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詩》是南北朝時期詩人何遜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介紹: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zhèn))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原文: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
何遜〔南北朝〕
旅人嗟倦游,結(jié)纜坐春洲。
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
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
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
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
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
譯文:
譯文頻繁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生厭倦,早早泊船靠岸,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暮色黃昏之時,江風停息。一曲悠揚的船歌不知從江中何處傳來。舉目遙看,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隨著水波起伏。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外仕宦人的心中縱有無限愁緒,也只有一聲嘆息無可奈何。
注釋:
嗟(jiē):嘆息;感嘆。結(jié)纜:系舟,停舟。謳(ōu):民歌。孌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用來表達移情別戀,恩移寵衰,不再受到寵幸或重用的苦衷。妖姬哭蕩舟:“蔡姬蕩舟”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腹虬l(fā)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腹笈e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
賞析:
何遜的詩在梁代頗有影響,沈約曾盛譽其作,謂“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此詩的藝術(shù)水準,也當?shù)闷疬@番贊譽。題中的劉諮議,即劉孝綽,曾任諮議參軍之職。他是與何遜齊名的詩人,當世有“何劉”之稱,二人之間經(jīng)常有唱和之作。
“旅人嗟倦游,結(jié)纜坐春洲!痹姷钠鹗變删浣淮俗髡咧栽谛谐讨幸霸绮础保⒉皇谴航﹃柕拿利惥吧ぐl(fā)了他的觀賞興趣,而是對官事繁復和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經(jīng)厭倦了,才寧愿早早泊船岸邊,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何遜的這種心情,在其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懸旌”等。詩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作者的憂愁煩惱,為下面的寫景與聯(lián)想做了鋪墊。
接下來六句描寫了春晚夕陽中的江上景色。暮色黃昏之時,江風停息。渙渙春水,猶如一匹長長的白練,無聲地流動著,一直流向遠方。江中不知何處,傳來一曲悠揚的船歌。這是打魚歸來的船家在搖櫓歌唱。在一片靜謐之中,這歌聲顯得既清亮而又陶然自得,使疲于奔波的旅人聞之,更加感慨萬端。舉目遙看大江兩岸,但見春草茵茵。這如翠的綠色綿綿不斷,伸展向前,直連著天邊。近處的草芽綠得可愛,遠處的草卻漸漸地映出傍晚天際的清光,越向遠方,這清光越亮,草色也越淡。遙望所及,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水波起伏,宛如云影飄浮在江面。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寧靜的江流,悠揚的漁歌,天邊的余暉,綿綿的春草,構(gòu)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在這畫面中,有聲,有光,有色,有近處的清晰,有遠方的迷濛,有靜止的水天背景,有動態(tài)的孤舟輕漾。一切都呈現(xiàn)出素雅的色調(diào),透出一股憂郁的情思。
詩的后四句抒發(fā)了作者由江景而生發(fā)的聯(lián)想和感慨。“孌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戰(zhàn)國策·魏策》記魏王的男寵龍陽君釣魚而泣,魏王問其故,龍陽君答曰,前得之魚小,后得之魚大,故棄前者而藏后者;因想天下之美人多矣,王將惑于新人而棄故。魏王遂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有敢言美人者族。”后以此事喻近幸之臣蔽君主得賢之路。“妖姬哭蕩舟”,事見于《左傳·僖公三年》。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腹虬l(fā)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腹笈e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痘茨献印と碎g訓》稱:“蔡女蕩舟,齊師大侵楚!币杂鞯溨鹩谖⑿≈g。這兩個典故都與水有關(guān)。何遜關(guān)心國事,有志向,但因出身寒微,不善奉迎,故仕途多蹇,胸中常郁郁。他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心情格外沉重。他的憤恨憂慮不可以直接表達,遂由水而生發(fā)聯(lián)想,借“泣魚”、“蕩舟”的典故婉轉(zhuǎn)隱晦地表現(xiàn)出來。這應當就是“客心自有緒”的內(nèi)涵!赌鲜贰ず芜d傳》記載,梁武帝蕭衍因何遜在詩中用曹操故事而頗為不滿,稱“何遜不遜,未若吾有朱異”。何遜“自是疏隔,希復得見”。(朱異是梁代以阿諛奉迎皇帝而著稱的近臣,后侯景起兵亂梁,就借討朱異為名)此事或許能幫助讀者理解何遜用這兩個典故時的心理背景。
然而,“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客子行行倦,年光處處華”(何遜)。大自然既不因人的悒郁不樂而失去其美之魅力,也不因人之喜悅贊賞而增加其美的色彩。自然的生命就是這樣健壯、堅強、蓬勃旺盛。相比之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短促、軟弱,人的作用又是多么微薄、無力。江水靜靜,日夜不停;春光流轉(zhuǎn),年年不息;太陽落下,第二天照樣升起;可江邊之人,明日不知身在何處,憤恨憂慮,亦復徒然!皩Υ丝諒统睢保窃娙藢τ谌松、社會的無可奈何之嘆。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zhèn))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 相關(guān)推薦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和襲美春夕酒醒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春夕》的原文和注釋09-24
落日悵望原文及賞析03-05
《春望》原文翻譯和賞析12-02
泊樵舍原文及賞析06-10
晚泊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早梅原文及賞析10-26
早雁原文及賞析10-18
早興原文及賞析04-11
早梅原文及賞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