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在地球上的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的特點并了解其優(yōu)越性。
2、了解我國的領土范圍,記住陸地面積,知道我國瀕臨的海洋,了解我國的鄰國。
3、了解我國現(xiàn)行的三級行政區(qū)劃,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了解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特點、所處的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并簡要說出其優(yōu)越性。在地圖上計算出我國大致的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并以此來說明我國經度與緯度跨度大。
2、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四至點,計算出我國東西距離和南北距離,并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說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3、能運用地圖初步建立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空間分布概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我國的疆域,激發(fā)學生為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2、通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設立的學習,增強愛國情感。
3、通過學習臺灣是我國的一個省,堅持一個中國和祖國的領土不容分割、侵犯的嚴正立場。
教學重點
我國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
34個省級行政單位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及其空間分布。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閱讀上面內容,內容是教材35的閱讀材料)
讀后你有何感受?
講述:從閱讀材料中我們感受到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那么中國在地球上處于怎樣的位置?我國的領土范圍有多大?我國與哪些國家相鄰?在遼闊的國土中,我們自己又處在怎樣的位置?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導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疆域和行政區(qū)劃》(板書)。
二、中國的位置
講述:我們要去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位置須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半球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1、看教材34頁的圖B,找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20°W,160°E經線。
2、出示幻燈片。
找出赤道,問: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赤道)。那中國位于哪個半球?(北半球)。
找出20°W,160°E經線,問: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20°W,160°E經線圈)。那中國位于哪個半球?(東半球)。
出示演示圖
3、觀察地圖,找到亞洲、太平洋、中國。請說出我國的海陸位置。(我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摇?
想一想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何優(yōu)越性?(我國是個海陸兼?zhèn)涞膰,這有利于發(fā)展海洋事業(yè)和對外交往。)
4、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看中國位于哪些溫度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qū)才有類似寒帶的終年冰雪帶。)
這樣的緯度位置有有何優(yōu)越性?(為我國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講述:我們知道了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也知道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那么我們就來看看我們的祖國,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疆域。
三、中國的疆域
1、講述:通過上課前的閱讀材料,我們知道我國的領土廣大,那么什么是領土呢?領土就是指主權國家管轄下的領陸、領海和領空的總稱,通常涉及領陸領海。
2、我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是多少呢?(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補充第一、二位的國家)
我國所管轄的海域面積又是多少呢?(約30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九位)
3、我國陸上邊界有多長?海岸線有多長?請看演示。(對學生進行思想愛國教育)
4、看圖C,說明:地圖有三要素是哪在要素?我們看地圖時必須注意此三要素,找地圖三要素。強調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教材第22頁有)。
(同座相互學習)自北向南找出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太平洋。找到我國重要的島嶼與半島。(臺灣島,海南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5、看教材第37頁的圖D了解我國疆域四至點的景色,并在教材36頁圖C中找到相應的四至點位置。
6、出示幻燈片。找出我國領土的四至點。
①找出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算出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用尺子量算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距離。(我國東西兩端距離約5000千米,經度相差約62度,東西時差達4個小時以上。當金色的陽光灑滿東端的烏蘇里江時,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還是滿天星斗。)
找出我國南北兩端的緯度,算出我國南北兩端的緯度差。(我國南北緯度相差約50度。)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體會本文寓準確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云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培養(yǎng)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的說明。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體會本文寓準確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的有益啟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3、分析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想不想學會看云識天氣呀?那么同學們快打開書,自由朗讀,注意把字的音讀準,同時注意下面問題(出示課件),。
聽后回答
1、文中哪句話能概括云與天氣的關系?
2、文中介紹了幾種云?幾種云上的光彩?
3、看云識天氣有什么意義?有何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項?
4、本文采用了什么結構?為什么?并作分析
聽后回答
三、分析學習云的形狀
學生介紹,老師逐個指導。
云的形態(tài)與天氣的關系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jié)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
【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ㄒ唬⿵土暎涸谝话愕貓D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shù)貓D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shù)貓D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學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一、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地圖法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為:
1、了解影響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3、學會判讀“氣候直方圖”。
4、從豐富多彩的氣候和景觀類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園。
5、在分析各氣候的成因中,促進學生形成觀察、比較、思考、質疑的科學研究習慣-。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
1、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
2、直方圖的判讀。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為:
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
教學過程:
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從大氣環(huán)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成因、分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氣候直方圖”判讀方法。
本節(jié)課內容豐富,全球的氣候類型必須面面俱到,為了吸引學生,我不斷變化方法,有的精講,有的簡講,有的讓學生講,并且利用照片、視頻資料展示常見氣候條件下的動植物景觀,使學生對全球主要氣候類型獲得最感性的認識,最終不僅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地理課堂教學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本節(jié)的課內容涉及人與地球環(huán)境,科學的人地觀、環(huán)境觀在本節(jié)中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在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中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整節(jié)課滲透天人合一的人地關系理念。
在提及當今全球變暖的問題時,聯(lián)系前一天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引起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主人翁的意識。
整節(jié)課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圓滿地完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運用地圖了解中國北京的位置、范圍,并會對中國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的評價。
2、讓學生學會利用資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條件、城市職能和名勝古跡。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領會運用地圖和資料,認識、分析和評價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北京的.熱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職能。
2、教學難點: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評價。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fā)式講述法、談話法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導入新課
師生互動,以任一組為中心,提問交流,其他組適當補充,反饋、檢查學習情況,督促、矯正學習結果。提問問題依次如下:北京的緯度位置怎樣,屬于什么溫度帶,是內陸還是沿海,有哪些鄰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點,附近地形區(qū)分別是什么,屬于什么氣候類型,什么特點,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狀況怎樣,請上來指圖說明。
二、組織活動、學習新課
課本第十九頁,地圖冊第十六頁,讓我們學會從地圖上尋找北京、認識北京。請每個小組積極合作,作好記錄。并且把結果整理到相應表格中。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最認真、最主動。
三、作業(yè)
1、請查圖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自然環(huán)境(地形、氣候和河流)和交通狀況,看你能說出北京長期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優(yōu)越性嗎?
2、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職能是什么,分別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
3、你了解北京的名勝古跡嗎,你能說出哪些?
4、根據你對北京的了解,你認為作為一名國內游客什么時節(jié)最適宜你去北京旅行,選擇什么交通工具最經濟易行,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最好什么時間舉行?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1、我國的民族構成,分布特點,各民族風土人情。
2、理解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平等,共同締造了新中國。
學情分析
1、學生只清楚全國有56個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居住特點都不清楚,本節(jié)課應先從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特點,增強民族自豪感。
2、比較難理解的是我國民族的構成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地域分布特點,理解我國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2、過程與方法:開展小組合作,課下通過多渠道收集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風土人情和文化的圖文資料,開闊視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樹立個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正確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我國的民族構成特點。
2、我國的民族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對學生收集、歸納資料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視頻引入,多個民族節(jié)日片段的剪接)
二、講授新課
1、活動一:將圖片與其民族名稱用線連接起來
維吾爾族
壯族
問題:
。1)我國大家庭中共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
。2)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2、活動二:大屏幕展示(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和人口)
3、活動三:大屏幕展示(中國 民族分布圖)
4、討論我國各民族分布特點,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融帶來什么好處?
5、活動四:大屏幕展示(我國幾個少數(shù)民族的體育、藝術、民居和傳統(tǒng)節(jié)日)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的民族,知道了我國民族分布特點,知道了我國民族政策?傊,我國這個有著眾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家庭,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下,平等互助,親密團結,為祖國的強盛,為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不斷努力,奮發(fā)進取。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電視臺播放城市天氣預報常用的天氣符號。
2、使學生初步學會閱讀天氣預報中的衛(wèi)星云圖和簡易天氣預報圖。
3、使學生了解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1、識別天氣預報中常用的天氣符號所表示的各種天氣現(xiàn)象。
2、學會收聽、收看天氣預報。
教學難點
城市天氣預報圖的判讀。
教學媒體
錄像機、投影儀,衛(wèi)星云圖(掛圖或放大的照片),城市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圖(可制成板圖、掛圖或投影片),城市天氣預報圖(掛圖或制成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開始學習第四章中國的天氣和氣候。
【板書】第四章中國的天氣和氣候
【復習提問】請同學們回憶初一地理課所學習過的知識,來說說天氣和氣候有什么區(qū)別(復習已有的舊知識引入新課)。
【概括總結】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具體狀況。例如,今天的上午溫和晴朗、無風,中午刮起了北風,氣溫有所降低。這說明天氣是時刻變化的。而氣候則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如北京的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天氣預報是指氣象臺、站對各地的陰晴、風雨、冷熱、風力等大氣狀況的變化,以及臺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所發(fā)布的預報。
【啟發(fā)引導】由于科技的發(fā)展,使人們可以對天氣進行預報。你能說說天氣預報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有什么作用嗎?
【學生回答】由于天氣是時時刻刻變化著的,而天氣狀況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許多方面和生產建設一些部門關系十分密切,如人們出行穿衣、乘車,農作物耕作,城市建筑業(yè)等方面。所以,天氣預報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全國各地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氣預報,以方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8
[教學目的]
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羅,里約熱內盧
2、運用地圖,聯(lián)系巴西自然條件特點,討論該國如何開發(fā)利用和保護熱帶雨林
3、運用地圖,聯(lián)系巴西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豐富的原因,了解巴西農業(yè)和工業(yè)的基本特點
4、運用地圖,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設和人種構成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農業(yè)特點
難點:亞馬孫和水量特別豐富的原因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胄抡n)很多同學都喜歡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貝利,你知道球王貝利是哪個國家的人嗎?
一、地理概況
1、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qū)圖”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五大國。
2、引導學生完成P90活動2題,從緯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點
3、引導學生完成P90活動第1題,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兩種基本地形為主,各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4、結合板圖,講述亞馬孫平原的范圍及亞馬孫熱帶雨林
5、學生自讀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現(xiàn)狀
6、學生討論完成活動第3題,
。ㄟ^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沖積而成,亞馬孫平原是有哪條河流沖積而成的呢?
二、亞馬孫河
1、引導學生觀察圖3-41,思考:亞馬孫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 設問:亞馬孫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學生閱讀思考
3、思考:為什么亞馬孫河能成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
4、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2題
三、迅速發(fā)展的經濟
1、學生自讀教材,思考:巴西經濟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經濟強勢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來?
。ㄟ^渡)巴西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離不開巴西豐富的自然資源
2、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7圖,了解巴西豐富的鐵礦資源和水力資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7巴西人口分布圖,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點并結合地圖冊上的有關資料,了解巴西人種的特點
2、引導學生閱讀P90圖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點
[小結鞏固]
學生小結
[作業(yè)布置]
見基訓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9
【課程標準】
1.以褶皺山為例,分析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2.了解褶皺的概念,認識褶皺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態(tài)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了解褶皺和褶皺山的概念和基本形態(tài),掌握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并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過程與方法:
閱讀褶皺示意圖,分析褶皺成因及地貌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山地的`形成原因,認識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但是有規(guī)律可循,可以被認識的。
【教學重難點】
巖層分布不完整情況下:背斜,向斜的判別
【教學方法】
探究法
白板,flash動畫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播放ppt褶皺山脈巖層的圖片和世界名山,看圖引導學生,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
【設問】當你們看到這些自然景觀是有沒有產生疑惑呢?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巖層為什么是這個樣子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剛才看到的其中一種山地的形成原因。播放ppt “褶皺山”
【進入重點】
1.引導學生觀看圖片
2.播放ppt里的動畫:沉積巖形成提問:問題1
提問:問題2
追問;
3.播放ppt中的動畫
講解;
播放ppt引導學生認圖;
4.這部分是重點也是難點:
播放ppt中的動畫進行探究,引入巖層再次在外力作用下的情況,及地貌的變化;
講解;
5 .探究1
探究2
6.小結:對一節(jié)課進行總結
學生讀圖
學生思考完后回答問題
學生看動畫,從動畫中獲取地理信息
并思考問題,思考后回答
學生讀圖
學生認圖,引起思維沖突,讀圖,分析巖層和巖層的變化的原因。
判斷內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態(tài)
學生學以致用運用到實際生活
【板書設計】
內力作用——褶皺山——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判斷——新老關系
向斜成山
意義——找礦,找水,工程——找礦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工業(yè)生產的含義;掌握工業(yè)生產的重要性。
2.熟知我國的工業(yè)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探究意識,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工業(yè)的重要性清楚工業(yè)與生活的關系,增添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工業(yè)生產的重要性。
【難點】
我國的'工業(yè)發(fā)展。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教師播放播放視頻《中國制造公益廣告》,引出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很快,很多發(fā)達國家都在驚呼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事實是不是這樣呢?進而導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1.教師PPT展示,學生讀圖并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
(1)圖中的工業(yè)都是哪些工業(yè)?
(2)圖片中的工業(yè)存在哪些聯(lián)系?
【學生活動】讀圖思考,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從工業(yè)部門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不同的工業(yè)部門之間存在聯(lián)系。因此,工業(yè)也是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以及對原料的加工及再加工。
2.教師PPT展示我國工業(yè)與生活關系圖片,學生讀圖探究。
【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工業(yè)生產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從農業(yè)、城市建設、交通等方面分析)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探究回答。
【教師總結】從圖中我們能讀到:
(1)現(xiàn)代化的農業(yè)離不開工業(yè)的支持,如工業(yè)為農業(yè)提供化肥,各種各樣的農用機械,大大的提高了農業(yè)水平。
(2)現(xiàn)代化的城鄉(xiāng)建設離不開工業(yè)提供的建筑機械及建筑材料,例如水泥等。
(3)現(xiàn)代化的交通離不開工業(yè)提供的交通工具、設備和材料。例如汽車、飛機等。
【問題】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歷程經歷了哪些?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
(1)新中國建立前,基礎薄弱。
(2)新中國成立后,發(fā)展迅速,種類齊全。制造大國,世界最大的貨物出口國。
(3)21世紀以來,努力打造國產品牌,向制造業(yè)強國邁進。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小結: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
作業(yè):舉例說明我國工業(yè)的作用。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2、過程與方法:能看懂簡單的天氣預報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天氣與人類活動是息息相關的。
教學重點:
掌握天氣與氣候的概念的區(qū)別;識別常有的天氣符號,熟悉天氣預報圖的使用。
教學難點:
天氣預報圖的使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如果元旦我沒一起去北京旅游,該怎樣穿著呢?(學生討論)
你得出結論的依據是什么?(關注天氣和天氣預報)
(教師板書課題:天氣和天氣預報)
二、新課: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活動”,閱讀教材上例舉的天氣預報,完成書上練習,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總結:陰晴、冷熱、風雨等。
2、學生閱讀教材:比較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差異
總結:天氣—時間短、變化快
氣候—時間長、較穩(wěn)定
練習:完成教材上活動,判斷四句唐詩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掌握天氣與氣候的概念的.區(qū)別。
3、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
學生自讀教材相關部分,看誰最先總結出來。
總結:探測信息——信息處理——預報系統(tǒng)——氣象服務
同學們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氣預報員嗎?首先必須熟悉常見的天氣符號。
4、引導學生熟悉常見的天氣符號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常見天氣符號圖,識記各種符號代表的意義。教師簡單指導學生:各種雨的符號、雪的符號,特別講解風的符號、風向的識別、風力的識別
5、識讀天氣預報圖
學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動練習,教師抽查學生完成情況。
教師示范:用語言敘述圖中北京市的天氣預報內容,學生敘述上海、重慶兩地的天氣預報內容,鼓勵學生爭當合格的天氣預報員。
三、總結:
1、天氣、氣候的區(qū)別
2、熟記常見的天氣符號
四、作業(yè)
1、堅持看中央臺一套節(jié)目晚間天氣預報
2、識記常見的天氣符號
五、教學反思
1、教學內容的反思: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過于簡單。
2、教學方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調動不夠,特別是常見天氣符號部分,沒能引導學生當堂記憶。
- 相關推薦
【中學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愛你中國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3
《軍神》教學設計03-30
《灰塵的旅行》教學設計03-03
《郵票的張數(shù)》教學設計06-15
《地球的形狀》教學設計03-24
復習除法的教學設計03-30
環(huán)境問題的教學設計03-23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