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驛臺·靖安宅里當窗柳》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白居易。其古詩全文如下: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前言】
《望驛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為好友元稹《使東川》組詩而創(chuàng)作的十二首和詩中的一首。全詩緊扣“思”字,層層深入地展開,先寫閨中綺思,再寫驛旅苦思,然后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最后迭用兩個思字,點明詩旨。此詩用對局開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嚴謹中有變化,表現了詩的聲情之美。
【注釋】
、磐A臺:在今四川廣元。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
⑵當窗柳:意即懷人。唐人風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菗涞兀罕榈。
、却汗猓阂蛔鳌按猴L”。
⑸居人:家中的人。詩中指元稹的妻子?停撼鲩T在外的`人。指元稹。
【翻譯】
靖安宅里,天天面對著窗前的碧柳,凝眸念遠;望驛臺前,春意闌珊,花兒紛紛飄落到地面。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里人思念著出門在外的親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思念著家中的親人。
【賞析】
《望驛臺》是白居易應和好友元稹的詩。首句“靖安宅里當窗柳”,元稹住宅在長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韋叢當時就住在那里,詩人寫元稹的住宅,詩句就自然聯(lián)系到元稹的妻子!爱敶傲币饧磻讶恕L迫孙L俗,愛折柳以贈行人,因柳而思游子,這是取柳絲柔長不斷,以寓彼此情愫不絕之意。這詩句里,表現出韋叢天天守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的情景,她對丈夫的懷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驛臺前撲地花”是寫元稹。元稹當時在四川廣元,春意闌珊,落紅滿地。元稹一人獨處驛邸,見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聯(lián)想,也饒有詩情。三句“兩處春光同日盡”,更是好句。“盡”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強烈,它含有春光盡矣、人在天涯的感傷情緒!按汗狻辈粏沃复禾,而兼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按汗馔毡M”,也就是兩人預期的歡聚落空了。這樣,就自然導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來,思念決不只是限在這一天,但這一日既是春盡日,這種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感情的暗線把千里之外的兩顆心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
詩的中心是一個“思”字。全詩緊扣思字,含蓄地、層層深入地展開。首句“當窗柳”,傳出閨中綺思,次用“撲地花”,寫出驛旅苦思。這兩句都通過形象以傳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見。三句推進一層,寫出了三月三十日這個特定時日由希望轉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沒有直接點出,只用“春光盡”三字來寫,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進一層,含蓄變成了爆發(fā),直點“思”字,而且迭用兩個思字,將前三句都綰合起來,點明詩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詩詩格與原作一樣,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與原詩不同,開篇便用對句,而且對仗工穩(wěn),不僅具有形式整飭之美,也加強了表達力量。因為,在內容上,這兩句同時寫雙方,用了對句,就表現出雙方感情同等深摯,相思同樣纏綿,形式與內容和諧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對局開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嚴謹中有變化,也就增加了詩的聲情之美。
【《望驛臺·靖安宅里當窗柳》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望驛臺原文翻譯及賞析03-15
望驛臺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5-18
望驛臺原文及賞析07-16
白居易《望驛臺》賞析11-29
《章臺柳》翻譯賞析05-14
望驛臺 白居易09-08
《冬柳·柳汀斜對野人窗》翻譯賞析02-19
望闕臺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望闕臺原文翻譯及賞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