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哲學研究》讀后感65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樣,如果你沒有羅盤,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羅盤就是哲學,哲學是對人生的經驗做全面的反省。人們可以向哲學家借這樣的一個羅盤或者指南針,參考他們思考后的見解,也可以在自己內心里面啟發(fā)這樣的智慧,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他的羅盤,只不過他不一定經過嚴格的訓練或者是適當?shù)厝シ词《业健?/p>
所以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它沒有內容。如果離開哲學的'話,人生是盲目的,人生變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往哪里走。
很多時候教師不知不覺的在給學生們說“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里就有哲學的含義在里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歸結為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抉擇。
書的作者傅佩榮用三句話來描寫哲學:第一句,培養(yǎng)智慧,這跟西方的傳統(tǒng)很接近。第二,發(fā)現(xiàn)真理。因為人常常發(fā)現(xiàn)變化的事物,覺得非常迷惘,你就要發(fā)現(xiàn)變化背后有沒有不變真實的東西。比如道家,道就是最后的真實,讓你知道這些變化有來源,有歸宿。第三,驗證價值。價值不能離開主體,不能離開你我他每一個人。
前面培養(yǎng)智慧,然后發(fā)現(xiàn)真理,然后去驗證價值。這樣就會使生活產生具體的改變,懂得自己往哪里走,就像在航海的時候我有指南針,別人說這個路線不好,但是自己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選擇。人最怕不知道,這樣選擇是受風氣的影響,受別人的影響,甚至是別人的操縱,結果走的路好像很多人都走,到最后不見得是自身愿意走的路。
由此看來哲學是人在早或者晚一定要碰到的題材。在生命的階段,尤其是遇到重大的轉折點、重大的痛苦、罪惡或者是災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特別需要能不能有一個方向讓我知道我這樣做是對的,或者給自身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讓自身可以改變生命不同的路線。
【《哲學研究》讀后感650字】相關文章:
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02-08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讀后感01-19
哲學老師畢業(yè)留言01-24
處世哲學——感恩12-19
《周易》人生哲學09-13
易經:變的哲學10-03
哲學家名人故事:哲學家康德守時的故事04-10
香蕉哲學經典語錄09-15
中國哲學概論的論文06-30
哲學之經典畢業(yè)贈言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