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_日本淫妇xxww老女人,_黑人让我高潮的视频_欧美亚洲高清在线一区_国产丝袜久久久久之久_国产精品这里有精品_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t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片一级毛片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2024-06-18 導游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藏日喀則導游詞(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1

  藏語稱“喜噶次”,意為“如意莊園”,位于拉薩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海拔3800米,面積387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以藏族為主,有漢、回、蒙古、滿等13個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歷史上稱日喀則地區(qū)為后藏,而日喀則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則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

  日喀則是西藏境內色彩最豐富的地區(qū)。既有遼闊的草原牧場,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還有茂盛的亞熱帶叢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則一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農業(yè)發(fā)達,以糧食、油料、畜牧、蔬菜為主,是“西藏的糧倉”之一。日喀則的工業(yè)有地毯、服裝、皮革、鐵器、木器、金銀加工業(yè)、民族工藝品等6大行業(yè)。土特產有藏毯、卡墊、銀碗、銀包木碗等。日喀則以扎什倫布寺、夏魯寺等著名寺院名世。今天日喀則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旅游者從日喀則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和尼泊爾,北往直達那曲,東至拉薩、山南。

  古老的日喀則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薩迦寺、平措林寺、覺囊寺和帕拉莊園,以及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均分散在它的周圍。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展佛節(jié)、跳神節(jié),夏魯寺的西姆欽波節(jié)和藏戲演出,均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于世。

  日喀則以其古老的文化、雄偉的寺廟建筑、壯麗的自然景觀、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勝地之一。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2

  該寺始建于公元7世紀吐蕃法王松贊干布時期,但公元8世紀時被毀。1834年由本教怙主絳袞·達瓦堅贊經十世喇嘛和八世班禪額爾德尼及攝政王的同意主持修建。1959年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寺廟。當時有1個大經堂,5個殿堂,7個康村,500多名本教徒。杜康大殿是該寺主要建筑,殿內立柱64根,是該寺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大殿左右兩側為甘珠拉康和丹珠拉康,正面為集會殿,集會殿前面有座神殿,有29根立柱。殿中供奉的主要神像有:密宗本尊大威德金剛、女神卓瑪、本教祖師敦巴辛饒、門日寺(本教祖寺之一,在南木林縣,已毀)創(chuàng)始人念美·喜饒堅贊以及熱拉雍仲林寺創(chuàng)始人絳袞·達瓦堅贊等,質地多為銅質鎏金。從杜康大殿拾級而上,是一個環(huán)形長廊,長廊四周除神殿外,還有僧人的修行室、保存法器的內庫,以及收藏歷代經版的印經版室。

  該寺“萬佛一見得解脫”塔殿內有5座歷任塔布和經師的靈塔。怙主殿內有怙主達瓦堅贊靈塔等5座。拉章南捷殿內供有本教南巴捷瓦神,高約12米。護法神殿內供有吉祥天母神等。藏經殿內有本教《甘珠爾》和《丹珠爾》金汁書寫的經書。寺廟周圍種滿林木桃樹,每到春夏之際,這里氣候宜人,環(huán)境幽雅,游人不絕。

  雍仲林寺,亦稱“熱拉雍仲林”,是西藏著名的本教寺院。由本教大師江袞·達哇堅贊創(chuàng)建于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19世紀初,后藏著名本教寺院曼日寺堪布喜饒貢杰門下有兩位高徒即尼瑪丹增和達哇堅贊、尼瑪丹增繼任曼日寺堪布;達哇堅贊另起爐灶,創(chuàng)建了雍仲林寺。因達哇堅贊學成于曼日寺,故雍仲林寺修習經典的內容和方法均仿效曼日寺并作為曼日寺的支寺存在。后來雍仲林寺不僅繼承了曼日寺的傳統(tǒng),并建立了自己的經院哲學系統(tǒng)及從啟蒙教育至取得格西學位的完整的本教寺院教育體系,其發(fā)展超過了曼日寺,因而母寺的多位堪布均學成于曼仲林寺。雍仲林寺也和母寺曼日寺一起成為后藏兩座最大的本教寺院。

  熱拉雍仲林寺位于日喀則地區(qū)南木林縣奴馬鄉(xiāng)玉拉杰山麓,是西藏境內規(guī)模較大,影響較深的一座本教寺院。寺院周圍種滿林木,氣候宜人,環(huán)境幽靜,距日喀則市90公里,在大竹卡渡口過江北行4公里處,海拔3750米雍仲林寺建筑群依山勢而建。寺廟南面的深溝就是滾滾東流的雅魯藏布江,與中尼公路一江之隔,離寺廟不遠處在為著名的達竹卡渡口,通向藏北、青海的公路由此延伸;北面緊靠維拉杰桑山,“維拉杰!笔鞘o法神之一,山腰間有瑪尼堆和修行洞。距寺廟不遠的山壁上有一巨巖,信徒對此巖倍加推崇,稱是維

  拉杰桑護法神之居地,每年都要虔心祭祀。

  雍仲林寺坐南朝北,以杜康大殿為中心,由7個康村(寺廟的基層組織)組成,最高權力機殿占地面積800余平方米,有柱64根,四周設有佛殿、經堂、藏經殿、法器庫等,上下兩層,規(guī)模宏大。寺院東側有“通卓拉康”(意為“看到就能解脫殿”),占地面積80平方米。有柱29根,殿內主要供奉有兩層樓高(約8米)的銅質鎏金度母強瑪(卓瑪)像、金剛杵普巴佛、本教祖師頓巴辛饒;還有三層樓高(約12米)的銅質鎏金勝利佛和曼日寺創(chuàng)建人念美·喜饒堅贊、江袞·達哇堅贊的鎏金銅像。殿內原供有5座靈塔,現已將其中最大的絳袞·達瓦堅贊的靈塔修復,修復后的靈塔高約5米,殿內壁畫主體為絳袞·達瓦堅贊,四周有本教祖師辛饒的4幅像。在通卓拉康東面,一座面積40平方米的殿內,供奉著從阿壩藏族自治州運來的千尊辛饒祖師的鍍金塑像;寺廟北側,有堪布居住的拉讓,占地面積90平方米,殿內懸掛著辛饒彌沃佛和密宗本尊的唐卡數幅,還設有該寺堪布的寶座;其西北側有“卓康”(修行殿),占地面積40平方米,殿內供奉護法神像,還有一座絳袞·達瓦堅贊的銅質鍍金小靈塔,據說塔內珍藏著他的手、腳和他使用過的法器。從杜康大殿拾級而上為環(huán)形垂廊。其東、南、西、北分別是僧人的“修行室”;保存珍貴法器的“內庫”;供奉佛像的“佛堂”;收藏歷史經版的“印經版藏室”。

  雍仲林寺的重要殿堂通追拉康,位于寺院東北側。通,意為“見”;追,意為“解脫”。顧名思想朝圣者來到這時,僧人們就會主動給你敬圣水。拉康面積約80平方米,殿內供奉的5座靈塔,時全部被毀,現已將其中最大的江袞·達哇堅贊塔修復,高達5米,鑲嵌黃金2公斤。殿內一對銀燈和一個曼荼羅,各用70個銀元制成。殿內繪有壁畫:中央壁上繪有江袞·達哇堅贊畫像;四壁繪有本教祖師頓巴辛饒的千佛像。

  通追拉康東側原有4個靈塔殿,殿內均供有一座靈塔,時被毀,F已修復了江袞·達哇堅贊的靈塔殿及殿內的.靈塔,面積40多平方米。四川阿壩州為該殿送來了千尊頓巴辛繞鍍金泥塑佛像。據說新修復的通追拉刃和靈塔殿的靈塔內都保存有達哇堅贊的舍利,甚為珍貴。

  雍仲林寺北側為拉讓(活佛宮室),面積約90平方米。宮內原有頓巴辛饒和本尊(密宗的佛母依怙主尊佛像)及菩薩的唐卡。宮內還設有該寺住持的法座。

  寺院西北側為竹康(修行殿),面積40多平方米。主要供奉護法神和一座達哇堅贊贊銅鍍金小靈塔,塔內珍藏著達哇堅贊的手、足及其使用過的法器。

  雍仲林寺內從左到右的萬字紋,是本教特征的標志,稱之為:“雍仲”。圖案與格魯派的金剛杵意義相同,象征“堅固不變”。所以,雍仲林寺的建筑、法器及本教祖師像前等處,都有字可見。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3

  熱拉雍仲林寺也稱“雍仲林寺”,西藏著名的苯教寺院。由苯教大師江袞·達哇堅贊創(chuàng)建于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熱拉雍仲林寺位于日喀則地區(qū)南木林縣奴馬鄉(xiāng)玉拉杰山麓,是目前西藏境內規(guī)模較大,影響較深的一座苯教寺院。寺院周圍種滿林木,氣候宜人,環(huán)境幽靜,距日喀則市90公里,在大竹卡渡口過江北行4公里處,海拔3750米。

  雍仲林寺建筑群依山勢而建。寺廟南面的深溝就是滾滾東流的雅魯藏布江,與中尼公路一江之隔,離寺廟不遠處在為著名的達竹卡渡口,通向藏北、青海的公路由此延伸;北面緊靠維拉杰桑山。

  雍仲林寺坐南朝北,以杜康大殿為中心,由7個康村(寺廟的`基層組織)組成,最高權力機殿占地面積800余平方米,有柱64根,四周設有佛殿、經堂、藏經殿、法器庫等,上下兩層,規(guī)模宏大。寺院東側有“通卓拉康”,占地面積80平方米。有柱29根,殿內主要供奉有兩層樓高(約8米)的銅質鎏金度母強瑪像、金剛杵普巴佛、苯教祖師頓巴辛饒。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4

  藏名為“西卡西”,意為“如意莊園”。位于拉薩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海拔3800米,面積387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它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它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有13個民族,包括漢族、回族、蒙古族和滿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歷史上,日喀則被稱為后西藏,日喀則是后西藏的首府。它是日喀則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歷代班禪喇嘛的居所。

  日喀則是西藏最多彩的地區(qū)。這里有廣闊的草原牧場,肥沃的山谷田野,郁郁蔥蔥的亞熱帶叢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則是“西藏糧倉”之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農業(yè)發(fā)達,以糧、油、牧、菜為主。日喀則有地毯、服裝、皮革、鐵、木、金銀加工、民族手工藝品六大產業(yè)。土特產包括西藏地毯、卡地墊、銀碗、鍍銀木碗等。日喀則以塔什倫布寺、夏魯寺等著名寺廟而聞名。如今日喀則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道路交通四通八達。游客可以從西部的日喀則到阿里,南部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和尼泊爾,北部的那曲,東部的拉薩和山南。

  古代日喀則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著名的江澤白居寺、薩迦寺、平錯林寺、覺囊寺、帕拉莊園,以及面積超過3萬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qū)散落在周圍。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佛展節(jié)、神跳節(jié)、夏魯寺辛欽波節(jié)和藏戲表演都以其獨特的風格而聞名。

  日喀則以其古老的`文化、宏偉的寺廟建筑、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西藏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點之一。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5

  日喀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距拉薩4—5小時車路。日喀則位于拉薩市西面277公里處。面積3875平方公里,人口91000萬。以藏族為主,有漢、回、蒙古、滿等13個民族。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

  日喀則地處雅魯藏布江與年楚河匯流處的沖積平原,平均海拔3840米,被稱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日喀則是西藏交通中心,境內公路四通八達,318國道、日(喀則)亞(東)公路、拉(薩)普(蘭)公路、中尼公路貫通東西南北。

  據史記載,日喀則建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相傳很早以前,日喀則名叫“夏不雄加莫”,藏語意為座落在夏曲河上的不長草木之地。當時,雖說日喀則已有人居住,但仍然是荒涼偏僻之所,野蒿遍地,荊棘叢生;牟萋䶮o炊煙,石海沉沉少經幡。后來,隨著古城江孜改名為“年堆”,藏語意為年楚河上游之地;日喀則也隨之改名為“年麥”,藏語意為年楚河下游之地。

  喀則城區(qū)最早的建筑物,是城區(qū)偏北的'日光山上的溪卡桑珠孜宗。它奠基于公元1360年,落成于公元1363年,高120多米,主摟4層,酷似拉薩的布達拉宮,故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木石結構的日喀則宗山建筑,其官殿將日光山頭環(huán)抱其中,宮墻崛起,如刀削斧砍,巍峨聳立;宮窗鰲首,如厲目凌空,俯瞰城內,宮內回廊陡梯,高低曲折,有摟外摟、官內宮、殿上殿,極為壯觀華麗。高距在最上一層的日光殿,是五世0的臥寢房合。殿內特別清靜恬適,擺設異常豪華雍貴。第3層供奉著彌勒、宗喀巴、蓮花生、文殊等各種大小銅鑄泥塑菩薩佛像及宗教祭伺用品,藏著全套甘珠爾、丹珠爾經卷及各種古物。四面壁畫滿布。據傳說這些壁畫是后藏派的著名畫師精心繪制的,想象豐富。

  說到日喀則,就不能不提到后藏地區(qū)著名的寺屆——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藏語意為吉祥須彌之意。該寺位于日喀則市西,是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四大寺院之一,又是后藏地區(qū)班禪四世以后歷世班禪的駐錫祖廟。大佛殿內供奉的一尊鍍金強巴銅佛(即彌勒佛)高達26.7米。全寺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保存著大量傳世的珍貴文物及栩栩如生的壁畫。

  位置: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位于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匯處,與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家接壤。

  面積:總面積18.2萬平方公里

  人口:現有人口63萬。

  行政區(qū)劃:日喀則全地區(qū)有1個縣級市,即日喀則市;17個縣即江孜縣、白朗縣、康馬縣、亞東縣、仁布縣、南木林縣、謝通門縣、拉孜縣、薩迦縣、崗巴縣、定結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昂仁縣、薩嘎縣和仲巴縣;1個縣級口岸,即西藏最大的國家級通商口岸——樟木口岸。

  概貌: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位于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匯處,這座昔日的后藏首府海拔高達3800米,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后藏生活,這里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

  景觀:從日喀則繼續(xù)南行,就可到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北則直達那曲,往東至拉薩、山南,西進則可直抵阿里。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6

  拉薩市最繁華的是八角街。它是圍繞著大昭寺的商業(yè)區(qū),這里商店、貨攤鱗次櫛比,這里不僅有各種民族手工藝品,也有最入時的服裝、電器,各種商品應有盡有,來自國內外的大批客商每天多達數萬人,難怪有人把拉薩的八角街比喻為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廟。

  拉薩已擁有電力、采掘、食品加工、紡織、建材、印刷、工藝美術等現代化企業(yè)、其中,地毯、卡墊等產品暢銷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地區(qū)。帳篷、腰刀、木碗、金銀首飾等獨具特色的工藝品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每年在拉薩舉行的經貿洽談會都是以經貿洽談為主題,融民族文化、科技人才交流、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盛會。

  拉薩是西藏的交通運輸樞紐,以拉薩為中心的公路交通運輸網已經形成,還有拉薩至成都、西寧、北京的航空線與內地相連。拉薩至加德滿都航線也早已開通。

  觀光資源

  “名城效應”吸引著海內外眾多的旅游觀光者。拉薩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現已開辟的旅游景點多達200余處,旅游業(yè)已成為拉薩的支柱產業(yè)。這里現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城市基礎設施較為先進,城市功能也較為齊全,全市綠化覆蓋率已達17.6%,人均占有綠化面積為12平方米,居全國省會城市前五名。

  拉薩,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在發(fā)揮著中心城市特有的龍頭和輻射作用,這座全年日照時間長達三千小時以上的“日光城”,會更加嫵媚動人,欣欣向榮。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7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興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南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扎瑪山麓,距離澤當鎮(zhèn)38公里。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開始興建。寺院選址于藏王赤松德贊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贊的冬宮附近。由蓮花生大師主持桑耶的建設,建筑仍保持寂護大師的原設計,赤松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贊邀請印度、漢地、于闐等地僧人住寺講經弘法,為寺廟做了許多工作。剃度七名貴族子弟出家為僧為其中之一,這七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為僧的數年后,這七人都被委任為講經的`規(guī)范師,被后人奉為西藏藏傳佛教的先驅者,聲名顯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歷史,史稱“桑耶七覺士”。赤松德贊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樓閣高闊,規(guī)模宏大,融合了藏、漢、印三種風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題材廣博,技藝高超,繪塑精湛的壁畫造像,以及眾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寶而馳名于世。桑耶寺周圍綠樹成蔭,河渠縈繞,是國家級雅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要景區(qū)之一。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8

  納木錯作為中國第二大的咸水湖。在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凹{木錯”為藏語,而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納木錯湖位于拉薩西北約兩百公里處(當雄縣和那曲地區(qū)班戈縣之間),海拔四千七百余米,湖面面積為一千九百四十平方公里,是西藏湖泊之冠,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咸水湖。

  “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它的東南部是直插云宵,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側倚偎著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清晨,湖面靄靄茫茫,周圍群山若隱若現,太陽升起,云消霧散,清風拂面,浩瀚無際的湖面蕩起漣漪,真似慈祥的仙女,手揮素巾注視頭著來人,這時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牧場一片淺綠,山體紅黑間雜,峰頂白雪皚皚,主峰如一個威武戰(zhàn)士守護著納木湖。高原氣候瞬息萬變,時而狂風大作,時面烏云蓋天,風雪過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傍晚,湖水被夕陽的余渾照得霞光閃爍,真是迷人。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9

  山南是指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區(qū),橫闊420公里,縱長329公里,總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瑪拉雅山脈將不丹、印度與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魯藏布江曲水大橋達拉薩,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則,相反則抵達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qū)--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氣候溫和,屬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區(qū)。岡底斯、喜瑪拉雅等高大山脈的巍然夾峙,使得此地降水頗豐,氣溫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嚴寒。橫貫于山南中部的雅魯藏布江正處中游,江面開闊,支流眾多,寬十數公里、長幾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河谷兩側山地的高處是牧場,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則是肥沃的農田,最適宜于青稞、蕎麥、小麥等高原農作物生長,是歷史悠久的人類聚居區(qū)和農業(yè)發(fā)達區(qū),自古享有“西藏糧倉”之美譽。

  山南地區(qū)以澤當鎮(zhèn)為地區(qū)中心,山南地區(qū)下轄12個縣,現有藏、漢、回、門巴、珞巴等民族共29萬多人口,其中藏族占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區(qū)最富庶、歷史文化淵源最深厚的地區(qū)。由高地農業(yè)文明發(fā)展壯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興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稱為西藏文明的`發(fā)祥地并兩度成為西藏史上的統(tǒng)治中心。群峰、湖泊、溫泉、河谷組成了山南獨特的地理風光,雅礱河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這里有吐蕃王朝時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遺跡。悠久歷史留下的豐厚的文化遺產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為旅游者向往之地。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10

  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稱謂,這里地形獨特。該地區(qū)湖泊眾多,人煙稀少,有眾多美麗絕倫的的雪山,且險峻多姿,氣勢磅礴;有著數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盡頭的寬闊草原,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您博覽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視為“世界中心”的神山崗仁波欽和圣湖瑪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種角色去審視,都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肅穆和敬畏。還有古格王國遺址、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qū)、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扎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歷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都宛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讓您顧盼流連。這里有四條著名的河,即獅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馬泉河,分別是印度河、恒河、薩特累季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在這片大約30萬平方公里遼闊的高原上生存著六萬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yè)和半農牧業(yè)。阿里地區(qū)共有七縣一鎮(zhèn),獅泉河是阿里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里的`海撥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里,距新疆葉城1085公里,空曠的大地上,幾十里不見人煙。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則是屋脊上的屋脊。盡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勢不可擋地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們去征服它、體驗它、欣賞它。如今阿里越來越成為到西藏旅游,或者說時尚旅游中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 11

  那曲地區(qū)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北部,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地區(qū),南接拉薩、林芝、日喀則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qū)相連。

  那曲地區(qū)下轄那曲、安多、聶榮、比如、嘉黎、巴青、索縣、班戈、申扎、尼瑪等10個縣,1個雙湖特別行政區(qū),截止1995年底,全地區(qū)總人口為330286人,其中藏族326920人,占總人口的98.98%,漢族3258人,其他民族108人。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qū)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qū),并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區(qū)屬亞寒帶氣候區(qū),高寒缺氧,氣候干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干旱的'刮風期,這期間氣候干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xù)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jié),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占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jié),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萬物茂盛,人歡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鎮(zhèn)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又是西藏對外開放的旅游區(qū)之一,每年8月(藏歷6月)舉辦的賽馬節(jié)是藏北草原的盛會,屆時,旅游觀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販等云集此處。旅游者可以領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風光、節(jié)日氣氛和民族風情,還可以參觀游覽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區(qū)境內,遼闊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無人區(qū),都會給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qū),棲息著野牦牛、藏羚、野驢等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納木錯位于拉薩市的當雄與那曲地區(qū)的班戈縣之間,每年都有許多前來轉湖的游客和信徒。

  那曲鎮(zhèn)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游區(qū)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jié),一年一度的賽馬節(jié)在此舉行,觀光群眾、各業(yè)商販、嘉賓游客紛紛云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游者都會在這里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相關文章:

西藏日喀則導游詞02-21

西藏林芝導游詞09-24

西藏昌都導游詞08-12

簡短的西藏導游詞08-04

西藏景區(qū)導游詞06-27

最新西藏導游詞07-25

西藏納木錯的導游詞09-24

西藏林芝的導游詞09-24

西藏那曲的導游詞09-24

宝丰县| 永顺县| 上饶县| 荔波县| 嵊州市| 乌海市| 镇赉县| 东台市| 白城市| 德庆县| 迁安市| 临桂县| 汉源县| 江阴市| 万载县| 许昌县| 黄梅县| 博爱县| 青州市| 鄱阳县| 灵寿县| 双鸭山市| 石城县| 龙游县| 石楼县| 洪雅县| 衡阳县| 无为县| 北票市| 启东市| 清徐县| 兴和县| 三门县| 青岛市| 新民市| 鄂尔多斯市| 麻江县| 福建省| 大荔县| 上栗县| 区。|