秦做齊國卿相時與燕王勾結(jié),計劃顛覆齊國,和燕國共分 齊國的土地,陰謀敗露后被齊王車裂。車裂:古代一種酷刑。將人的頭部和四肢分別系在五輛車上,馬向不同的方向拉車,人體被拉成幾塊,即“五馬分尸”。當(dāng): 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
賢矣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從,禍卒不救——賢良的陳軫啊,忠誠而又有智謀?上В淹醪宦爮年愝F的計策,最終遭受禍 難,乃至于無法挽回。陳軫:楚懷王的大臣。據(jù)《史記·張儀列傳》,張儀為秦國去游說楚懷王和齊國絕約,并答應(yīng)割讓商於之地六百里給楚國,楚王同意,群臣畢 賀。惟獨陳軫認為這會上當(dāng)受騙,懷王不聽陳軫勸告。后來果如其言,楚齊絕約之后,秦不但不履行諾言割讓土地,反而會同齊國攻打楚國,楚國大敗,割二城給秦 國以息戰(zhàn)爭。卒:終于。不救:沒有辦法挽回。以上為第三解。
禍夫吳起,智小謀大——吳起這個惹禍的家伙,明明沒有什么智慧,卻要謀劃大事。禍夫:惹禍的人。吳起:魏國人,著名的軍事家。
西河何健,伏尸何劣——吳起任西河守時是多么地有建樹啊,他伏在楚悼王尸體上被殺死,又是多么地卑劣啊。西河:河名。吳起曾任魏國的西河守,防御秦國, 成就卓著。何:何其,多么。。簭姶笥辛。這里指卓著,有建樹。伏尸:指吳起投奔楚國后,深得楚悼王信任,政治上推行削弱公族勢力的政策,遭到守舊貴族的 激烈反對。悼王死后,楚貴族打算除掉吳起,吳起為保全性命,有意伏在悼王尸體上想躲過一劫,但依舊被亂箭射殺而死。劣:惡,壞。以上為第四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郭隗啊,真是古代的正人君子。郭生:指郭隗。郭,一作樂。雅人:正人君子。
智矣燕昭,可謂得臣——智慧的燕昭王,可以說是一位善于任用賢臣的君主。燕昭:燕昭王。據(jù)《戰(zhàn)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之初準(zhǔn)備招攬賢士。郭隗對他 說,“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師事郭隗,樂毅、鄒衍、劇辛等咸來歸附。
峨峨仲連,齊之高士——高大威武的魯仲連是齊國品德高尚的人。峨峨:高大的樣子。仲連:戰(zhàn)國時齊國的名士。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北辭千金,東蹈滄!芙^了趙國的千金之贈,也不接受齊國的封賞,隱居在茫茫的大海中。北辭千金:據(jù)《史記·魯仲連列傳》,趙國受到秦國威脅,準(zhǔn)備 尊秦為帝。此時,身在邯鄲的魯仲連說服了趙國的執(zhí)政者平原君和魏國使者辛垣衍,使趙國放棄了那種屈辱的打算,維護了尊嚴。平原君欲與千金酬謝,魯仲連堅決 拒絕,說:“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睎|蹈滄海:魯仲連曾幫助齊將田單攻下燕國的聊 城。齊國要封他爵位,他逃隱于海上。以上為第五解。
通過評價歷史人物,表明了詩人的立場和觀點。前四句直言人才應(yīng)具有真才實學(xué),而不 應(yīng)徒有華麗的外表。五至八句論韓信與張良之事,通過對比表達贊賞張良的態(tài)度。九至十二句言成事不能憑借空談,應(yīng)該實干。十三至二十四句通過評價歷史人物的 功過是非,從不同的層面補足前意。高度贊揚魯仲連,與前面贊揚張良形成了呼應(yīng)之勢,至此也表明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
- 相關(guān)推薦
【煌煌京洛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煌煌京洛行原文及賞析09-08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譯賞析03-20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賞析12-17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及賞析11-16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及賞析03-10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譯、賞析10-12
《山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9-20
《東門行》原文翻譯及賞析10-12
田家行原文翻譯及賞析02-07
猛虎行原文賞析及翻譯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