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近陶行知》讀后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1
陶行知爺爺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讀了《走進陶行知》這本書,它使我對陶行知爺爺?shù)恼J識又更進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要做一個像他一樣的人。他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時時回想在我耳邊。讀完全書,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張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兩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講陶行知爺爺?shù)囊路袃蓚口袋,一只口袋裝公款,一只口袋裝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車回家,可他沒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決不挪用公家一分錢”。于是他就從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爺爺這件小小的事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自己要向陶爺爺學習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陶爺爺學習,不破壞學校的一草一木,保護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使大家在一個充滿生機、充滿綠意、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快樂地學習;其次不拿班集體的一針一線,對班集體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真正做到物歸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爺爺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愛滿天下”。他愛國家、愛民族、愛他人、孝敬長輩……說到這兒,我又想起書中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四塊糖果》。陶爺爺把四塊糖果獎給了犯錯誤的學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動了,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從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爺爺以獎勵的獨特方式來教育學生,使人知錯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這樣的讓我有感觸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當我讀到“誠實無欺”的內(nèi)容時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師、家長對我們講過無數(shù)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誡自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陶爺爺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2
最近,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走近陶行知》這本書。在陶行知爺爺光輝的一生中,有許多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使我啟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動了我,還有的讓我懂得了人世間的各種道理。體會到陶行知爺爺那高尚、純潔的品質(zhì)和治學的艱辛。而最打動我的,是陶行知爺爺那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
陶行知小時候很懂事,為了給家里省錢,就算母親剃的頭再不好,他還是順從地讓母親給他剃。這把剃頭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頭,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遺剃刀》這首詩中說道:“這把刀,曾剃三代頭。細數(shù)省下錢,換得兩擔油!弊x到這時,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費的行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金錢,認為家里我是父母的獨苗,什么事情都得聽我的?吹铰愤厰偵嫌泻贸缘,就認了命要買,說什么也不聽,但買回家以后,又覺得不好吃,怕爸爸媽媽批評,便送給太太吃,家人還夸我懂事;有的時候,看到一些喜歡的玩具就要買,但買回來后又不玩了;還有的時候,看到超市里一個個好吃的,就嚷著要爸爸媽媽買,不給買就撒嬌,甚至哭鬧,買了之后,覺得不好吃,就一直擱在那兒。一次,我去鞋服店里買鞋子,家里已經(jīng)有合腳的球鞋五六雙,但我就是要買?粗@些琳瑯滿目、款式多樣的鞋子,我恨不得全買下來,最后,我?guī)缀醢阉械男佣荚嚧┝艘槐,才找到了我最喜歡的。
我趕緊叫爸爸來買,他不肯,還說這個價格太貴,而且家里已經(jīng)有幾雙了,再買是浪費。“我不要,我今天就買定它了!”我肯定地說。經(jīng)過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買下了這雙鞋子。買完鞋我還不罷休,又要買衣服、褲子,而且一買就是兩三件;氐郊,我天天只穿新買的,以前舊的都不理不睬。長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時媽媽就心疼地說:“唉!買這么多鞋也不穿,還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當時聽了沒什么感覺的,但讀了這本書后,心里覺得很愧疚,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呀!他們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爺爺從小就很懂事,很勤儉節(jié)約,而我就這樣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真是不應(yīng)該!
陶行知爺爺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話都激勵著我們。我不僅要學習陶行知爺爺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還要學習他其他優(yōu)秀的美德,爭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3
花了整整十多天的時間,每天回到家臨睡前,我便捧起《走近陶行知》一書。一開始,我只是想借它來催催眠,到后來,到了睡覺時間了還在看,是真的看出滋味來了。書中那近百年前的故事,貌似陳舊,但理念好多放在今天仍然是鮮活的好例子,是時髦的教學理念,好多用在新世紀的今天,仍然適用。
80多年前,陶校長說要“教學做合一”。他說:“在做上學:學的才有用,才能透;在做上教,教的才能明白,才能詳盡!北热缥覀兘虒W生學習生字的書寫,必得結(jié)合具體的生字,和學生一步一步的走到生字書寫的具體筆劃、書寫的過程中,在這過程里做具體的指導,才能得出正確的方法,才能寫出正確、美觀的字來。閱讀教學時我們要走進文章的精神世界,我們也必得引領(lǐng)學生在具體的文字、句段中做深入、細致的感知、解讀,走進文字的深處,融入文字營造的濃濃情境中去,感動的同時也才能獲得心靈的重生。在那時,學校就有“活的生物課”。姚文采老師的生物課,既豐富又有趣。他把挖草藥的請來,教學生認識各種中草藥;他把種花木的請來,教學生在中各種花木的方法;他把科學社專家請來,教學生辨認各種生物科別……學校有生物室,有植物園,這多么令人羨慕啊!如果,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少一些重復的練習題,多一些親近生活,親近自然的實踐活動該多好啊!畢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學生更感興趣的,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不是更有趣,更有效嗎?如果,我們學校也有一塊地,上面允許我們的學生種種菜,養(yǎng)養(yǎng)雞啊什么的,一定很受學生歡迎。
在80多年前,陶校長就提出要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然而,回想我做的一些事,有沒有在扼殺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呢?有一天自習課,我讓孩子們在教室里看課外書,畫畫,孩子們在教室里安安靜靜地,突然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上的調(diào)皮大王楊博他的課桌椅周圍有一些白色的紙片,我走過去,大聲呵斥:“看看你的課桌周圍,你在做什么?弄得這樣臟?你這個個不爭氣的!”過了一會兒,耳邊才傳來很低的聲音:“老師,我在做雪花!焙⒆涌赡鼙粐樦,也知道錯了吧,趕緊拿掃把來掃干凈。現(xiàn)在,回想回想,作為老師的我,除了疾風驟雨,就不能春風化雨了嗎?想想自己小時候,學習畫畫時,當我第一次把我的作品《春天》帶回家時,雖然畫得不好,但我的父親母親卻很默契地什么也沒說,把我的作品掛在了我的房間,那一年父親與我一起,把我的作品,糊滿了整間屋子,從地平開始1.5米的高度,竟也將家中四壁裝飾得挺美。我的父親學歷不高,母親更是幾乎不認識字,但是他們對我的教育,比起讀了十多年書的我,似乎更加高明。父母用他們的寬容,用他們的智慧,既保護了我的童心,又讓我自覺改正了錯誤,陽光而健康地長大。《拆表的故事》中,陶校長也是用他的寬容,保護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遇事多一點冷靜的分析,多一點理解和寬容,那么,保護的不僅是一顆天真的童心,有時甚至是在保護著中國的“愛迪生”。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fā)揚光大!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4
今年是學校的讀書年,上周五,學校剛進行了精彩的讀書交流論壇,彰顯了“書香浸潤人生”的活動宗旨。的確,讀一本好書對于一個人來說受益良多,在寒氣還沒有褪盡的二月,每晚燈下,除了閱讀了王微老師的《不幽默,你就別做教師》之外,我還看到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走近陶行知》。
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zhì)樸的言語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平民教育”、“學校觀”、“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于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lǐng),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說,這是生活現(xiàn)象的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的說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敖虒W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彼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于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chǔ)上結(jié)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庇纱怂貏e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yīng)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yīng)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
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讀著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fā)揚光大!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5
“櫻桃楊桃亦香甜,不如小陶樂開懷。學習行知好習慣,陶花朵朵沁心田。”讀了《走近陶行知》,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對陶行知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在哥倫比亞大學師從著名教育家孟祿先生和杜威先生。宋慶齡稱他為“萬世師表”,郭沫若說“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通過閱讀、理解、思考,我了解到陶行知是一個愛國、愛滿天下,求真、有思想的偉人。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他為了祖國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憑借著他愛滿天下、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精神,懷抱著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接受到教育的夢想,毅然踏上了學習、實踐的道路,創(chuàng)辦了曉莊師范、育才學校等。
我們都知道陶行知是個愛國人士,除了將畢生心血致力于教育外,還大力支持革命。在一次與同學的談話中,陶行知和他們談起長大后有什么志向時,有人說“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到外國當教授”。陶行知聽了很不快:“為什么你不回中國?”那人說因為中國太窮太亂了。當時,陶行知就懷有胸懷大志:將來學成之后,回國讓每個人都受到教育?梢姡活w報效祖國、愛國的心靈從小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年少的他是多希望人們能免受戰(zhàn)亂的影響,過上富足的好日子。他要讓人們從封建的社會中解脫出來!
作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在與孩子的接觸下,陶行知越來越愛孩子們,那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包括對學習上的、生活上的。有人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主人”,陶行知卻說“孩子是現(xiàn)在祖國的主人,現(xiàn)在做不好主人,將來也做不好”。陶行知對孩子們的愛已經(jīng)超越了對親人的愛,對孩子的愛已經(jīng)超越物質(zhì)、精神了。一次,一個孩子做錯事打人了,陶行知竟還給孩子四顆糖。第一顆糖是因為孩子準時來到;第二顆糖是因為他叫孩子住手那孩子就立即住手;第三顆糖是因為孩子之所以打人是因為打的那個人欺負女孩子;第四顆糖則因為那孩子主動認了錯。相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陶行知對孩子和藹可親的愛,錯了也不責怪他,而是鼓勵孩子的正直善良,用親切的話語來引導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正是如此愛滿天下,教導親切……
陶行知雖然離開我們60多年了,但他的身影高大永駐,精神光照千秋。輕輕地您走了,留給人們的卻是那滿滿的愛,永不磨滅;輕輕地您倒了,樹立起來的那份愛國情懷,堅韌不拔……
讓我們走近陶行知,學做“小陶子”吧!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6
時間過的很快,轉(zhuǎn)眼自己走進了教育這個行業(yè)都10年了,假期,我才開始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感覺相見恨晚。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們抱著這種精神去教導小朋友,總是不會錯的!薄K┐蟮慕逃枷,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的奉獻精神是我們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他的那些極具時代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又極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見,都體現(xiàn)了當今素質(zhì)教育的精髓內(nèi)涵,成為我們不斷吸取教育改革營養(yǎng)的源泉,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在這本書中,有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和經(jīng)典的用糖果教育學生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雖然都不長,卻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陶行知以畢生的精力,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拜讀《陶行知教育名篇》的過程中,“教學做合一”思想緊緊地吸引著我,時而產(chǎn)生共鳴,時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學而內(nèi)化之、學而思考如何運用偉人的思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另辟教學蹊徑。
一、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
陶行知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從廣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與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分別。實際上,如果破除成見,六十歲的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些事情,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xiàn)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因為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已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所以做是學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一個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他認為傳統(tǒng)的傳授方法有問題,要進行改革。他認為,教師的責任在教學生學,教師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教師必須一面教一面學。這正是我們現(xiàn)在教育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探究,有學習的主動性,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學生以恰到好處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的終身性的學習。
二、“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再思索
1、授之以漁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lián)絡(luò)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此,陶行知先生還作過一個生動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學游泳,就須在水里學。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讀游泳的書籍,做游泳的動作,縱然學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時候,還是要沉下去的!
我想,學生的學習亦是如此,光學會書本上的知識,不懂得如何去實踐運用,即使把書上的內(nèi)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師不應(yīng)該僅僅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更應(yīng)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如何去用。比如,教學:I like foot ball。I don’t like basket ball。這一句型,在讓學生經(jīng)過了必要的朗讀、替換練習后,可以讓學生選擇老師準備的任務(wù)建議,即興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地體現(xiàn),諸如:向他人說明自己喜歡什么體育活動/動物;告訴體育委員自己喜好的體育項目以決定參加運動會的什么項目;調(diào)查本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參加“最受本班(本組)同學喜愛的動物/顏色”的調(diào)查中,說明自己喜歡的動物/顏色等話題,恰似活的語言,從學生嘴里“流”出來。這樣,通過一個相對真實的環(huán)境,學生都能嘗試著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喜好,從而較好的掌握I like…。Idon’t like…。等用語。這樣的學習過程,以活動促說,以活動促用,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活化了知識的習得過程,這應(yīng)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此時,也深感于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另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老師怎么交給學生幾把鑰匙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學做合一”。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精選6篇)】相關(guān)文章:
1.走近陶行知讀后感
4.《陶行知》讀后感
8.陶行知小學讀后感
9.陶行知教育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