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譯文
那個面白如玉的是誰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車過了天津橋。
在城東的大道上看花,驚動得洛陽人都來看他。
注釋
洛陽陌:亦名“洛陽道”,古樂曲名。屬橫吹曲辭。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誰家郎:用的是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fēng)流韻事。《晉書·潘岳傳》記載:“(潘)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天律:洛陽橋名。在洛水上。
東陌:洛陽城東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陽春時節(jié),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妒勒f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绷汉單牡邸堵尻柕馈罚骸坝褴嚑帟匀,潘果溢高箱!
2、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參考資料:
昌炳蘭編著.歷代名人詠洛陽: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67—68.@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簡析:《樂府詩集》卷二十三列于《橫吹曲辭》,梁簡文帝、沈約、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陽道》,皆寫洛陽士女游樂之事。李白始題《洛陽陌》。蕭士赟云:“《樂府遺聲》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陽陌》。”李白詩沿舊樂府題旨,當(dāng)作于開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陽時。“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借用西晉文人潘岳在洛陽道上的風(fēng)流韻事,描繪出一幅洛陽富家子弟駕駛寶馬香車、駛于天津橋忽轉(zhuǎn)城東看桃李的景致!翱椿|陌上,驚動洛陽人”描繪出白玉郎本不想驚動世人,觀賞桃李花美時卻驚動洛陽人的熱鬧紛紜景象,可謂春風(fēng)得意,時代萬人迷。
參考資料:詹福瑞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洛陽陌》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