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00字-小學六年級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相信大家對海倫凱勒并不陌生,沒錯,她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最近,我讀了這本書,其中的內容令我感觸頗深。
這本書寫的是海倫凱勒的親身經(jīng)歷。海倫凱勒,她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可是在她19個月的時候,一場恐怖的急病降臨在了小小的海倫凱勒身上,導致她失明、失聰、失語。原本活潑可愛的小凱勒不見了,取代而來的是暴躁、任性、孤獨的她。直到她七歲的那一年,海倫凱勒的生活接近絕境的時候,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莎莉文老師引導她,教導她。海倫凱勒漸漸走出了內心的黑暗,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從此開始了她注定不平凡的生活。
從書中,我知道,假如會有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只想用那三天做平凡的事情:第一天,親眼看到一直鼓勵她的人;第二天,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jīng)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讀到這里,我不由聯(lián)想到我們自己。我們擁有許許多多的'朋友,我們有比海倫更好的機遇與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光明。然而,我們卻常常抱怨生活。為什么學習的路上總不是一帆風順?為什么爸媽的安排不合我心意?為什么……生活中總有太多的抱怨、太少的行動、太少的披荊斬棘的決心。聯(lián)想到小海倫,我著實感覺慚愧。
記得一次我做作業(yè)的時候,有道題實在解不出來。一番苦思冥想后,我想道為什么不放棄呢?為什么學習數(shù)學這么辛苦?我一股腦地把本子扔到一邊,想也不想地大喊:我不會,我不寫了!爸爸聽見了,趕忙來細心教我,我卻更是任性地惱火:我聽不懂!事后,我的心終于平靜了下來。細細一想,在生活中,當我們做一些事情,并未取得成功的時候,常易一心想著放棄,并未想過如何沉著堅持,才能讓問題出現(xiàn)轉機。
不僅是面對問題,面對挑戰(zhàn)也是一樣。還曾記得在一次比賽中,我滿懷信心,結果卻并未獲得名次。我一回家立馬又變得氣沖沖的,心想:為什么我又沒獲獎,我那么努力!成功需要一個人戒驕、戒躁,而失敗更是需要一個人反思、堅持。我應該好好也如何才能獲獎,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自我提高。《詩經(jīng)》曾言: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追尋的路上總是痛苦的,唯有經(jīng)歷一番上下求索,才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啊,我們太幸運了,不像海倫凱勒一樣失明、失聰!幸運的我們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吧,堅信不屈不撓,定會披荊斬棘!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000字-小學六年級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