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 1
本節(jié)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的'情況進行優(yōu)化選擇。
這節(jié)課成功之處:
1、小組交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教師巧妙地運用課前的對話,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欲望,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的策略,當60%的孩子已經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方法之后,教師馬上適時開展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2、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沒有強制學生必須選擇最簡便的方法,而是鼓勵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使用。
3、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多,但每次都恰到好處,點撥得當。
不足之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精彩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思維動態(tài),并使其得以延續(xù)。說明老師更要注重傾聽和思考。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 2
這節(jié)課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欣賞地毯上美麗的圖案中引出:“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這一關鍵性的問題,然后緊緊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自然而融洽,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而有序的學習氛圍,學生敢說敢想,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策略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并選出最優(yōu)的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如:直接一個一個地數(shù)方格;地毯總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策略、方法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又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引領作用。
“綜合應用,鞏固提高”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層次清楚,在課堂操作中重點突出了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但每一題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第1題重點讓學生說一說采用的方法;第2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方法后,重點讓學生比優(yōu)化;第3題重點是對比發(fā)現(xiàn)。通過這幾道題的練習學生又有了新的收獲。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 3
本節(jié)課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數(shù)出藍色方格的面積,在學生對題目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數(shù)方格。在教材中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可我認為只有第二種方法最適合本題?晌也]有直接說哪種方法簡便,而是每種方法都讓學生經歷其解決過程。讓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體會,從中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采用直接數(shù)方格的方法簡便;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分割的方法簡便;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大面積減小面積的方法簡便。這樣的教學過程我感覺到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中體會到:這三種方法應根據(jù)不同的`題目類型去選擇,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此我想到并不是所有的數(shù)學問題都適合先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再交流各自的解決方法,然后從中選擇出好的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如果采用逐一引導學生經歷采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探索活動。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 4
本節(jié)課,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形式,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理念,大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
成功之處:
1、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沒有強制學生必須選擇最簡便的方法,而是鼓勵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使用。
2、小組交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教師巧妙地運用課前的對話,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欲望,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的策略。
3、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多,但每次都恰到好處,點撥得當。
不足之處:教師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精彩發(fā)言中出現(xiàn)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思維動態(tài)。
- 相關推薦
【北師大五年級數(shù)學上《地毯上的圖形面積》反思】相關文章:
組合圖形面積評課稿08-26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06-10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評課稿06-10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評課稿02-03
組合圖形面積評課稿(精選12篇)11-11
組合圖形面積評課稿(5篇)08-26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3篇06-10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評課稿3篇06-10
六年級《組合圖形面積》評課稿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