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調查完畢后,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調查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寄宿制學校辦學情況摸底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學,F狀:
洛瑯村位于龍開口鎮(zhèn)最南端,海拔1326米,是全縣海拔最低的地方,距離縣城88公里,屬鶴慶縣偏遠山區(qū),十一個自然村分布于金沙江三個峽谷中,與永勝、賓川兩縣毗鄰,共有1700多人口,屬干熱河谷地區(qū),年平均氣溫22度。
洛瑯初小占地面積3996平方米,建筑面積1275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周大福鄭裕彤第二十九綜合樓)675平方米,學生宿舍400平方米,師生食堂(薄改項目)125平方米,廁所75平方米。運動場地 1163平方米,綠化面積 928平方米。
洛瑯初小因生源逐漸減少,實行隔年招生制度,現有4個年級,76名學生,寄宿生56名,教職工8人,其中公辦教師5人,平均年齡39歲;零時工3人,其中,用于后勤工作(炊事員)的2人,教學輔助1人。
二、面臨的困難:
1、學校沒能配備安全保衛(wèi)人員。
安全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前提,值日老師除了教學還要24小時在崗,加重了老師負擔。比如,學校明文規(guī)定“禁止住校生外出”,“禁止購買垃圾食品”,為了學生健康及衛(wèi)生環(huán)境的整潔考慮沒有開設小賣部,但很難管住學生購買零食的欲望和行動,在學校安 全重壓管理制度下,勢必加重值日教師的負擔。
2、學校沒能配備宿管人員。學校為了搞好住校生的管理,安排教師兼職管理,老師既是教員,又是保育員和清潔工,如此勢必加重老師負擔。
3、學校沒能配備醫(yī)護人員。住校生源分散各處,家離學校遠近不同,最遠處8公里,最近也3公里,且行路崎嶇,坑洼不平路段有之。住校生一旦生病,家長無法及時趕來照顧,只有依靠教師暫時撫慰,如遇重大疾病和突發(fā)事件,教師只能驅車帶人遠赴15公里外的朵美甚至更遠處就醫(yī),如此,一來耽誤孩子病情,二來加重教師負擔。
4、學校臨時工待遇太低(1180元每月),明顯低于當地平均收入水平,由此帶來的是學校炊事員難請問題。
5、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滯后不前,究其原因多多,綜合分析如下幾點:
。1)、所在地屬干熱河谷,氣候干燥,平均氣溫高,教育教學自然環(huán)境惡劣。
。2)、所屬地區(qū)海拔較低,導致夏季高溫難耐,課業(yè)負擔加重不說,難以長期保留優(yōu)秀教師。
一些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愛崗敬業(yè)的教師普遍受到歡迎,一些頗占人際關系的老師包括當地教師被調往縣城壩區(qū)從教,教師的更換倒是好快,但沒能做到更新!因為,教學是一個長期培養(yǎng)的過程,學生還沒適應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情感熏陶,卻又被另一個陌生的教師替代,導致知識傳遞的斷裂,也導致情感依賴的缺失!如此以來,有的學校勢必集中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教師,而一些能力稍弱的或者尚未成熟的教師就被集中在了條件較差的學校。
。3)學前教育的非公辦化和義務教育公辦化矛盾日益突出,同時人口的銳減,導致生源的年齡逐漸偏小。
眾所周知,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政策,老百姓當然看好這一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都想把子女提前入學,足六歲就想送到學校,但學校有時會基于師生人數和素質因素的綜合考慮,往往婉言拒之。文明點的家長會聽從學校安排,可也有據理力爭分毫不讓的家長存在,勢必給學校工作造成很大的壓力。比如,去年,我校因一年級沒招生,就有家長吵上門來,為何不開設啊?我娃都快幾歲幾歲了,咋不給入學!你們辦的不是人民的教育嗎?不為人民著想辦什么教育啊?作為校長的我有時只能勉為其難但又不得不故作鎮(zhèn)定回答說:“大爺,不怕不怕了,你看我小學是八歲才入的學,可照樣考上大學了不是?早點兒晚點兒讀可不都一樣,嘿嘿嘿!”可想而知,這些家長都想把子女送進免費教育。
如此等等不一列舉……相信這樣的情況其他學校都存在。于是,家長不得不掏出血汗錢自己操辦學前教育,當然這樣的操辦家長們也是費勁心思,一來無教學場所,二來費用高升。正所謂“入校難,入園也難!绷钊诵牢康氖墙衲甑腵兩會中,政協的一號提案----“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若能實現,那是大快人心之事!如此,既可減輕老百姓的支出負擔,又能緩解家校矛盾,期待!
。4)、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太難太難,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師的部分管理不到位(這跟教師的責任心有關,此不贅述),二來家長的教育意識淡薄。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學生好動,沒有教師細致入微的管理,很難統一步調地學習。就說上課吧,教師規(guī)定學生提前一分鐘到教室準備下節(jié)課的文具書本,可等老師進門都還有學生遲到,別說準備了。另外,學生被送來學校,是來接受為人處世的道理和系統的科學知識學習的,可部分家長不以為然,是送來“管教”的,是送來“育兒”的!霸诩液⒆雍貌宦犜,勞煩老師們多多管教管教。只有你們的話才肯聽!”“不聽的話請你們給我使力打!!” -----學校成了“托管所”,家長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與學校,相反,對學校的三番五次教育充耳不聞,比如前面所說的 “禁止購買垃圾食品”的規(guī)定,可家長們心疼有加,每個星期的零花錢少則5元,多則20元。在農村,在偏僻的山區(qū),這點錢家長們寧可省吃儉用也得給孩子們,否則家長們心疼孩子在校吃不好,吃不飽,會餓著孩子了。要知道,孩子的作業(yè)本錢都在其中啊,可有些孩子就不買作業(yè)本,都全買成零食吃了。家長擔心孩子心疼孩子自然無可厚非,可最起碼得先替孩子買本作業(yè)本啊,不管不顧,聽之任之。天哪,你的孩子都不聽你家長的話啊,怎能聽從教師的教導呢?本人以為,給孩子適當的苦難教育才是磨煉孩子意志,培養(yǎng)孩子堅強性格的最好出路。你說呢?
。5)教師權利的弱化,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在今天看似法律齊全,對于學校最基本的也是最能保護教師權利的有《教師法》、《兒童權益保護法》,可要是學生真出了事兒,有誰來保護教師的權利?孩子在家溺水死亡了,說你教師沒教好;孩子在外燒山放火了,說你教育失職,學校得擔責……嘿嘿,說著說著倒成牢騷了,毛主席說得好,“牢騷牢騷太盛防腸斷”,涮了,不提也罷,因為我無法改變(一笑而過)。這里我想講的是教師教育孩子的權利,現在的學校大多教師不敢嚴管學生,哪怕言語上的批評,太重了也會引發(fā)更大的矛盾。(新聞上有多少,你去搜,呵呵。)能否給老師們大一點的權利,適當懲戒懲戒學生,當然在尊重學生心理的前提下,不要把“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這項列入《教師法》中。
三、有關工作建議:
1、健全學校管理制度,培養(yǎng)教師責任擔當。
2、加強家校聯系,班主任要深入家庭,對學生的行為要洞察甚微,隨時與家長聯系聯系,交流交流。
3、進一步加大對偏遠山區(qū)教育的扶持力度,健全學校各種管理人員。
4、學校能否進行企業(yè)化管理?賦予校長更大的人事任免權?
5、說得過激的地方,請君多多海涵!
【寄宿制學校辦學情況摸底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4.學校辦學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