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培訓班結業(yè)報告稿范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請允許我代表培訓班的學員對教育局和教研室表示由衷的謝意,培訓班的學習讓我們受益匪淺,各式各樣的培訓活動促使我們迅速成長。同時,借此機會感謝對我悉心指導的領導和老師們。
我今天報告的題目是《科研伴我成長》。
秀峰區(qū)和榕湖小學的科研氣氛十分濃厚,我在這股教學科研的大潮之中,從向往到樂在其中,從不知到認識,從不懂到理解,從理解到參與,嘗到了教育科研的酸辣苦甜,自我感覺和以前相比,教學理念得以更新,教學能力得以提高,教學方法得以改進。下面,我就這三方面內容具體地說一說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做法。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一、科研促使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做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是我的目標?蒲羞@片天地對于我來說,有著強大的吸引力,那里有許多優(yōu)秀的人,他們的課精彩紛呈,他們走在教育戰(zhàn)線的最前沿,他們孕育出豐碩的科研成果。我想,到了那里,我會開始另一種更加充實、精彩的生活。到了那里,我就能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些。
非常幸運,10年之間,我既參加了多個課題的研究,又能加入培訓班這個大集體,進行系統(tǒng)地學習。各式各樣的科研活動:看錄像、好課共賞、暢所欲言、數(shù)學沙龍、輪流坐莊、專題講座、專家引領、讀書交流、課堂教學觀摩課等等,這些經歷為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大門,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
曾經,我很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現(xiàn)在,我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曾經,我膜拜教參教案;現(xiàn)在,我會質疑,根據(jù)需要重組教材;
曾經,我對課堂上的非預設生成手足無措,放掉許多可貴的教學資源;現(xiàn)在,我卻有意識的撲捉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曾經,我是課堂上絕對的主角,現(xiàn)在,我只是領路人和合作者。
曾經,太多的曾經……是科研更新著我的教學思想,使我在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過著幸福的教育生活。
二、課題研究促使我探究教學方法的變革
課題研究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難。作為基層老師,課堂就是我們研究的主陣地。以教研室林湘主任主持的《數(shù)學新課程中“問題解決”學習法的實驗研究》這個課題為例,深度參與讓我獲益良多。
“問題解決”指的是一種兼具創(chuàng)造性、操作性的思維方式和智力活動。它涵蓋的面很廣。今天,我說其中的一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策略!安呗浴北取胺椒ā备呒墸胺椒ā笨梢詮耐獠枯斎,由教師講解示范傳授給學生,而“策略”是一種思想意識,無法傳授,需要學生通過在具體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去體驗,去感悟。它蘊含著數(shù)學的基本思想方法。我的教學就圍繞這個認識展開設計。
如教學應用題時,除了解題思路的訓練,還關注解題策略的形成。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畫示意圖、線段圖等等……其實不讓學生經歷這些過程,他們也能明確題意,算出正確答案。但輕策略重方法將使學生的學習淪為純技能操練,失去形成個性思維的良機。通過畫線段圖,能讓學生有意識地排除無關的數(shù)據(jù),提煉出重要數(shù)據(jù)進行組織,讓數(shù)量關系變得明朗易懂,從而利于解決問題,形成數(shù)學能力。再如,關于雞兔同籠的問題,常常聽到這樣疑問:“這種問題太無聊了吧,干嘛要算,走過去數(shù)一數(shù)不就得了!逼鋵,雞兔同籠它只是一個載體,我們借助這個情境,學習嘗試與猜測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套用公式,(很多孩子在奧數(shù)班已經學過公式)而是借助例題解決的經驗,讓學生多次經歷幾個類似的具體問題的解決,通過同類型問題的比較和歸納,一步一步促使學生剝除問題的外殼,逐步逼近策略的本質:根據(jù)數(shù)據(jù)特點,先假設一種情況,大致框定一個范圍進行嘗試,如果與實際情況不符,再進行有序的調整。這種思維方式才是我希望學生獲得的東西。
幾年來,我一直堅持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現(xiàn)在已初見成效。我們班的孩子敢想敢做,思維活躍,能合理的運用各種策略,并且成績優(yōu)異。
三、課題研究促使我進行有效地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這個詞聽了很多年,也做了無數(shù)次。教師的每一篇教案后面都有“教學反思”這一欄。天天做,天天寫。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收益。那怎樣的反思更加有效呢?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三個課題組使用的量表。表一:課堂教學觀察表。分為“片段欣賞”“我的感悟”“課堂亮點”“存在問題及整改意見”四個模塊。使用時不需要對教學進行全程記錄。主要是記錄片段,評析片段。這就使我們的注意力更加專注在教學的亮點及不足上。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騰出精力,迅速完成對教學的審視和分析。我在聽《立體圖形》的復習課時寫到:片斷——出示復習方法及今天學習的步驟。亮點——給學生復習的脈絡,進行學法指導。存在問題——課堂容量太大,知識點松散,不成一個小知識體系。整改意見——可以在課前完成知識的梳理,事先填好表。這是我截取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量表可以讓我們迅速有效的直指反思的本質——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并且在以后再次翻閱時,能簡潔明了的讓我們看到一節(jié)課中能供借鑒、思考和探索的地方。表二、“以學論教”課堂教學關注表。這個表主要是觀察全班學生的情緒,注意,參與,交往,思維、生成以及反思狀態(tài)。每種狀態(tài)都有十分具體的評價內容,教師只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在右側勾上相應的等級,由此可以對教學效果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我在上完反比例一課后,通過使用量表,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始終能關注討論的主要問題,并能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但學生并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沒有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當天的反思我寫到:雖然學生的紀律很好,但那只是他們一貫的聽課習慣好而已。這節(jié)課,其實上失敗了。今天本來打算用猜測、舉例、體驗、歸納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學習。但想到前面上正比例的時候,也是用這種方法,結果1節(jié)課變成了2節(jié)課。干脆直接拋出一組數(shù)據(jù),分析講解得了。學生被動的聽,參與少了,當然求知欲不高。以后就該記住,不能急于求成,特別是難點,學生的感性認識比教師講解更重要,切記!表二的使用使我能看清學生狀態(tài),分析教學成敗。我當天的反思就能為今后的教學起著指導性的作用。表三——以學論教教師課堂教學觀察表。也叫“教師有效提問記錄表!笔褂脮r在表中記錄引入新課,知識探究,練習階段的提問內容,并記錄這些問題是屬于思維型?管理型?還是確定型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提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推動教學過程的進行。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為今后教學提供豐富的養(yǎng)分。我們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教育同行在處理問題時的一些竅門,推敲別人的課堂提問不失為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好方法。
多年的科研使我的專業(yè)素質不斷得到提升:我的教學比賽、論文、課件多次獲得國家、省級、市級一、二等獎;并有多篇論文發(fā)表或收錄在教育教學雜志報紙上,還編寫了多本練習冊、試卷集、輔導文本等;并獲得了很多個人榮譽:如先進個人等等。
由上所述,從事教育科研,為我插上翱翔的翅膀,使我的成長之路更寬更廣。
謝謝大家!
- 相關推薦
【科研培訓班結業(yè)報告稿】相關文章:
藥學道德培訓報告01-06
關于培訓的調研報告三篇02-16
教育教學科研學年工作計劃03-20
關于請求新增培訓工種的報告(精選5篇)10-10
中學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范文03-20
中層干部培訓班的動員報告(通用10篇)08-27
中等職業(yè)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范本02-22
學校運動會賽事報告稿(精選17篇)10-10
審議報告發(fā)言稿(精選5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