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jīng)常開展的活動。小編收集了最大的麥穗評課稿,歡迎閱讀。
最大的麥穗評課稿【一】
今天聽了周老師的〈〈最大的麥穗〉〉一課,再想想前兩天在實小聽的課,我覺得周老師的課不比那些名師差,就這節(jié)課我以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讀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在這點上,周老師做的很好,指導朗讀有針對性,如:學習蘇格拉底說的第二句話,周老師啟發(fā)“你能讀出洪鐘一般的聲音嗎?”“面對嘲笑,弟子們的心情你能讀出來嗎?”“讀蘇格拉底說的第三句話,把你的感受寫在臉上”,如此富有啟發(fā)性的言語還有很多……
。病⑿W語文教學其實就是字詞句的訓練,教者緊抓住這種訓練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訓練,如:蘇格拉底對弟子們()地說,讓學生針對那一段的內(nèi)容填入適當?shù)脑~語,這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挑戰(zhàn)。
。、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講,學生付出了四十分鐘的時間來學習這篇課文,他們的收益是: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了文章內(nèi)涵:要抓住眼前的機遇。
。、作業(yè)具有針對性,高年級閱讀教學,很注重讀寫結(jié)合。周老師在最后給學生留了個作業(yè):寫一寫學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不過,針對這節(jié)課,我有三個小問題想提出來與周老師共同探討:
。、如果把開始的“學生讀課文”的板塊去掉,這節(jié)課是不是顯得更完整?
。病⒅笇Ю首x過程中,一學生讀得不到位,你一種反問的語氣評價:“洪鐘是這樣的聲音?”有點讓學生不好意思,教師的話語應該是親切的,哪怕是帶著反問的語氣,你說,對嗎?
。、最后你讓學生把理解寫到相對應的文字旁邊,在學生寫好后,是不是該請兩個學生讀讀自己的所寫,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總之,周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我收益非淺!
最大的麥穗評課稿【二】
今天,有幸聽了《最大的麥穗》一課,收獲頗豐:整堂課的`教學步驟很簡約,但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課堂流程卻如此富有詩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師精準地掌控了“生成”、“對話”、“情感”等優(yōu)課“樞紐”,才引領(lǐng)學生一起進入到了曼妙絕倫的境界。從她的極具個性、極具魅力的教學之中,似乎可令我們有如下的思考和啟發(fā):
1、親歷實踐。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本的讀解并打上鮮明的個性印記。
2、個性放飛。閱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因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閱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建構(gòu)、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由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意!
的確,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諦聽到日落月升的呼吸、蟲蟻鳥獸的歡歌、云里風里的消息;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fā)真情、激蕩憧憬;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chuàng)意無限!
【最大的麥穗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