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余華的《活著》有感1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中國人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要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苦難無聊和平庸。我覺得這部書最大的價值在于讓人更加真實的領悟什么叫做堅強的生命,或者說一個人到底可以承受多少苦難。同時也引導每一個讀者去思考一個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一本書,看哭了整個下午,為人物的相親相愛所感動,又被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所折磨,可是我卻會有一種很強烈地想讀下去的欲望,越是悲慘,越想去看到一點希望。于我而言,看完了活著,我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先是無限悲哀,悲哀過后是久久不能平靜的內心起伏。福貴總是帶著對生活的渴望,努力生活下去。雖然和他一起生活過的所有親人都死在了他前面,但面對這樣的打擊,他還是挺了過去,很讓我動容。在福貴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對于苦難的無限承受力。我感受到的是活著這件事本身的.不容易;钪h比死了困難得多。一個人能夠隨意了結自己的生命,這是很容易的事情,事實上也有很多人是這樣做的。因為人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的每一天,都要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生活本身賦予個人的各種酸甜苦辣。但是因為種種活下去的困難,我們就不活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我一直深信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教人向善的。余華的這部《活著》無疑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我覺得它向我們傳遞的是人對于苦難的承受力,以及人的一種頑強堅韌的生命力的美好。對于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來說,生命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在中國老百姓的觀念里也一直有“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樣的俗語。而余華在這部作品里面更是具體形象地用各種各樣的事件向我們闡釋了這句話。家珍得病走了、有慶輸血過度走了、鳳霞走了,就連苦根都離開了。生命中的親人一個個逝去了,生活一次次地打擊著福貴,可他沒有妥協(xié),沒有失去生的希望。這本身就足以讓人震撼,我們不得不去思索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是什么?如果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福貴的一生的話,他這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么都沒有?墒怯嗳A在這里用第一人稱去敘述整個故事,福貴苦難的經歷里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他所經歷過的這一切由他自己的口講出,讓讀者讀來一方面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第一人稱敘事也容易拉近讀者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讀者親歷現(xiàn)場,直面這場殘忍,讀者的閱讀體驗自然而然就更加深刻了。我也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什么福貴經歷過這么多的苦難仍然和它的老牛相依為命地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活著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我至今都印象深刻。余華在書中寫道:“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我覺得這段話很有價值,至少會給很多在痛苦中掙扎的人一些觸動和安慰吧。這句話提醒我們思考人這一生到底什么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上學的時候努力學習,為的是上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而在這求學的過程中,我也經歷過一個朋友因為生病而離開,一些同學因為成績不理想或者壓力過大不堪重負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這個漫長的求學過程中,我一直都在想,如果我的那些因為一時的失意而輕生的同學們,看到了這本書或者這句話會不會有一絲絲的觸動呢?
我認為,人活著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我覺得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或多或少地遭受了一些苦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暫時的苦難而失去生的希望和勇氣。在我每次心灰意冷,甚至覺得還不如死了算了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想一想福貴。
我想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力量吧。它賦予人活下去的勇氣,不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同時也讓人心平氣和地去承受命運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而我們在承受了苦難之后,一定會從中汲取養(yǎng)分成為更好的自己。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2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著。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于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么多苦難,繼續(xù)活著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著。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xiàn)了很強的抑郁情緒,其實什么也沒有發(fā)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著就是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xiàn)在我只想好好的活著,有意義的活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讀了《活著》,很感動,為故事里的福貴悲慘而掉下了眼淚。余華曾感嘆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蓖瑫r余華又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 一個個親人離他而去,從一個地主少爺?shù)綌〖易,被拉去做壯丁,九死一生回到了家,女兒卻因病變得又聾又啞,時候的饑餓歲月,之后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相繼離世,連小孫子也死了,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相依為伴。他承受了太多的不幸,但他卻沒失去對生活的`熱誠,和他的福貴在夕陽中為活著勞作。
余華認為,活著,是基礎的基礎,如果生命的個體不存在,那么,連猿猴都不會有,更不會有勞動,也不會有人,當然就不會有人類社會。從這層意義上說,余華的《活著》,體現(xiàn)出了深刻哲學,能加深讀者對生命本質的感知和讀解。
一個完美的答案:生命因為存在而有意義,活著就有意義!不管發(fā)生什么,也不為什么,好好活著!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3
其實作者只是在靜靜地訴說著什么,卻蕩氣回腸。在讀《活著》這本書前,了解過寫作背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通過《活著》作者想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蛘卟恍业,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是很悲慘的,但同時他又是堅強的,說實話,我非常佩服他。在飽受各種心理與身體上的折磨之后,還是活了下來。我不太喜歡看悲劇,結局總是讓人唏噓不已,久久不能平靜,當《活著》卻讓我感到不同,仿佛是一老人在述說著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沒有抱怨,也沒有悔恨,而是一種平淡的訴說。就像一位哲人一樣,洞察生活。超脫的看待著這世界。
徐福貴年輕時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年,娶得一位米行千金為妻,家境算是殷實,但卻游手好閑,做過許多荒唐事,最后因賭博而敗光了家業(yè),淪為一個貧農,一家人住進了茅草房,然而這只是悲劇的開始。父親也因為他的敗家而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病倒了,為去請大夫給母親看病,在街上被人又拉去當壯丁,在戰(zhàn)場上九死一生回來的富貴,沒有見到母親最后的一面。雖然此時富貴已經體會到活著的好,想要開始過穩(wěn)定的日子,但這是女兒鳳霞因病而變成了啞巴,妻子的身體也因病每況而下,生活仍然很艱難。然后就是親人的相繼離去,首先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熱心去獻血被他人貪婪的抽干了,然后是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最后是外甥苦根。面對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們的時候福貴的內心是多么的深痛,這是一道不可磨滅的傷口,是他無法泅渡的桎梏,是時光無法撫平的傷痛。
作者必定是殘忍的,明明是生離死別,他卻輕描淡寫,無關痛癢,幾乎不給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本以為從戰(zhàn)場回來的福貴會從此走向安穩(wěn)的生活,妻子賢惠,兒女懂事。可是兒子有慶卻因那樣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悲痛不久而離世,使人心情剛起又落。女兒鳳霞嫁了一個好女婿,好日子沒過幾年,因為生苦根難產而死了,然后女婿二喜在工地做事被掉下來的東西砸死了。雖然女兒女婿不在了,但想著至少還有外甥這個希望吧,但誰又想到,可憐的'孩子在長到幾歲的時候,因貪吃豆子撐死了。最后的最后,所有活著的希望都被掐滅了,只剩下一頭名叫富貴的老牛與他相伴。
我原覺得福貴的一生是不值的。后來發(fā)現(xiàn)我錯了,他生命中不管怎樣都有關心愛著他的人,在他年輕犯錯時,有他母親袒護著他,無私的愛著他,有家珍不離不棄的包容他,即使在他淪為貧民,家珍還是對他不離不棄。
福貴的一生也給我們很多思考。在艱辛的生命歷程中,福貴沒有流露出膽怯和放棄,而是在不斷挖掘著活著的樂趣,他買下將死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開著玩笑,用粗啞的聲音放聲喝著歌謠,他自始至終也沒有怨天尤人,他堅信著活著就是最好的,活著就有希望。
現(xiàn)在的我們,遇到一點小困難小挫折就有輕生的念頭,和福貴比起來,我們的遭遇真的不算什么,只是在一時刻把自己的痛苦放大了,已經經歷著人生最大的災難,其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們要為活著而活,相信活著就有希望。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4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記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里作者余華在前言里寫的一句話,我揣摩了很久,它就像是一個詞語,被我安放到不同的句子中,直到合我心意為止。我用我短淺的目光仰望這一部偉大的書,又或者說,“偉大”這個詞在這本書面前也顯得渺小了。
《活著》這本書講述了“我”去鄉(xiāng)間玩耍時遇到一位叫福貴的老人和他的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然后又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這位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并不像他的名字一樣一輩子榮華富貴,富貴老人小時候家中很有錢,后來因為他賭錢輸光了家產,他的父親活活氣死了,曾經氣派的大少爺跟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家珍還有他的兒子有慶,女兒鳳霞過著艱苦的生活,一切都像一場很美麗的夢,但醒來后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有殘破的茅草屋。后來福貴的母親病死了,有慶被人活活抽干了血,啞巴女兒鳳霞生下苦根大出血也死了,他的妻子家珍得軟骨病走了,他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死了,他原以為自己這輩子會和孫子苦根過下去,天意弄人,苦根吃豆子撐死了。福貴老人送走了他所有的親人,他的一生的遭遇是如此離奇又令人心酸。
文章最后寫道:老人對老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崩先说挠H人都已經走了,老人仿佛感覺他們還沒有走,一直陪著自己,老人既是在對老牛說,也是在告訴自己。老人的這番豁達令我肅然起敬,這樣的命運下成長的一個人能擁有如此樂觀又平淡的心去看待人生,去看待命運。
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位老人在殘陽下牽著老牛在鄉(xiāng)間的田野里,一人、一牛,相依為命。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被深深的感動了,第二遍看的時候眼淚就狂瀉不止了。我的眼淚不是同情老人的一生,這是悲觀者看待事物的角度,我更多的是在這滄桑的老人身上領悟到了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一顆淡定的心。“滄!眱蓚字包含了太多太多,人們往往喜歡把它用在歲數(shù)大的人身上。的確,老人身上的`東西,心里的東西,都是時間一點點沉淀下來的,生命老人對的殘酷,命運對老人的不公,總保持一顆樂觀的心。
“偉大”的老人,“偉大”的書,“偉大”兩個字用在他們面前,也太渺小了。
我想作者告訴大家的是,勇敢地活著吧,樂觀的活著吧,世界上難道還有什么比活著,還要更美好的嗎?
那些活著的人受到一點挫折就認為自己活著沒有什么意思,不要在乎別人的感受,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做自己,為自己精彩地活下去吧!鳳霞不會說話,常遭別人的取笑,但她還是一樣的善良,最后嫁給了疼愛她的二喜,為什么一不順心就不想活了呢?活著多美好啊!不要活得太累,一個愛寫作的人得了作文獎,對他來說是滿足,一個饑餓潦倒的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一塊發(fā)霉的面包充饑是一種滿足,遇的到不順心的事,那就用樂觀的角度去想想,用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命還是美好的。
每個人生命的標簽有千千萬萬個,總有一個詞叫美好,總有一種態(tài)度叫樂觀。為自己而活,堅持自己心中的方向,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以這樣的姿態(tài)存在的生命,是最美好的。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5
在公園長椅讀完余華先生的《活著》,合上的時候有一片落葉悲戚的落在書上,心中一顫,如果人類的命運是苦難,終點是死亡,我們該如何活著?
余華把所有苦難放大到極致在富貴身上,父親死在糞坑,母親因為他被抓去做大兵而耽誤了治病,兒子被人抽血致死,女兒死于難產,妻子死于病,女婿被砸死,孫子苦根被豆子噎死。每當富貴昂起頭的時候,生活就給他重重一擊。
富貴活到最后不是落寞,而是開明,他的一生也不是懷戀,而是抓住現(xiàn)在!拔页劣谙胂笾,又被現(xiàn)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著我自己的分裂!彼恢甭裨,然后看著僅剩的親人,繼續(xù)生活,一雙兒女死去,他守著妻子,妻子死去,他守著女婿孫子,最后僅剩的孫子也戲劇性的死去,他把與孫子的約定————買牛實現(xiàn)了,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一樣活著的牛,與他做個伴兒,繼續(xù)活著。他就是這般,不斷的尋找由頭,不過自己死去的理由。
在那個年代,為什么富貴可以在動蕩時活著,而他的家人即使改革開放后也死去,原因不是其背景,悲劇和不幸是生命的必需品。有慶被活活抽干血,給縣長夫人治病,不是在批判不平等公正,而是一種真實的生活———好心未必有好報,世事無常。富貴活著的主要原因一直不是他命大,而是他想活著,非常清晰、堅定,對于富貴來說:“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走出他的時間,而他的時間還沒有結束。他一直渴望活著,所以把自己的'時間都交給了活著,為自己活著,自己就是自己的信仰。富貴這個人物最大的魅力被人概括成堅強,我覺得太籠統(tǒng)了,死亡的原因是否定活著,否定活著的原因是不想活著,而不想活著的原因是失去信仰,也就是生活沒有盼頭。富貴對于生的渴望一部分在他的家人身上,大部分在他自己的身上,他為自己活著,這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偉大,他在家族落魄了之后一直擔當了一個好父親、好丈夫的角色,他為了家庭,不惜身體賣力干農活,從一個地主家的花花公子變成一個田野里的農夫,但是,他始終為自己而活,這就是他經歷那么多苦難,依舊活著的原因。
不經感慨,我們對他從憎惡到憐憫,我們把他的遭遇代入自己,便會痛不欲生,我們的一生坎坷并沒有他那么糟糕,但是富貴自己已經釋然了,故事開頭就給了答案,一個經歷災難的老人,依舊活著,努力的活著,大部分篇幅都是富貴的自述,中間又會被“我”與富貴的談話打斷,在過去的悲劇中,夾雜現(xiàn)實的樂觀,告訴讀者,富貴還活著,堅強的活著;钪褪腔钪,不為任何,蘇格拉底說:“哲學的意義就是研究如何面對死亡”也就是————向死而生。我們終將死亡,生是因,死是果,在這因果之間,我們要創(chuàng)造奇跡,然后坦然的像故友一般的擁抱死神,低聲的說:“我沒有遺憾了,走吧。”
再次讀一下本書的標題:“活著,活著…”這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足以打敗所有悲傷,也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奇跡;钪,是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個呼吸里;是對生的渴望,對死的坦然;也是對于自己的坦白,對于自己的重視。
離開長椅,把枯黃落葉埋葬進泥土里,它早就知道它的結局,看,它在笑呢。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6
“這下,咱們怕是回不去了,回去了,就得好好活著!笔状巫x《活著》,讓我最難忘的便是福貴和春生這一段簡單的對話,樸實卻觸及人心。
《活著》是著名作家余華的代表作。它是改革開放40年最具影響力的小說。是近現(xiàn)代歷史變遷,社會動亂的真實寫照。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一種冷靜,平常的筆調,娓娓敘說了福貴并不平常的一生。
少年去游蕩。老年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著家業(yè)豐厚,不聽長輩教誨。辜負了家人對他的希望,最終賭光了一家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shù)狡矫癜傩眨@巨大的落差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于嫖賭的少爺劈醒。這時,他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想要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想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后父親死了,而他也為了給母親治病而被抓了壯丁,在戰(zhàn)場上九死一生后,福貴對春生說:“這下咱們怕是回不去了,回去了就得好好活著。”福貴的誓言成了真,他真的可以好好活著回家了。可回了家后,母親早已病逝。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后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歸了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為了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良的醫(yī)生抽干了血,奪走了生命。女兒鳳霞死于難產,只留下孫子苦根。妻子也病重而亡。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就剩福貴和孫子相依為命,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于是又奪走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貴親手埋葬了所有的親人。老來卻無牽無掛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沒有仇視,沒有怨恨。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管是對是錯。在文末老人唱著“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备杪曧憦亓颂镆,也唱出了福貴的一生。
福貴的出生是幸福的。他出生在地主家庭,曾有一段瀟灑肆意的時光。福貴的一生是悲慘的。他失去了所有的積蓄,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他的一生有著無盡的苦難?伤麖奈捶艞,一直堅持著活下去,無論有多么辛苦。就像余華在書中寫到的:“活著的力量,不是在于叫喊,也不是在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备YF經歷了痛楚,忍受了苦難,才明白了生命的可貴,更應該好好活著的道理!
然而,有些人卻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是為了做官,為了養(yǎng)家,為了幸福。當他們達到不了自己的目的'時,就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于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消失。也有些人在碰到一點困難時,便選擇了后退,后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能解決問題時,于是他們也跟世界說了再見,然后揮手而去了。他們都不明白:“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的道理,他們也不明白“生命誠可貴”的道理。
耕;钪,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風吹日曬,一步一步往前邁。鳥兒活著,就得張開雙翼,忍受風吹雨打,一次次往前飛。他們都要受苦,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活著!
福貴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的一生不管經歷多少苦難,都要鼓起勇氣,勇敢的活著,好好的活著!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7
靈魂擺渡里,蚩尤復生,面對趙吏等人問及夏冬青下落時他講到:“他死了,他跳海自殺了,還記得嗎?我們那個年代,氣候寒冷,食物嚴重短缺,而且,我們的生命很長,但是沒有人會自殺,所有的生命都是拼了命的想要活下去,……”不管怎么樣,生命總是寶貴的。前些天看完了《活著》,在同情徐福貴的同時也在感慨生命無常,能活著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們應該用盡全力,好好生活。
你永遠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那個先來臨,所以每一天都是珍貴的,人生匆匆三萬天,為什么不好好的活著呢?每一個人都在說生活好苦,活著好累,但是這就是人生的常態(tài),悲歡離合,酸甜苦辣,這才是人生該有的底色,自己的生活是獨屬于自己的舞臺,自己才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旁的人,來來去去,不過是過客罷了,何必因為某些人,某些事情就放棄自己生命的體驗呢?這樣是不值得的,唯有用盡全力,好好生活,才不負此生。
生活總是愛和我們開玩笑,或許在我們最志得意滿的時候給我們降維打擊,或許在我們走出低谷期往上走的時候,再給我們來上當頭一棒,打回低谷,不要怕,生活既然給我們關上了一扇門就必然會給我們打開一扇窗,你要想想,徐福貴從一個封建地主大少爺變成備受盤剝的佃農,這樣的降維打擊怎么受得了?但是他挺過來了,學著村里人的樣子去種地,作為從沒干過農活的貴少爺,他干的很慢,都說笨鳥先飛,對他來說,笨鳥還得多飛。
當生活好起來的時候,福貴的媳婦家珍又患上了無法治愈的軟骨病,再后來,兩個孩子先后去世,女婿也在干活的'時候不幸離世,再往后他的外孫子也拋棄他離開了人世,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的不幸全都發(fā)生在他的身上了,但是他也沒有放棄活著的念頭,他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但是他還活著,所以說,不要輕言死亡,既然來了人間一趟就要好好的活著,就像福貴的娘在福貴輸光所有家產之后說“人只要獲得高興,窮也不怕”。
生命是脆弱的,我們更應該要堅強的活著,死亡是很容易的,一場疾病,一把刀,一根繩子都能奪去人的生命,昨天晚上,我親耳聽聞一個人從活蹦亂跳到病床上,并且見到了病床上的他,感慨生命無常,這樣的事情我自己又何嘗沒有遇到呢?在我新家還在裝修的時候,我騎著外婆的三輪車運送材料到新家去,不曾想在返回的途中連人帶車摔落在田邊地頭上當時整個人眼前一片漆黑,腿都軟掉了,當時在想可能真的要交代了,還有一次是在澡堂泡完澡之后,也是整個人麻麻的感覺,眼前一片漆黑,腿腳無力,冷汗直流,我也在想可能要完蛋了,但是好在又活了回來,真的是劫后余生啊,所以說,我們要盡力的避開危險的東西,好好的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有時候也是對親人的一種慰藉吧。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出現(xiàn)了幸福指數(shù)、抑郁癥這些詞。我在想,或許就是這些詞的出現(xiàn),才造成了一系列的悲劇吧,每一年都能在報紙上聽到孩子跳樓,自殺等等的新聞。人活著才有一切啊,有什么千難萬難的事情,非得要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這個社會的壓力確實很大,但是每一個人都有壓力,關鍵在于如何去調節(jié)自己的狀態(tài),死是最容易得事情,但是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我們甘心就這樣回去嗎?至少要好好的感受一番吧?生而為人,就讓我們好好地活一回,活的瀟灑肆意!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8
這本書,一眼看去深刻的黑侵襲了整本書的封面,其中“活著”二字堅毅地站在那深深的絕望之中,頑強地抵抗著。
讀完此書,不禁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書中福貴的經歷無一不在向我展示一個以苦難為底色的畫卷。難道“活著”是在苦難中掙扎,在絕望中離去嗎?
不,不是的。作者余華在書中給出答案:“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故事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農以淡然,平和的語氣講述自己的心酸經歷開始的。少爺出生的福貴,因早年浪蕩紈绔,在一賭之后,輸?shù)袅思抑兴械募摇O仁歉赣H的死亡,后又進城為母親找郎中治病,又被抓去做壯丁,歷經了坎坷后回到家中,母親已經去世。女兒鳳霞因一場高燒而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因善良獻血而被無良醫(yī)生抽血過度死亡,之后鳳霞因難產離世,妻子家珍在三個月之后去了……可是這厄運的魔抓并沒有因此放過他,還又將他的外孫苦根,女婿二喜的生命也剝奪走了。最后,只余一個用自己粗糙雙手收拾了全家人后事的福貴存活于世。在這之后,福貴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殺的老牛陪在自己身側,并取名為福貴。
讀書時,我憤怒,悲痛,到沉默。但對于每一個變化都無法改變,之后要發(fā)生的劇情到最后也只能慢慢接受。一如書中的福貴,他每次與親人的離別,都是那樣無可奈何,無法挽回。那無處宣泄的痛楚,最終化為忍受,平靜。他平靜地敘述著他的經歷,沒有回避,而是一遍又一遍回憶其中的快樂時光,也沒有回憶時突如其來的潸然淚下,更沒有撕心裂肺,他只是將自己的經歷講成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一遍又一遍講述給來這愿意聽的年輕人。福貴堅毅地承受著,靜默地緬懷著,還唱出“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生命之歌。一人一牛,走向夕陽西下后的黑暗,坦然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那田壟上的兩道寂靜身影,在無聲中叩響了我的心,那是淚已流盡,絕望也消遁之后的釋然的堅強。
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貧困、病痛、混亂中艱難求生,但他們每一個人卻也都用自身的樸實勤勞,交出一幅生命所肩負的沉重、所展現(xiàn)的璀璨的真實畫卷。
生命不是由詩篇譜寫而成,而是凡人的歡笑和眼淚,陪弟弟玩耍,我知道我活著,享受成功的喜悅,我知道我活著……而生命的告白就是,無論遭逢多少坎坷不平,依舊努力地活著。道阻且長,我們就用愛來堅持,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我們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既然來去這世界不能由我們做主,那便全力以赴的,勇敢的活著,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報答父母,社會而活著,為愛意斑斕的世界而活著,更是為活出本真,活出自我,而非“死在”人云亦云的庸俗潮流中。
生命告白就是,為了明天峰回路轉的希望,為了撥云見日的轉機,我們都要堅定不決的活著,只要我們活著就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生命告白就是,在未知中,仍堅定不移地走在這條或艱辛或迷茫的漫漫旅途中,只要活著,便會有冉冉旭日升在我們頭頂。
合上這本書,那“活著”二字在黑色封面上,彰顯著獨特的力量。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9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弊髡叩倪@段話刷新了我對活著的理解。
《活著》這部作品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一開始,福貴出身于富貴人家,但福貴一天到晚都跑到城里吃喝嫖賭。沒多久,福貴就把自己的身家輸了個精光,屋子沒了,土地也沒了,福貴的父親也因此被氣死,母親也得病了。福貴看到自己的家里淪落到此地步,終于醒悟過來,不再嫖賭。一次,母親病危,福貴去城里抓藥,不料卻被國民黨給抓去了。福貴命大,后來逃了回來,但家里一切都變了,女兒聾啞,母親身亡,家里一直靠妻子支撐著。不過好在現(xiàn)在家里的頂梁柱回來了。最后,兒子被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難產而死,妻子病死,女婿被壓死,外孫也吃豆子噎死,只剩下一頭與福貴一般年老垂死的牛陪伴著他。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币婚_始看到這句話時,我是不太能理解的,我認為人可以為了親人而活著,可以為了所愛的人活著……當我看完整部作品,我或許懂了那么一點點,福貴,他的親人都隨他而去,只剩他一人。他愛的人,或是愛他的人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仍積極地活著;蛟S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吧——“活著的力量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幸福、苦難,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的,這不可避免。貧困之苦,死里逃生之苦,失去至親之苦,失去摯愛之苦,生老病死之苦,艱辛之苦……這些福貴都經歷了。但他并沒有放棄。即使全世界都棄他而去,但他沒有放棄自己,這就是活著。福貴也是人,是鮮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曾想過就此而去了,反正這世間也沒有什么可眷戀的了,但活著的信念戰(zhàn)勝了一切苦難。我仿佛看到了這么一個畫面——一個暗無天日的`黑洞里,傳來一聲一聲強而有勁的呼喊:“我要活著!我要活著!我要活著!你越發(fā)往里走,呼喊越發(fā)強烈、大聲。
從另一角度來說,活著,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勇氣。一生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已,太多的苦難、挫折,太多的無聊與平庸。但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那么,再多的苦難最后也只會變?yōu)楹顾プ虧櫮切闹新ū榈氐氖澜,心中會綻放出一朵朵鮮艷的花。更何況,現(xiàn)代的人們的生活條件哪有福貴那個時代甚至更往前的時代苦!
福貴一開始賭錢的時候,經不住誘惑,賭了還想賭,輸了更想賭,以至于后來輸?shù)脙A家蕩產。欲望這種東西,是把雙刃劍。若是你把握得好,那便是對你有利的。但一旦過于放縱,便就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個度。每個人都有欲望,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做欲望的主人,這樣才不會走上歧路。又或許,人啊,只有吃過一次教訓,才會肯改變,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所以,挫折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你成長,讓你變得更堅強勇敢,讓你意識到自己曾犯下的錯誤……挫折不只是為了讓你受苦,更多的是,為了讓你成長。
活著!才會讓更多的想象成為可能!盡情綻放吧!祖國的花朵們!更好地活著!活著!活著!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0
苦難是生命的常態(tài),煩惱與痛苦總相伴我們一生。當你明白這,就沒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過——自己的兒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兒大出血而絕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夾死,父親在上廁所的途中死去,母親因為沒有得到藥治而病死,妻子因為生活的重擔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在人世間……沒錯,這就是《活著》主人公福貴悲慘的一生,余華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筆,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充滿壓抑的生活環(huán)境中。
我追隨著那個蒼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條充滿了苦難的`石頭路上,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
余華先生寫作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從來不會讓生命的苦難一下子來臨,他都是先給讀者以光明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時,余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征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當首先讀到有慶的死時,我真的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無法再讀下去——有慶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中,他仍然沒有對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著一切;有慶聰明善良,寧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對現(xiàn)實,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家的羊死掉,也許有慶只能算是中國無數(shù)窮苦人家的一個典型,一出生的命運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聽說要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yī)院,但沒想到卻被黑心的醫(yī)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里!那時的福貴跑到醫(yī)院,卻發(fā)現(xiàn)早晨還活蹦亂跳的兒子卻變成了一具已經動不了的尸體,早晨還是熱的,晚上卻變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后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余華塑造的這一家人,對于生活的苦難和挫折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逆來順受:你給我什么,我便承擔什么……他們像是一個巨大的懷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給予他們的所有苦難。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余華說的這一句話,我到現(xiàn)在都未能夠解開其中的謎語。其實,說實話,當我讀完《活著》這一本書之后 我便不再想要翻開它讀第二遍——《活著》帶給讀者的那種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讀了都會讓人潸然淚下。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jié)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也許真的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活著,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著,才有資格評點成。恢挥谢钪,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著,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著,可得好好活著……”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1
帶著沉重的心情,我讀完了《活著》這本書。主人公富貴的一生由富及貧、由家有兒女到孑然一身,可謂悲劇也。造成富貴一生悲劇的原因有哪些?其自身不思上進,時代的推波助瀾,政策的影響巨大都是其悲劇的劊子手。不過,從富貴的一生,我們也看到了富貴一步步步入成熟,走向剛強。很少人的一生如富貴這樣的悲慘,更很少有人能夠承受住這樣的悲慘,就像春生,最后忍受不了現(xiàn)實而自縊。其實,今天我不想談論富貴的高貴品質。我想說的是那個時代的“活著”演變到現(xiàn)在的“活著”,現(xiàn)代人應該怎樣才能像富貴一樣的.“活著”。
今天在食堂吃飯時,一同事說“我現(xiàn)在還是沒有學會享受孤獨,我現(xiàn)在就是一具行尸走肉,上班與否對我而言沒有區(qū)別”。不要認為我的這位同事生活潦倒或遭遇不好。其實就我所知,她家景充裕,小孩由父母帶。天天就是上上班、搞搞運動。在我們看來她活得特殊灑脫和安閑。為什么她說自己是一具行尸走肉,要享受寂寞?其實,現(xiàn)在好多人不必擔心吃、穿、用,不必擔心工作被炒,不用擔心煮飯問題、洗衣問題、帶小孩問題等等。在別人眼中的幸福,在他們自己看來真的是幸福的嗎?
就我自己而言,我讀書時候的夢想是讀好書,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幫媽媽爸爸減輕負擔。所以我學習很賣力,因為我的目標很明確。大學畢業(yè)后,我如愿以償找到一份人稱“鐵飯碗”的工作,工作穩(wěn)定,收入不差。另外,我嫁了一個疼自己的老公,生了一個可愛的寶寶,我的一切似乎都完美了。天天周一至周五朝九晚五的上班,周末時間自由支配,不用曬太陽,不用淋雨,不用扛東西?磥硪磺卸际悄敲吹耐昝篮蛺芤。可是為什么我越來越覺得累,越來越覺得生活沒有活力和動力呢?這就是今天我要說的現(xiàn)代人的“活著”。
富貴那個年代的人活著是為了物質,物質關乎他們的生命,而現(xiàn)在的人缺的是精神食糧。沒有精神食糧,他們的身體是活著的,但是精神是萎靡的。這樣的感受生不如死。那什么是精神食糧,怎樣獲取精神食糧呢?那就是給自己重新樹立目標,培養(yǎng)自己愛好興趣。
目標包括工作目標和生活目標,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工作目標不僅是天天做好份內事。還應該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長遠目標。要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別人對自己工作的肯定,獲得相應的榮耀,或者努力走向更適合自己的領域或地域。說到底,人活著要有目標,就像大海中的一艘帆船,只有明確自己航行的方向,才能安全、快捷的駛向目的地,不至于在中途迷失方向,把自己置于險境。人只有有了奮斗的目標,才能有活著的盼頭,有盼頭,才能算是真正的活著。這就是我想說的活著。
從小的方面來說,我們在閑暇時,應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興趣,讓自己的時間充實起來,只有這樣,人才會覺得充實和滿意。也能夠使自己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當然嘍,作為一位父親或母親,小孩的教育問題是不容忽視的。結婚了就要對自己的家庭負責,有小孩就要對自己的小孩負責。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這才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質。
這就是我讀完《活著》的感想。愿每個人,不管是有錢的、沒錢的,有權的、沒權的,都能好好“活著”。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2
我讀高中的時候有個同學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當時就覺得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很頹廢,缺乏理想,但是卻也很有道理。在經歷過一些事之后,又回想起了余華所寫的那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活著》,就更加覺得這話說的十分有道理,而且與生活很相符。
《活著》描寫了一個在鄉(xiāng)下采集民歌的編輯偶遇一個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那悲劇的一生,以及他在經歷了痛苦一生之后,在年老時面對生活時的那種從容,平淡的態(tài)度。表達了生的艱難和生命的堅韌,通過一次次的死亡經歷所帶來的痛苦,而體現(xiàn)出了生的價值和意義。
文中的.主人公徐富貴,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偉人,也不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甚至都不算是一個好人。他在年輕時是地主家的少爺,行為放浪,最后還敗光了自己的家產,才在生活的壓力下被迫親自勞動,但是他卻是個連種田也不會的人。然后就這樣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種種不幸與痛苦。但是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是你是我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的身上有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影子?偸窃谏铐槙车臅r候及時地享受,不想過去也不想將來。但是這樣總會導致未來的悲劇,當悲劇來臨,我們總是感到無可奈何,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突如其來的不幸。這也許就決定了徐富貴在藝術上是一個不朽的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熱衷于探討生命的意義或者生活的意義。說什么為人類解放,為民族國家的富強,或者小一點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可。我不敢說這有什么不對,更不能否認這一種價值觀,相反,也許我自己就有這樣的價值觀,也正在追求著這樣的價值觀。但是就如羅馬哲學家所說的“人只是一堆原子的聚合,死亡則是原子的解散!比瞬贿^是大自然在無意識中因為偶然的因素才進化產生的一種對大自然來說是可有可無的生物而已。對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我們對于整個人類社會也正與人類對于整個大自然。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很可能在生活的不確定性面前,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控制。死亡也許是對抗苦難的沒有希望沒有意義的生活的好方法。但是死亡卻也是比沒有希望的生活更加地沒有意義,而僅僅會加重生者的苦難。所以在生活的苦難面前,我們被苦難所劫持,除了忍受生活所加在我們身上的苦難,我們別無選擇。我們所能選擇的是如何對待苦難。落花生在《空山靈雨》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河蚌何曾想要創(chuàng)造珍珠,只不過是因為沙子無意間進入了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就不得不花費些力氣分泌些液體來將它包裹!蔽蚁耄松械母鞣N苦難也算是無意間掉進我們的身體的沙子吧!
在徐富貴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人所能承受的苦難是沒有極限的。先是被人設下賭局騙光了家產,然后被抓之后親人又一個一個地先后失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這在我們看來是無法承受的痛苦,但是徐富貴卻一一承受了下來,而且還在這一次次的悲劇、苦難中變得平淡,坦然地面對生活了。所謂的無法承受的生活的痛苦,也許僅僅是因為那種痛苦沒有降臨在我們身上而已。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3
之前看完了路遙的《人生》,一直想寫一篇讀后感,可是不知從什么角度入手!度松愤@本小說,就跟真的人生一樣沒什么主旨,跌宕起伏好像要告訴我們些什么,但內容太多說不清楚,到頭來也只為了——活著。
余華這樣說自己的這本小說:“《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上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這段話,讀之前看沒有任何感覺,但是讀完以后發(fā)現(xiàn),這段話就是《活著》最好的讀后感,并且它也告訴我們《活著》講述的并不是一個悲劇,它讓我們看到一條生命的堅強,以及活著的強大渴望。
我先前在想說喜歡《活著》這本書,是不是有點殘忍,可是現(xiàn)在我想說《活著》是我看過的書里面給我最大力量的一本,雖然最后只有福貴活了下來,就算他這一生活得多么不幸與不堪;就算他親眼看到身邊他所愛所恨的人一個個離去,但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人活著的力量,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可貴。
初中的時候,我遇到挫折時總會這樣安慰自己:“世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死亡,沒有什么比死亡更痛苦,所以我現(xiàn)在遭遇的、即將遭遇的都不算什么!边@句話總是很有效的給了我一個退路,就跟福貴被抓去上戰(zhàn)場,面對敵人的槍炮時想的那樣,只要能夠活著回去,怎么樣都可以了——這也的確是福貴敗家后第一次產生的要好好活著的信念。
人真的就是這樣,做少爺時的福貴吃喝嫖賭,除了正事其他什么都做,那個時候他忙著滿足自己的欲望,怎么會想到要腳踏實地地活著呢,他的人生好像一團泡沫,隨時都有可能破滅的。從戰(zhàn)場上保住一條命回來的福貴,開始好好待他的妻子和兒女,但苦難的命運卻依然伴隨,時局的混亂,家境的貧困,家珍的.害病,知道福貴親眼目睹贏了他所有家產的龍二替他上了制裁地主斷頭臺,他才覺得命運之神一瞬眷顧了他,奪走了他享受的權利,卻留給他一條命。
《活著》的情節(jié)進行得很快,有點像我們的人生,腳步匆匆,來不及后悔,來不及思考為什么。有慶的死,鳳霞的死,二喜的死,接踵而至,淚還來不及風干卻又再添一層傷心。二喜的出現(xiàn),其實是《活著》進行到后面,一個讓人欣慰的轉折,他的善良是完美的,從前一片灰色的世界,在二喜出現(xiàn)后出現(xiàn)了一片喜慶的紅,正當人們覺得生活有了希望有了新的開始時,他又早早地喪了命——留下苦根,從他的名字中我們也能猜到,又會是一個悲傷的結果。到了苦根的死,福貴應該已經有點麻木了吧,我不知道如何確切地形容他當時的感受,一個見過那么多死亡的人,一個注定要孤獨的人,他已經習慣了一個人活著。
不論生命多么叫人絕望,卻依然要倔強地挺立,驕傲地活著。
命運的強權,有時使人感到無力。的確,在書中的背景下,人們其實沒有那么多力量去改變什么的,不像我們現(xiàn)在,不像《人生》中的高加林,可以追求一下夢想,拼搏一下未來!痘钪分械娜藗,也許是看不到所謂未來的,可是他們又對明天分外地清楚:明天我依然活著,我依然面對這片無邊的黃土,我依然為了我下一個明天揮下汗水。
是的,倔強地挺立,驕傲地活著。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4
生和死,是個永恒的話題!痘钪分袑懙溃骸拔覀儠䜩淼竭@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辈恢挥X,來了,又離了,一切都是那樣的無可奈何,難以掌控。卻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么清晰,我們生著,亦然亡了;我們亡了,亦然生著。驀然想起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幾字,囊括了多少萬物的規(guī)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著》中的福貴,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絢爛”,活在一個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歲月,揮霍無度,貪婪地享受著生而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纏繞著舌尖,刺激著每一個味蕾,令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開始狂歡,忘了妻子,忘了父親,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萬次呼喚,也未曾把他換起——個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誰又能讓他醒來呢?他活著,也死了。
一聲霹靂,他猛然驚醒。仰望天空,呵!要變天了。烏云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盡頭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陰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與那在后匆忙追趕的人群。他敗光了所有家產!我想,他的心情是極富雜的,對那聲霹靂心存感激,又憎恨無比,又或許想繼續(xù)品嘗美酒,把自己灌醉。無論如何,他不得不活過來。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這暗淡的世界掙扎!耙孕Φ姆绞娇,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痹瓉,現(xiàn)實生活竟是那么不堪一擊,他卻無能為力。此時的他,是一只螻蟻,搬著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爬著。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還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漸漸虛化。
可誰又知道,命運無常,造化弄人。這,才剛剛開始。父親的亡,孫子的生,妻子的逝······生生死死,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曾抱有希望,至少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現(xiàn)實卻把希望的密網(wǎng)一點點扭曲,撕碎。他拼盡全力去重織,已然于事無補。他默默地,安靜地承受著生和死,一次次地重感“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無奈和痛楚,不亞于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彼m活著,卻經歷著死亡的折磨。我想,福貴一定是有過輕生的念頭,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抉擇,最終選擇了活著。因為他明白,“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薄盎钪裁匆膊粸椋褪菫榱嘶钪旧矶钪。”走過浮華和喧鬧,看過生離死別,轉頭才知道,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永存。
時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許,福貴淡然了,會默默一笑吧。誰不曾絕望過呢,每個人生來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于是的.,他和一只也叫福貴的牛,相濡以沫。這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他用生命的情緒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關懷生命。我覺得,他沒有對抗了,但又與麻木不同,這是一種信念,一種更高尚的人文情懷——逆來順受,放棄內心的掙扎和疑問,默默忍受它。
他和牛在田地上耕作著,無論是先前的美酒,還是后來的霹靂,他都不在乎了,只是一個人,默默地。生命,不就是用來感受的嗎?他或許在想,生與死如同東方徐徐升起的朝陽和西方斷腸的夕陽,日復一日的交替著。朝陽無論陰晴,兀自地懸掛于天空,夕陽無論有多么不舍,也將默默地下墜?此葡扔谐,再有夕陽。然而我們總會被自己所處角度,雙眼蒙騙。哪有什么朝和夕啊?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不增不減地默默旋轉著——以它那不十分圓的圓。朝和夕,本就是一體,只是形式不同罷了。生和死又何曾不是這樣呢?
陽光照射著大地,一人一牛的影子被拉得許長,道不盡這是朝陽的親吻,還是夕陽的呼喚……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5
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只在于方向。
——題記
那是片細雨朦朧的稻田,人影在濃郁的晨霧中看得那么不真切,一個佝僂著背的老人和一頭瘦骨嶙峋的老牛從霧中走出。雨珠落在水洼中,攪亂了2人的倒影……
第一次見到《活著》,我就被它的情節(jié)吸引。在千奇百怪的死中,我感到不解與困惑。福貴的父親掉進糞坑摔死了?有慶抽血被抽死了?苦根吃豆子撐死了?這些人的死亡是那么荒誕,我從來沒有想過死的方式有如此多?蛇@些人的死亡卻像是作者的敷衍了事,他們活著就是在人生中走個過場而已。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呢?我苦笑著想。
第一次,我讀到了生命易逝的是死亡。
第二次與它相逢,便是初中以后,我被它壓抑而凄涼的氛圍所感動。我把自己代入到人物中,深切地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我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鳳霞曾是福貴疼愛的女兒,卻因生病而變得又聾又啞,福貴想把她送走,但最后迫不得已送走她,卻又于心不忍,把她帶回家,可最后在生孩子時,鳳霞撒手人寰?喔区P霞用命換回的孩子,也是福貴身邊最后的人,苦根一天福也沒來得及享,就因吃太多大豆而死。至此,福貴身邊再沒了別人。我也體會到了世道的冷酷,隊長為了找屋子煉鋼鐵,直接燒了一個村民的茅草屋。醫(yī)生為了就縣長老婆抽走了有慶的命。福貴眼看身邊所有人一個接一個離去,他似乎成了那個死神鐮刀下的幸存者。他活著也不為了改變世界,只是為了吃上一頓飯。這樣茍且偷生地日子真的有意義嗎?也許沒有,也許有。我開始動搖了。在福貴眼里,家珍是最好的老婆,盡管她體弱多病;二喜是最好的女婿,盡管他是個歪脖子。他們活著就是家人的`牽掛,是獨屬于他們的烏托邦。無論怎樣,我還是被《活著》中地人情所震撼。我為福貴感到悲傷,也為逝去的人感到惋惜。
第二次讀《活著》,我讀到了人情冷暖人生。
第三次讀《活著》,卻是在幾天前,我關注到了更多細節(jié)福貴家中盡管沒錢,卻也為了有慶買回兩頭小羊。有慶為了救人決定獻血,還怕自己最后一個獻不上血了。二喜被水泥板壓死時大喊了一聲“苦根”,那撕心裂肺的叫喊聲,是對家庭最后的留戀和遺憾。福貴最后時刻福貴買下將死的老黃牛,把自己的名字給它,這頭牛和他一樣,孤獨但又堅強的活著。“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熟悉的名字再次在耳畔響起,活著的人與死亡的人的靈魂在剎那交匯。活著便不只是幸存,活著中的每個人物,都竭盡所能照亮是那邊的人,在人生無盡的痛苦中,卻也因家人的存在而感到些許溫存。每個人的生活都有意義。福貴用大半生贖他早年的罪過,又用晚年來紀念那些離開的人;二喜對鳳霞真摯的愛越過世俗有慶用生命換取一名女老師的生存;家珍用一生陪伴幫助福貴,詮釋真正的不離不棄。幸存與活著有了清晰的界限,就像硬幣從正面看,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在巨大的壓力下,福貴能微笑著面對人生,鳳霞能綻開她的笑顏。書中所有人都為了活著而活著,去履行責任,忍受苦難。他們都是世界上的迷路者,卻披荊斬棘闖出一條路,在那條路的盡頭,是人生的終點,所有到那的人,都會幻化成一抹光,照亮還在塵世的人。生命永遠不會失去意義。在棺材蓋下的那一刻,生命才失去意義。
第三次,我讀到了靈魂永存。
還是那片稻田,晨霧散去,稻田又透出一抹翠綠。老人的歌聲從遠處傳來,打碎了迷霧中的寂靜,飄向更遠,更遠的地方。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6
余華的這本《活著》是我高中時期閱讀的,雖然當時閱讀地比較匆忙,但依舊帶給我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再一次把它翻閱了一遍,并做這篇讀后感記錄感觸。
這里就不再對文章內容和主旨做過多闡述,主要談一談個人感受,如有不準確的地方還請吳老師多多包涵。
高中時期少年氣是最旺盛的,高談闊論的文章書籍大多看不進去,所以第一次有人推薦這本書時我并沒有過多關注。拿起它的契機不過是年少散漫,不愿意做題,便在書柜里隨便找了一本書看,于是它便幸運地被我選中了。
現(xiàn)在依稀記得那是一個下午,我坐在我的小角落里讀福貴的一生。本以為只是打發(fā)時間的工具,再一回神卻已到了大幕將落之時。第一感覺——同情,年老無依在什么年紀都令人深有感觸。第二個感覺就是,敬佩。隨著時間流逝,身邊的人都紛紛離開時,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是否能如福貴一般依然樂觀的生活。我認為這是很需要勇氣的,很值得我敬佩。在讀書比較匱乏的高中時期,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影響,在高三寫標語的時候,我給自己寫的鼓勵的話是——勇往直前,永不妥協(xié)。不妥協(xié)是我自己對“活著”精神的解讀,即使生活讓家珍、有慶、鳳霞這些人都離開了,但福貴依舊沒對生活妥協(xié),他依舊說,我想著我還得再活幾年,牛還是要買的。所以我也用這三個字激勵自己不要對做不出來的數(shù)學題妥協(xié),不要對想放棄的自己妥協(xié)。
時隔三年,我再一次拿起這本書,心境的改變讓我對它也有了一些新的解讀。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不再像從前那樣氣盛,對于這本書也多讀出了一些溫情。尤為感動的就是福貴和家珍還有二喜和鳳霞,雖然福貴年輕時喝酒賭博流連花樓,但是當他窮困潦倒后,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認識到了家珍的好,他盡了作為一個普通農民對妻子最大的愛護。在家珍去世的時候,福貴說,家珍死得干干凈凈,平平安安,沒有人隨便議論她,這也算是那個年代普通人最樸實的愿望了;二喜和鳳霞是我在這篇小說中最喜歡的兩個人物,二喜會拉著鳳霞的手回娘家,還會在鳳霞懷孕時自己在屋里喂蚊子,讓我感覺到了那個年代最淳樸的愛情。鳳霞生產時難產,二喜卻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出,我要鳳霞。這是在知識文化都很發(fā)展的現(xiàn)在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在鳳霞大出血離世時,二喜說,我要大的',他們卻給了我小的,這句話最令我動容,讓人能感受到二喜的一顆真心。這次閱讀中還有一個情節(jié)很打動我,就是在搞人民公社時,家里沒有糧食,家珍回了娘家,帶回了一小袋米。家珍說,是爹給我的。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就用這最平平無奇的五個字寫出來父親對女兒的關愛。還有就是曾經我并沒有怎么注意過的結尾,這次讀后也有了一些新的感觸!包S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想福貴這代人即將落幕了,也是帶著那個時代的痕跡落幕了,回到了最初的土地里。
小說里福貴一家人經歷了內戰(zhàn)、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會變革,可以說家庭發(fā)生了很多很多重大的變故,但是這些變故并沒有磨滅他們之間的情感,生命雖然不斷離去,但情感永在,活著的精神永在。我很想用一句話形容福貴的一生,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并不是說福貴為那個年代做了多少貢獻,而是他一直用堅強樂觀的精神生活,我覺得這就是獻給生活最美的頌歌。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7
對于某些人來說,活著便是最大的奢望。那是一位老人的一生,他年輕時吃喝嫖賭,將家業(yè)敗光后,他的父親去世了。他租了幾畝田,卻在幾日后被國民黨抓壯丁了。解放戰(zhàn)爭勝利后,他跋山涉水,返回家鄉(xiāng)后卻被告知母親去世,女兒變?yōu)榱嗣@啞人。就這樣生活了幾年,兒子被抽血去世。再后來,女兒生產時血崩去世,妻子遭受打擊,也去世了。再過了幾年,他的女婿因一次意外也去世了,徒留他與他的外孫。后來,他的外孫在吃多了豆子后撐死了。這一生,只剩他自己一人!痘钪繁闶且砸晃磺嗄耆嗽儐栆晃辉谔镩g耕作老人一生的方式將那名老人的過去娓娓道來。
人類為什么要活著?我想大概是存在于骨子里的本能吧。求生欲促使人類生存、繁衍了上千年,就像書中那名老人一樣,明明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世。但他仍然不放棄生的希望,在人生的罅隙中艱難生存著,決不放棄一絲光亮。
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在時代被黑暗籠罩,看不見一絲光亮,希望被扼殺時,唯有死亡以告慰自我。就如同屈原一樣,故都被攻破,一生信仰破滅。這時的他,茫然而又無措,這世間眾人皆睡,唯他一人獨醒。于是,他以死亡的方式喚醒眾人,以死亡明其志。這個世界麻木、冰冷而又黑暗,需要人們喚醒、溫暖、照亮它,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對于生與死的抉擇,眾人因出生不同、經歷不同,選擇也不盡相同。書中那名老人心中仍對未來抱有期望,“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睂ι钊杂邢M,所以他選擇繼續(xù)活在世上。他對自己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倍奶煜,故國已滅,滿懷的理想業(yè)已破碎。此時的他,只有一腔對故國的赤忠之心,于是,他面南而逝,自死不忘南宋。
而另一種選擇死亡的人,不是為了死亡而死。他們是為了拯救他人之生命,喚起他人內心對真理的渴求,而大義凜然地走向了通往死亡的道路。就如書中那名老人的兒子,他自愿為他人獻血,即使面臨可能會休克死亡的風險,風險是那時人們安全意識淺薄,醫(yī)療技術不先進所致,但他仍舊沒有退縮。他內心只有“救人”的信念。他心中只想:“自己會被輪到最后一個,到那時可能就獻不了血了。”
于生,我們自是要盡自己最大能力去生活,和書中那名老人一樣用盡全力,懷抱希望去生活。想想明日充滿希望的朝陽,雨落后特有的草木清香,還未品嘗的美食。好好擁抱這個世界,去用心熱愛它。將短暫的人生活出特有的光芒。
于死,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其實對它來說,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只是有的人敢于直面,有的人害怕面對。即使如此,你還是會死亡,這是一個令人悲哀卻又無奈的既定事實。但是,心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能夠降臨于世,這便是最大的幸運了。我們已經在這世上看過了萬家燈火,賞過了百花齊放。感受過春雨,傾聽過夏蟬,擁抱過秋風,親吻過冬雪。享受過人世間的溫情,這不就是活著的真諦嗎?至此,死亡又有什么令人懼怕的呢?
生與死,聽來高深,但事實上,我們每日都在經歷生離與死別。窗邊那只常來的鳥兒為何不駐足窗上了,令人早已習慣的叫聲為何忽然寂滅了?手心上那只美麗的蝴蝶的翅膀為何突然停止扇動了?生老病死,自然規(guī)律,不可違抗,倒不如早早接納。更能讓人們懂得生命之脆弱,使我們更加珍愛生命。
《活著》一書中,主人公盡管受盡挫折,但仍用盡全力在這世上活著,這于我們青少年,于所有人都是一種鼓勵,一種啟發(fā)。一位未曾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能如此拼盡全力而活,那我們不是更應該用心在這世界生活嗎?
對于某些人來說,活著便是最大的奢望了。我們輕易地享受著他人所奢望之事。這已然是幸運無比的事了。
窗外白楊沙沙作響,陽光透過葉間,桌上樹影斑駁搖晃,歲月靜好。拋開生死,就為了活著而活。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8
市井之地,人心惶惶,破毀的城墻后是麻木擔危的看客。高樓林立,人心叵測,閃爍的霓虹燈下是匆匆各色的行人。不同的時代里,我們究竟在以何種姿態(tài)活著?各種思緒之中,我走進了余華的《活著》,走入了那段坎坷的歲月,走過了你的一生。
河邊一頭老黃牛,那滿臉皺紋的老人便是你了。每每太陽落幕時,你總會來這坐坐,看著天邊一次次追憶那逝去的日子。
年輕時候的你嗜賭成性,在迷離的煙霧、金錢的碰撞聲中醉生夢死地活著,有時候看清了那門外的三世同堂,天倫之樂,卻終究還是被那推磨般的聲音拉回了心。當一張張欠條從面前劃過,你麻木的按下手印,恍惚覺得那幾十畝田好像沒了,摸著手里賺回的`銅板心里又慢慢定了下來。長袖一揮你目光如炬,卻沒能看清那狡黠的笑容和背后一重又一重的騙局……
當被掃地出門的那一刻,所有的趨炎附勢變成了嗤之以鼻,那些隱藏在諂媚笑容背后的骨子里的鄙棄還是顯現(xiàn)了出來,你萬念俱灰,想起了家里的那座大宅子,那些高傲地在自家的百畝貢田巡視的日子,那個被你奚落的毫無臉面的老丈人,更想起了那個被你一腳踹出門去的妻子,那半只腳踏進了棺材的父母和那雙兒女……死去罷死去,活著嗚呼活著。喉嚨仿佛梗著一塊石頭,說不出話來,看著依舊熱鬧的街市,卻覺得自己仿佛又隔了一道難以跨越的屏障。是啊,你破產了,以后的你一無所有,看著對面的那塊大石頭你也巴不得一頭撞了上去,一了百了,可一家老小又該如何自處。你苦笑著空洞地向著那最熟悉的路走去,活著不過是自贖般活著。
家產已經全部變賣,父親在這場變故中從此一倒未起,妻子也和那和那未出世的孩子一起回了娘家,你看著拿著包裹偷偷抹淚的母親和那在一旁玩鬧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的鳳霞,心里頭一萬分的難過。到了這個田地,你想再如果這日子都得過下去,走進了那簡陋的由自家原來茅廁改造的屋子,你想著該怎樣把家里的光景過好。買了幾畝地后,你便開始每日每夜的勞作了起來,有時候累得大汗淋漓,你會坐在田壟上歇歇,想著家珍什么時候會給你帶回來一個小子,覺著那以前隨意拋出的一塊銀幣實在珍貴,還沒來得及繼續(xù)想,你又埋頭進入工作了。不過幾個月,終日里的勞作暴曬已經讓你看起來和一個農民無異了,誰也不會關注你也曾經是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闊少爺。
也記不清是哪一天的下午,偶然的一次抬頭那個心心念念的人就站在面前,手上牽著一個五六歲大的男孩,你想那應該就是你的孩子吧。不知怎么的淚水就流了下來,從前自己對家珍那般,落難之際她還是愿意和自己一同面對,以后的生活為了家珍也得好好過下去。此時,一家人坐在不大的房間里,你卻還是覺著別樣的溫暖。
后來在一次突然的事故中你莫名的走上了行軍的道路,再后來母親去世了,有慶、鳳霞、家珍也一個個先后豆離你而去了,你不愿意再一次次地去回憶生離死別,只是渾濁的眼睛里還是有著透不出的悲傷……
何其悲哀。福貴的一生,我由心而發(fā)的便只有這四個字。他的活著太過坎坷,太過不幸,太過卑微。可無論何種姿態(tài),他依然活著。試想當一把鋒利的匕首刺進你的胸膛,鮮血在不斷的外流,心臟即將驟停之際,你是不舍活著時的那些人那些事,還是疑惑死去后的歸屬到底在哪,或者是也只是單純的沒有任何疑慮的活著?相信看完《活著》,走進那或許離你很遙遠的時代,經歷那個時代的人所經歷的,或許你便會感嘆,大其實也不過于生死。
生命的最后的不過是死亡,為什么還要去如此竭力的拼命的活著,活著,你有思考的能力,追夢的動力,能夠去決定自己的未來和想要的生活,活著是為了更好地活著,也因為活著,你才能決定自己以何種姿態(tài)去活著。所以請珍惜并慶幸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生命。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 19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余華說過:活著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講述的是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更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
這是一個普通的人的生活,但他卻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精神世界。沒有抱怨,福貴很平靜的訴說著自己苦難的一生。正如余華所說,如果用第三人稱寫福貴,福貴無疑是一個苦難中的幸存者,但是正是因為很巧妙的運用了第一人稱,使他的經歷由自己的口訴說出來,反而不是那么令人難過!在福貴的講述里不需要別人的看法,是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的生活。賀拉斯說過: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福貴只是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的死去,將他們一個個埋葬,看著他們的一抔黃土,想著他們就這樣在人世間銷聲匿跡。
活著,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然而,活著對于某些人反而成了責任,亦或是負擔。痛苦,揪心,煩惱,苦悶……接踵而至。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小事,與美麗擦肩而過。在生命的牢籠里束縛著自己,不肯放開自己。將自己從高樓中推下,將自己拋入湍急的河流之中,將自己扼殺在生活的緊箍咒中……而《活著》這本書卻給了我不一樣的震撼!活著的理由是什么。只是因為有愛而活著,有人說他悲苦,有人說他不幸,有人說他的人生就是苦難的代名詞,有人說……我卻認為他是幸福的。因為他知道最重要的東西——生命的意義。生活所需要他面臨的事,不是苦難而是磨礪,不是痛苦而是希望!為了在家的妻兒活著,為了孫兒活著,為了自己活著,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他始終很真的活著。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福貴的存在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代表的并不是一個人,而是在那個時代的`普遍所有。對福貴這些平凡人而言,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沒有偉大的人生追求,他們從來就沒有逃離過生存的底線;他們雖沒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撐,卻在精神深處有著“對生命本源性的留戀和執(zhí)著”。他們一生所要做的不是與命運、苦難進行抗爭、喊叫,更不是以死來證明其生的偉大;相反的,他們是無聲無息地順從、忍受,用“生———活著”來向死亡挑戰(zhàn)!痘钪肥欠比A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福貴的命運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福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令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并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
在人生中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于哪年哪月哪日出生于哪個家庭,同時也不知哪時哪分哪秒死于哪個地方。人生或許就是這樣,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但每天能夠在匆匆的步履中看著迎面而來的晨光和那緩緩升起的朝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活著的快樂!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相關文章:
余華《活著》07-14
余華的活著的感悟03-17
(必備)余華的活著的感悟12-30
余華《活著》的生命啟示07-29
余華《活著》經典語錄精選08-19
余華活著經典語錄08-30
余華《活著》經典語錄06-08
余華《活著》讀書筆記06-12
余華活著的閱讀感悟心得01-12
讀余華的《活著》有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