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素養(yǎng)不斷提高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實驗報告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1
做下面的小試驗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xiàn)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shù)牟A┒?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只、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嘆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xiàn),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2
一、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
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xiàn)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fā)現(xiàn)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
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xiàn)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
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3
一、分析一個典型實驗,闡明一類實驗規(guī)律
根據(jù)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就實驗內容來講,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有關制取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物質的實驗;有關闡明概念,證明基本理論和定律的實驗;有關研究物質的性質和各類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實驗;有關定量方面的實驗。
一般說來,每一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等方面總有規(guī)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講每一類實驗中的第一個實驗時,首先向學生分析這類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內容要求。而后再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在此基礎上師生通過分析、對比,共同總結出這類實驗的規(guī)律,以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如通過“粗鹽的提純”的實驗,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制取純凈的晶體物質的實驗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規(guī)律。在實驗原理和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著重掌握:①組成混合物的各種物質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類物質的性質和它們之間能否相互發(fā)生反應(若能反應,需要弄清反應條件)。在實驗技能方面讓學生掌握:①所用各種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關物質的溶解、過濾、結晶、再結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確選擇儀器的原則,正確選用儀器
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準確地選擇儀器,是保證實驗順利完成的前提之一。為此,我們從下述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選擇儀器:中學化學教材里,討論化學反應的條件有:常溫、加熱、加壓、催化劑、光和電等。根據(jù)不同的反應條件、反應物的性質來制取新物質時,所需要的儀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初中化學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著重向學生闡明兩點:①凡是對固體物質進行加熱制取氣體時,均可采取制取氧氣的這套反應裝置;②集氣的方法和操作,應根據(jù)氣體的溶解度、對空氣的相對密度、常溫能否與水或空氣中任一成分反應等因素而定。
因為我們在講氧氣時進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講氨氣、甲烷等氣態(tài)物質時,就可以從啟發(fā)學生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來完成制取上述物質的實驗。
2、根據(jù)控制化學反應速度的要求來選擇儀器:在實驗室里,為了達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種物質,有些反應需使反應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則反之。為此,在實驗中,要采用適應這些要求的裝置。如我們在講實驗室里制取氯氣時,就著重向學生講明教材中選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的理由。這樣分析、講解,使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就能正確地選好儀器。
三、分析典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不僅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效果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驗技能所必需的。在這方面,我們除按實驗原理、要求提出有關的操作內容和要求外,還著重講了下述幾點:
1、剖析一個典型實驗,講清一類實驗的操作內容:如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①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③藥品的取用;④加熱方法;⑤氣體的凈化和干燥;⑥氣體的收集和放置;⑦裝置的拆卸。
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jù)。譬如在實驗室里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混和加熱制取氯氣時,由于濃鹽酸有揮發(fā)性,水的沸點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氣中可能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洗滌,不能用水,這是因氯氣與水能發(fā)生下列反應:C12+H20HCl+HC10根據(jù)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濃度,可使平衡向左進行,以減小氯氣的溶解度。又根據(jù)氯氣的性質,要想干燥氯氣,只能選用液體或顆粒狀的酸性干燥劑,通常用濃硫酸做干燥劑。
2、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在分析某些實驗操作時,為了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總是把操作要點總結成幾個字或幾句話,讓學生便于記憶。如在配制一定體積的摩爾濃度溶液時,在分析演示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稱(對固態(tài)溶質要稱,液態(tài)溶質要量)、溶(溶解)、洗(洗滌溶解時容器的內壁)、。ㄏ♂屩寥萘科康目潭龋┧淖峙渲品。
四、培養(yǎng)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寫實驗報告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即使到了二年級也還不能較好地寫出實驗報告。其原因是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實驗中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記錄什么。有些學生對實驗報告寫什么和怎樣寫還不了解。因此,他們常常把實驗報告寫得雜亂無章,空洞無物。為此,我們從第一節(jié)化學課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其具體做法是:
1、在演示實驗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的能力,我們對現(xiàn)行中師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xiàn)象進行歸納、綜合。有光、熱、聲、態(tài)(狀態(tài))、顏色、氣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xiàn)象內容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于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么,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xiàn)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
2、采取具體措施,培養(yǎng)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寫好實驗報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實事求是地認真觀察、分析,并記錄于表的空格中,經過幾次填寫,學生就能比較正確、熟練地對實驗進行觀察記錄,做出解釋和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繪制裝置圖的能力:寫好實驗報告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正確地繪制裝置圖。過去學生繪的裝置圖往往比例失調,難以辯認。近年來,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繪制裝置圖方面,首先分析各種儀器的構形,找出每件儀器各部分線條的比例關系及每件儀器部分線條之間的比例關系,作反復的繪圖練習,使學生在寫實驗報告時能迅速而正確地畫出裝置圖。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4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xiàn)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l(fā)現(xiàn)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xiàn)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6.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5
實驗目的:
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實驗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實驗器材:
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刻度尺一把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蠟燭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
4、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
5、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在紙上的位置連起來,并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6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實驗原理:
光的折射
實驗器材:
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光具座
實驗步驟:
1、按上圖組裝實驗裝置,將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
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某刻度處,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錄物距u和像距v;
3、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改變物距u,使f<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錄物距u和像距v;
4、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改變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此時成虛像,應從光屏這側向透鏡里觀察蠟燭的像,觀察虛像的大小和正倒。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7
【實驗目的】:
1、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xiàn)象,使學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于穩(wěn)定的運動規(guī)律。
2、說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說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
錐體上滾演示儀
【注意事項】
1、不要將椎體搬離軌道
2、椎體啟動時位置要正,防止?jié)L動式摔下來造成損壞報告部分
【實驗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tǒng)的能 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tài)。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 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 降低了。實驗現(xiàn)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實驗步驟】:
1、將雙錐體置于導軌的高端,雙錐體并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于導軌的低端,松手后雙錐體向高端滾去;
3、重復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8
實驗目的:
觀察水沸騰時的現(xiàn)象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石棉網、燒杯、中心有孔紙板、溫度計、水、秒表
實驗步驟:
1.按裝置圖安裝實驗儀器,向燒杯中加入溫水,水位高為燒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燈給水加熱并觀察.(觀察水的溫度變化,水發(fā)出的聲音變化,水中的氣泡變化)
描述實驗中水的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情景:
(1)水中氣泡在沸騰前,沸騰時
(2)水的'聲音在沸騰前,沸騰時
3. 當水溫達到90℃時開始計時,每半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填入下表中,至沸騰后兩分鐘停止。
實驗記錄表:
時間(分) 0 0.5 1 1.5 2 2.5 3 …
溫度(℃)
4、觀察撤火后水是否還繼續(xù)保持沸騰?
5、實驗結果分析:
①以時間為橫坐標,溫度為縱坐標,根據(jù)記錄用描點法作出水的沸騰圖像。
、谡垖W生敘述實驗現(xiàn)象。
沸騰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來,水聲;繼續(xù)加熱時,水中發(fā)生劇烈的現(xiàn)象,大量上升并且變(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氣,散到空氣中,水聲變(填“大”或“小”)。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9
【實驗目的】
通過演示昆特管,反應來回兩個聲波在煤油介質中交錯從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現(xiàn)象。
【實驗儀器】
電源,昆特管
【實驗原理】
兩束波的疊加原理,波峰與波峰相遇,波谷與谷相遇,平衡點與平衡點相遇,使震動的現(xiàn)象放大。 報告部分
【實驗內容】
一根玻璃長,管里面放一些沒有,在一段時致的封閉端,另一端連接一個接通電源的.聲波發(fā)生器,打開電源,聲波產生,通過調節(jié)聲波的頻率大小,來找到合適的頻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現(xiàn)象放大,從而發(fā)現(xiàn)有幾個地方、出現(xiàn)了劇烈的震動,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靜。
【實驗體會】
看到這個實驗,了解到波的疊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電磁波、聲波、光波的世界當中,了解一些基本的關于博得只是對于我們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10
實驗目的:
觀察光的反射現(xiàn)象,找出光反射時所遵循的規(guī)律。
實驗器材:
平面鏡、一張白硬紙板、激光筆、量角器、幾支彩筆
實驗步驟:
1、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如上圖所示;
2、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個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徑跡;
3、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錄每次光的徑跡;
4、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i和?r,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
5、把紙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紙板上還能看到反射光嗎?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11
實驗目的:
觀察沸騰現(xiàn)象,找出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燒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紙板、水、秒表。
實驗步驟:
1、按上圖組裝器材。在燒杯中加入30ml的水。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當水沸騰,即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在表格中記錄溫度計的示數(shù)T,記錄10次數(shù)據(jù)。
3、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冷卻后再整理器材。
5、以溫度T為橫坐標,時間t為縱坐標,在下圖中的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從而繪制成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
6、整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及其圖像,歸納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12
引言
物理實驗是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物理現(xiàn)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本次實驗中,我們將介紹一項有趣的物理實驗,并詳細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
實驗目的
本次實驗的目的是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光是一種電磁波,而電磁波可以沿直線傳播,這一性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但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進一步了解和驗證這一現(xiàn)象。
實驗材料
1、光源:手電筒
2、屏風:一張白紙或者白色布
3、隔板:一塊不透明的'硬紙板
實驗步驟
1、將手電筒置于桌子的一端,打開,并朝向屏風。
2、在手電筒和屏風之間放置隔板,使光線無法直接照射到屏風上。
3、觀察屏風上的光亮區(qū)域,并移動隔板,觀察光亮區(qū)域的變化。
實驗結果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當隔板不在光線的傳播路徑上時,屏風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陰影,光線無法照射到屏風上。當隔板被移開時,光線能夠直線傳播到屏風上,形成明亮的光斑。這一結果表明光線確實是沿直線傳播的。
實驗結論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驗證了光的直線傳播的現(xiàn)象。這也符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經驗。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學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它在光的成像、光的反射折射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因此,我們對光的直線傳播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實驗體會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不僅加深了對光直線傳播的理解,還學會了通過實驗來驗證物理原理。實驗中的觀察、記錄和總結能力對我們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希望我們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保持對于科學實驗的熱情,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結語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驗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規(guī)律。本次光的直線傳播實驗,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物理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增強了我們對物理知識的信心。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繼續(xù)熱愛科學,善于動手實驗,不斷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資料
1、《初中物理實驗教程》
2、《物理學習指導資料》
3、互聯(lián)網資料:物理實驗視頻和教學資源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03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6-04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的范文07-20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精選16篇)07-28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4篇)06-19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精選21篇)12-10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通用16篇)11-10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匯編15篇)11-04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集合15篇10-10
初中物理實驗實驗報告格式實例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