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江南·江南月原文、翻譯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江南·江南月
宋朝 王琪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fēng)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yīng)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望江南·江南月》譯文
天朗氣清的秋夜,皎潔的月光灑滿西樓。云堆散開時,圓月如明鏡高懸夜空;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月圓月缺何時才能停止!
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fēng)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會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
《望江南·江南月》注釋
星漢:指銀河。
迥:遠(yuǎn)。
素娥:嫦娥。
《望江南·江南月》賞析
這是一首詠月詞。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边@首詞開頭兩句是說,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三、四句是說,云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
前句寫天上月,“鑒”寫月圓。后句寫江中月,“鉤”寫月缺。本應(yīng)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tài)。不僅句式上易板為活,有頓挫峭折之妙;而且詞意上也用常得奇,頗具匠心。
“圓缺幾時休。”上片結(jié)句是說,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復(fù)了多少次。
上片結(jié)句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開啟了下片,轉(zhuǎn)入一個新的意境。
“星漢迥,風(fēng)露入新秋!毕缕皟删涫钦f,斗轉(zhuǎn)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fēng)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yīng)信別離愁。”這兩句是說,月中丹桂四時不謝,它不會因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在無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
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別稱!版隙饝(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天上共悠悠!蹦┚涫钦f,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而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yuǎn)的樣子。一個“共”字,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收到了“一石擊兩鳥”的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詞以詠物為主,寫景生動,體物精微;在詠物中抒懷,借夜月的圓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離愁,寫出人間的悲歡離合。結(jié)句含蓄蘊藉,意境悠遠(yuǎn)。
原文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fēng)。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長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翻譯
懨懨:形容精神恍惚困倦。
簾櫳:有珠簾的窗戶。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yuǎn)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里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jié)!案闈狻保瑵馇槊芤,指的應(yīng)是歡情。那么,“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fēng)。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的分手情狀;況且“秋千閑掛月”,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nèi)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徬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yīng)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里傾注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游之情。
比較而言,長調(diào)慢詞的篇幅更易于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diào),實有相當(dāng)?shù)碾y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于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xù),構(gòu)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艷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diào)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jié)嘆賞。
作品原文
望江南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fēng)。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盡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作品注釋
、偻希河置皦艚稀薄皯浗稀保平谭磺,后用為詞牌名。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zhèn)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薄督饖Y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diào)二十七字,三平韻。
②懨懨(yān):精神不振貌。
、邸八扪唷本洌航栌脺赝ン蕖镀呦Α贰般y燭有光妨宿燕”詩意。
白話譯文
三月暮春時節(jié),花兒凋落后,情意反而更為濃厚。人離開后秋千在月光中靜靜地懸掛著,拴在楊柳樹下的馬兒疲倦得都不想迎風(fēng)嘶叫。停駐在堤邊的畫船上空無一人。
小簾櫳中的人整日感到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歸家的燕子因為銀燭正亮著,不敢飛回巢中。綠樹蔭內(nèi),流浪的黃鶯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連那凋萎的花也無處可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楊鐵夫《吳夢窗事跡考》說:“甲辰暮春,姬去歸蘇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憶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觸景故傷情也)!闭J(rèn)為這首詞“有憶姬之意”。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則認(rèn)為:“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眱晌幌壬茰y可供研究參考,但都不盡然。細(xì)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說,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作品鑒賞
開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濃”兩句即點明時節(jié),在暮春三月,紅花落去,春光將盡,詞人對春天的喜愛愈加濃烈。在這里,詞人沒有描寫對春天草長鶯飛、姹紫嫣紅的喜愛,而是通過殘花飄零來強調(diào)自己對春天的不舍。越是生離死別,感情就越是濃烈,詞人深諳其中道理,僅僅“花落更情濃”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畫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憐”等膚淺字詞雕琢詞表的詞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fēng)。堤畔畫船空。”佳人離去,秋千空掛,唯見一輪明月懸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邊楊柳旁的馬兒,可能因為等候主人的時間太長了,不禁迎著緩緩的春風(fēng)嘶鳴起來。岸邊的畫船空寂無人,隨著水波上下起伏。這三句刻畫了一幅春夜湖邊楊柳圖。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房中銀燭明亮,宿燕徑直飛到檐下休息,綠蔭中黃鶯的啼鳴婉轉(zhuǎn)動聽。這里化用了溫庭筠《池塘七夕》詩中“銀燭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卻不歸的孤獨凄寂。流鶯啼囀,讓孤獨的人兒更加心傷,這里烘托出佳人孤棲獨處、彷徨憂傷的心境。
最后一句“無處覓殘紅”,落花流水,殘紅難覓,對應(yīng)上闋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難定的無奈,最后以佳人的無邊悵惘哀愁收束全文。
從整首詞來看,詞人以寫暮春花落開始,以殘紅難覓結(jié)束,首尾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完美。另外,上闋寫暮春空景,卻暗含男女情事。下闋寫空閨獨守,卻又穿插春景。整首詞詞句雖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歡女愛兩不誤,最后,以悲春傷時寓意歡愉易逝,猶有余情未了,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相關(guān)推薦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望江南·春睡起原文翻譯及賞析06-26
望江南·梳洗罷原文、翻譯及賞析03-10
《望江南 梳洗罷》原文及翻譯賞析01-19
《望江南·春睡起》原文及翻譯賞析03-18
望江南原文及賞析02-26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賞析08-16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5-24
望江南超然臺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