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理解與寬容》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理解與寬容》教案 篇1
【教學依據(jù)】
之前我們學習完了第二單元,善待他人,學習了誠實守信,平等待人,與人為善和理解與寬容的理解。這些都是為了與人更好的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與人相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兩個人走到一起,可能出現(xiàn)友愛,成為了朋友,也可能出現(xiàn)敵對,成為了敵人,當一群人走到一起,就會發(fā)生層出不窮的變數(shù),問題就更加多。而初二的學生正是處于叛逆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觀,缺少辯證智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常常會為一些小問題跟同學鬧矛盾。本課時講述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理解與寬容中的寬容。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相處方法。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寬容的內涵,以及為什么要寬容。懂得寬容是一種美德;理解寬容問題上的是與非。
2、能力目標:能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證看待寬容與原則并引導學生培養(yǎng)寬容精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寬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能將心比心,體諒他人,檢討自己。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了讓學生認同寬容是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養(yǎng)學生寬容大度的品質和心態(tài),本課把教學重點設定為:在我與他人關系不同層面的問題情境中如何做到寬容,寬容的表現(xiàn)是什么,有什么意義。
2、教學難點
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不能突破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這要求學生既要寬容大度,又要堅持原則。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觀,缺少辯證智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因此,幫助他們理解“寬容要有原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式
情境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圖片啟示教學。
四、教學構思
1、新課導入
圖片欣賞(課件出示圖片)
彌勒佛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一個是肚子大,還有一個就是永遠都這么樂呵呵的,他笑什么呢?這么大肚子裝的是什么啊?
彌勒佛肚子里裝的就是寬容?粗@個彌勒佛,我們想到一副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橫批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寬容”。一個人只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才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學的內容。
2、新課講授
環(huán)節(jié)一
視頻《負荊請罪》生活中不能沒有寬容(課件播放視頻)
引導學生思考
(1)廉頗將軍為什么要給藺相如難堪呢?藺相如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
(2)藺相如的寬容產生了什么效果?
(3)藺相如處理問題的方式對你有什么啟示?
總結:寬容的重要性:有寬容才能共處,有寬容才能創(chuàng)造,有寬容才能成就事業(yè)。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短片,使學生認識到寬容的重要性。
環(huán)節(jié)二
我們已經(jīng)說過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性,使得社會生活中的“沖突”在所難免,我們要懂得的是如何來正確處理這些“沖突”?請閱讀課本第57頁《家庭故事》,思考,討論相關問題:
(1)你能幫小敏出出主意嗎?
(2)你的家庭成員之間有沒有類似的糾紛?如果有,你該為緩解家庭矛盾做些什么努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必須做到寬容。
環(huán)節(jié)三
培養(yǎng)自己的寬容精神(學生分組自學,總結如何培養(yǎng)寬容精神)
1、培養(yǎng)寬容精神需要正確認識自己。
2、培養(yǎng)寬容精神需要不斷求知。
3、培養(yǎng)寬容精神需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
4、培養(yǎng)寬容精神要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
設計意圖:寬容是解決沖突的.良方,知道寬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要培養(yǎng)自己的寬容精神。
環(huán)節(jié)四
課件播放小品《新西游記》
利用小品的內容來解決本課的難點寬容是有原則的。(主要講唐僧對什么事情都抱以寬容之心甚至于對白骨精所做的那些“好事”也抱以寬容)問學生最后唐僧會怎么樣?《新西游記》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要講究策略。我們決不能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
幻燈片顯示:寬容不等于縱容,寬容要有原則。
設計意圖:學生分角色扮演,融入情境中,深刻體會寬容的原則。
歸納總結(略)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首尾都做得相當不錯,開頭用的幾則材料能夠鮮明地反映本節(jié)課的中心思想,特別是小品FLASH的播放就有點讓學生真心的體會到寬容是有原則的這是很明顯的。但是中間的教學設計還有其不足之處,但在思路上還算清楚,語言上如果幽默感還可以增加一些,這樣更能讓學生從心地去體會,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自身的素質。
【達標測評】
1、(多項)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因為(ABC)
A.寬容能使對方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B.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安寧和清靜
C.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
D.有時寬容別人也會吃虧
2.(多項)“人非圣賢,誰能無過”“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這些古語和俗語告訴我們(ABD)
A.寬容是一種美德,是待人寬厚、有氣量
B.學會大度和寬容可以使自己擁有一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C.要把別人的過錯記在心里,不要忘記
D.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能力提升】
辨析題:我們對所有的事情都要抱理解與寬容的心。
《理解與寬容》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相互理與寬容在建立和諧家庭關系中的作用,教育自己。
2、在實際中克服“以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和行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教學重點:
尊重,善意,理解的關系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寬容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短片:鄰里之間
短片主要講述樓上樓下的住戶,樓上擺宴席,非常熱鬧,晚上卡拉O到很晚,對樓下的住戶有很大影響。
教師引導:社會生活需要理解與寬容
二、講授新課
小蘇的苦惱
要求:
1、學生分組討論
每個同學都想一個點子,然后小組討論決定最佳點子
2、全班交流,每組陳述最佳點子
3、師生共同點評“金點子”共同之處
4、學生列舉身邊類似事例
教師評:
1、表現(xiàn)積極的小組或學生
2、通過學生的討論,改變學生的錯誤想法,有了新的'認識
能否結合身邊的事例,把握化解誤會的方法
《理解與寬容》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探究園提供了兩個活動,都以學生為主角。小蘇的苦惱以主人公小蘇為集體著想的良苦用心卻不被同學理解而產生的苦惱;家庭故事以主人公家中婆媳因一些家庭瑣事而不能相互寬容與理解,由此產生家庭矛盾。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的實際出謀劃策,幫助主人公擺脫煩惱。正文內容分為兩個小節(jié):人們之間需要理解;尊重善意與溝通。學習本課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理解對于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理解他人,主動以尊重和善意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化解人際矛盾和沖突,從而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渴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待人接物方面已經(jīng)有著自己的看法。在情緒調控、社會經(jīng)驗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生理和心理還不成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情緒情感的敏感期,人際誤解和矛盾沖突時常發(fā)生,加上現(xiàn)在學生大都是獨身子女,在家中備受寵愛,不懂得人際相處中需要互相理解,遇事容易斤斤計較,人際交往的往往使他們陷入極大的困擾之中。緊張的人際關系和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工作。所以引導學生學會理解他人的良好品行,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
設計理念:
1、新課程提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此大力提倡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2、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內心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內化為行動,為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活動,在活動中感悟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培養(yǎng)學生學會理解他人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理解在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
教學重點:
1、理解的重要性。
2、怎樣才能做到理解他人
教學難點:在理解中要掌握溝通的技巧。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復習第二單元、預習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二、續(xù)一續(xù):
教材P56《小蘇的苦惱》,同學討論。
老師總結:人們之間需要理解[板書]
三、說一說:
學生討論回答
播放兩幅漫畫(多媒體展示):
一、《是少女還是少婦》
二、《斷臂維納斯》
結論: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千差萬別
思考:造成每個人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的看法和感受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老師總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必須從理解開始
四、想一想
設想一下,假如人們之間沒有互相理解,會是怎樣的情況?
同學之間沒有理解就不能
師生之間沒有理解就不能
親子之間沒有理解就不能
……
結論:如果人們之間沒有相互理解,差異就會變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社會就可能變成永無休止的戰(zhàn)場。
五、問:什么是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狹隘的個人經(jīng)驗和好惡,以開放的胸懷去體察他人的處境、感受和想法,從而消除誤解與隔閡,造就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六、幫一幫
請看大屏幕:《家庭故事》和我上課前搜集的一些資料:
1、奶奶生活的年代物質匱乏,靠的是:省吃儉用才走到了今天的,所以奶奶覺得把剩的菜倒掉可惜,浪費;
2、媽媽生活的年代經(jīng)過了30多年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她們講究的是:吃的營養(yǎng)、吃的健康。
3、專家們指出,經(jīng)常吃剩菜的危害是很大的。青菜、菠菜等綠葉蔬菜,刀豆、豇豆、蠶豆等綠色豆類,反復回鍋,葉綠素易發(fā)生化學反應,產生可降解成分,易致癌。而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后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剩湯長時間盛在鋁鍋、不銹鋼鍋內,也易發(fā)生化學反應,應盛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中。
小組討論:
1、小敏的媽媽和奶奶為什么不能和睦相處呢?
(1)雙方都缺乏尊重對方,都以自我為中心,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誰也不讓誰
結局:誰也不讓誰,吵架也就不可避免了……
(2)雙方都沒有設身處地體諒他人的處境和感受
結局:沒有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換位思考,結果只能是雙方心存猜忌,也就沒有婆媳之間的和解。
(3)缺乏交流溝通,沒有細心領會雙方各自為什么要對方這樣做,而是用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結局: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雙方誰都拉不下臉坐在一起溝通交流,繼續(xù)吵……
2、小敏該怎么辦?
結局:小敏一家人從此和睦相處,家庭和諧美滿。
3、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
尊重(對方)、(滿懷)善意與(積極)溝通板書
具體就是:
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板書]
2、善意使理解成為可能[板書]
3、達到理解需要積極的溝通[板書]
4、如何做好溝通呢?請同學們先記住三點:
。1)主動地接近
(2)坦誠地交流
。3)細心地領會
[板書]
笑一笑:《笑話“方便”》
七、做一做
課堂延伸:
我思我行—遇到下列情況我該怎么辦?說出理由
。1)朋友不贊同你的意見,與你的意見有分歧——
。2)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濺到你的衣服——
。3)老師批評你上課不認真,你覺的冤枉—
(4)你今天早上去上學,你媽媽說今天天氣冷,非讓你穿上毛衣,可你覺得不冷,你會——
。▽W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八、換位認知——假如我是
1、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
2、假如我是老師,我希望自己的學生是——
。▽W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九、布置課后探究
打開心靈的窗戶——參考教材P60-61實踐與評價
師:通過上述活動的感知感悟,相信同學們對和諧人際關系的營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心動不如行動,同學們讓我們打開心靈的窗戶,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們朝夕相處的親人、老師、同學開始,采取你認為適當?shù)臏贤ǚ绞,去理解他們,用行動去消除誤會,去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里老師有道題,同學用一個月時間,檢查一下你的努力效果,調整你的行為方式,并且將你的體驗記錄在下面的表格里,在小組里交流互評。然后交上來,讓老師看看,哪組的同學最棒。
我選擇的對象
我對他(她)過去印象
我的溝通方式
我遇到的困難
我對他(她)新的認識
我與他(她)關系的變化
我的心得體會
十、悟一悟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同學也一定有所感悟和體會,用一兩句來說一說,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嗎?(同學代表發(fā)言)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也有所感悟?大家一起共勉。
小結:同學們,和諧又溫馨的人際關系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向往的,讓我們用理解架起聯(lián)系你、我、他的橋梁。
十一、教學效果預測:
在教學中設計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活動,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參與能力、合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通過活動,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內心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并內化為行動,體會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學會理解他人的精神,初步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