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是教師在互動中獲取經(jīng)驗、自我提高的過程,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那么評課語怎么寫呢?下面來看看小編搜集的語文老師的評課稿吧!
語文老師的評課稿(一)
*老師執(zhí)教的《我的老師》一課,令我想起了“隨物賦形”這個詞語。
一般處理《我的老師》這篇課文,不外乎帶領學生概括出文中所寫相關蔡老師的七件事,而后點明這七件事都圍繞著“老師”的中心,是為“根據(jù)中心選擇材料”。這個思路本無問題,因為這一單元的教學主題就是“人物風采”,學習為了展現(xiàn)人物而根據(jù)需要選擇材料是正確的。問題在于這個思路太正確了,以至于從人教版上到蘇教版,我們都忘記了選材的目的,很多時候只一味的強調選材問題,卻忘記了“人物”才是文章的核心。
我們說,語文教學是要教給學生以方法的,但是不能脫離了文本去教方法,那樣做就是純粹的抽象理論教學了,不符合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可是太多的教學參考都在強調前述的正確的教學思路,過分強調之下,教師有意無意的便忽略了文章本身,只顧及方法了。肖老師這節(jié)課,課后有其他學科的老師和我探討,說這樣的課,實在太普通。其實,一節(jié)普通的語文課,正是肖老師要給我所展現(xiàn)的。
肖老師上課一貫強調朗讀,與朗讀中品味出文字本身蘊含的深意,進而解讀出文本的內涵。在這節(jié)課上,肖老師儒雅從容,娓娓道來的風格盡顯無遺。肖老師帶領學生,品讀四個句子,從學生發(fā)現(xiàn)標點、動詞的變化中,品味出作者對蔡老師的深情厚誼,品味出蔡老師這個人物的鮮活形象。從教學設計上來說,跳出了以往的定式思維,突破常規(guī),上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肖老師何以能夠如此?根源全在于“素讀文本”四個字上。
我們在教學時確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是圍繞中心選擇七件事的思路,是因為我們受到了太多教學參考甚至是成品教案的影響,在自己充分的解讀文本之前,就先入為主的認為這一課必須這么設計。殊不知,我們只是在轉手販賣別人解讀文本的結果,課堂上并沒有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存在,那么隨便換一個人,是不是也可以完全替代我們執(zhí)教這節(jié)課?
肖老師在設計之前的思考其實是最值得關注的。他不接觸其他的材料,僅僅就文本本身來做解讀,讀出了作者蘊含在文字間的情感,讀出了老師隱藏在文字背后的形象,帶著這個解讀,找到文本中的關鍵語句,帶領學生進行品讀,讀出人物,讀出情感。這是一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最應該做的事情:老老實實教會學生讀書。從文本上來講,讀透徹了,讀懂了理解了文章;從語文方法上來講,教會了學生品讀文本的方法和思路。
這里就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語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關于文本解讀,還有另外的話題涉及,在此不做展開。只說語文老師必須自己具備專業(yè)的解讀文本的能力,才能夠從文本中讀出自己的心得。這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專業(yè)素養(yǎng)。其實現(xiàn)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具備這個能力,只是我們在浮躁和競爭中,實在來不及思考,來不及靜下心來解讀文本,把別人現(xiàn)成的解讀成果拿來就用,甘心做一個二道販子而不自覺。
二是關于課堂設計。這個問題是建立在前述的文本解讀的基礎上的。當教師對文本做了充分的解讀之后,以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確定教學目標,才能夠抓住課堂上的細微之處,生發(fā)出精彩來。肖老師設計的四個句子品讀的環(huán)節(jié),可謂是相當?shù)木剩诒容^和鑒別之中,學生會調動相關的知識儲備,把以往掌握的知識做融會貫通,努力往上一跳,就達成了這一節(jié)課的習得。貼近學生的最近成長點的主問題設計,無疑是這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要想設計出這樣的精妙環(huán)節(jié),除了充分的考慮學情之外,還是得回歸“素讀文本”的狀態(tài)。
或許有語文學科的老師會有疑問:那么這一篇課文既定的“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教學目標怎么辦?其實不構成問題。在這一節(jié)課上,肖老師選擇了品詞析句作為教學目標,那么換一篇另外的文章來講選材問題又有何不可?只不過他這一節(jié)是孤立的一節(jié)展示課,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多關注學段目標,合理的安排好教學目標。
回到開頭,肖老師的課堂設計,依據(jù)文本本身的特點來進行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這樣的教學,才是“隨物賦形”的設計。我們作為教師,真的不是關注自己在課堂上表現(xiàn)如何,而應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成長。
語文老師的評課稿(二)
今天上午,觀摩了三位老師的展示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的課品如人品,他們的課不是做秀,也沒賣弄,讓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們對教育深深的摯愛和對學生真誠的關愛! 首先,范莉莉老師的課給人第一感覺是真實。比如說,導入時的游戲,“1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許多學生回答不上來,這可以看出范老師課前沒有跟孩子們說過“悄悄話”,這樣有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才是美麗的!我們的公開課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這里范教師的如果能沉著一點,耐心地告知學生,很自然很巧妙地過渡到自己的預設中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師有深厚的語文基本功。大方、流暢的粉筆字,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尤其是聲音甜美。但我們遺憾的是沒有聽到范老師的那帶有童音的動情的范讀,如果范老師不用課件錄音讀,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誦,這樣效果會更好。課件上畫面加上動作,干擾了學生對詩歌美麗語言的感受,致使讀完以后,有個小孩說“老師,聲音小了聽不見”。我想,可能是視覺干擾了學生的聽覺吧,再說,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非常重要。 當我們還沉浸在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中,童娟老師為我們送上了《媽媽的賬單》這一課。這節(jié)課,對于上課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幸福,對于聽課的教師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這里,要感謝童老師,讓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聽課老師沉浸于她的情感課堂,同時,心靈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親節(jié)了,我們?yōu)槿藘号,不能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應該;丶铱纯!應該為我們那可親可敬的母親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師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時候,沒有誰不想念自己的媽媽,這正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體現(xiàn),這就是所渭的詩意課堂,詩意語文。
不過,如果童老師的音調再低沉些,語速再緩慢些,能做到語言的抑揚頓挫,這一定會催人淚下的。
當我們的心頭還回蕩著《燭光里的媽媽》的旋律的時候,季益波校長又為我們送上了精美絕倫的《普羅米修斯》,我認為季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大氣,渾然天成、人課合一。 在這里,我想借用幾句詩來評價一下季老師的課。 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環(huán)節(jié)——一枝一葉總關情 過渡——嫁于春風不用媒 小結——似曾相識燕歸來 氛圍——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是一節(jié)高品味的語文課,課堂上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有品詞析句、潛心會文的過程、有聽說讀寫的訓練,這就是語文課。同時,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如春風化雨,點點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贊美,熱情的鼓勵,頗有大家風范,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當學生情感達到高潮的時候,季老師戛然而止,恰到好處,學生意猶未盡,“英雄”的韻律余音繞梁,三是不絕。
總之,今天的三節(jié)觀摩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雖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猶如維納斯并不因為斷臂而影響了她的美麗。今天的三節(jié)課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語文老師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